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普通综合院校影视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1-12-04

  摘要:为适应自媒体时代的市场需求,培养普通综合院校影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需要对影视实践类课程进行优化改革,在教学中引入“教思考、教理论、教表达”的“三教教学法”,使学生摆脱“知识本位”的束缚,并透过“认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教学机制,用典型实践操作案例改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普通综合院校影视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关键词:教学实践;三教教学法;影视专业

  随着通信技术的普及,自媒体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代。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已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短视频、vlog、直播也逐渐成为大众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改变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新媒体来熟悉世界、连接世界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并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作为高校影视传媒类学科,影视实践、影视音频制作的教学改革也逐渐成为相关专业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的重点。彭吉象在《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影视人才》一文中指出:“在数字时代,专业影视教育一方面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学生对于新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必须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器材等各方面适应数字技术时代的需要。”[1]

  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育能够胜任影视传媒行业的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并且“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非线性编辑”等影视传媒类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与之相符合。在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勤于体验、善于表达,已成为当前承担该课程的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时刻反思的问题。

  高校影视类实践教育课程通常如此设置:在前置核心理论基础课“视听语言”“广播电视概论”“摄影基础”的基础上,讲述并让学生实践剪辑基础原理、剪辑方法;让学生熟知并实践节目模板、节目内容制作、节目主旨提炼。这类课程需要教师对影视实践非常熟练,做到在教学中学贯中西、深入浅出,从而让零基础的学生也能学有所得。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动手能力、拍摄能力和人力资源组织能力能有所提高。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普通综合类大学的影视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尤为重要。

  一、普通综合院校影视实践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从普通综合院校学生的入学情况来看,他们与专业影视类院校学生相比,由于专业基础不同,因此在个体基础水平上存在不小的差异。

  专业影视类院校(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的大部分生源在高考之前是经历过艺考选拔的,因而对影视传媒类专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天赋和激情。其余未经历艺考的学生在进校之后,也能在长期的影视创作环境内通过耳濡目染对影视传媒的相关技术产生较浓的兴趣。

  普通综合院校的影视传媒类学生,除部分专业设置了艺考的科目外,大部分都没有参加过艺考选拔。就专业环境来看,普通综合类院校明显更注重“知识本位”,在专业影视院校学生进行创作时,普通综合类院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还停留在“背知识点应付考试”的状态下,在“能力本位”方面缺乏先天滋养和后天环境。而影视实践类课程又无法只通过试卷考试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成功转化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影视实践类教材在该专业创建的初期,因其学科特性,教材内容偏向经验的归纳,存在教材稀少、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近年来,大量国外影视实践类教科书由后浪出版公司翻译并在国内出版发行,随着教材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又出现了内容驳杂、难以选择的问题。许多引进的教材会给予受众归纳好的拍摄知识和拍摄模板,但在运用拍摄模板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消化、复制进而拍出个人风格。此外,一些国内片场容易发生的突发事件在国外引进的教材里也无法找到现成的解决方案,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更依赖于授课教师个人的经验和学生在拍摄现场的应变能力。

  影视实践类课程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双重考验,让一些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授课时容易进入“一言堂”和“照本宣科”状态,从而导致他们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双方在课后都缺乏对实践拍摄的复盘和反思。此外,由于影视实践拍摄本身是一个考验合作能力的学科,倘若学生在人力资源组织方面得不到锻炼,会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能力较强的学生善于拍摄,能力欠缺的学生躲在多人剧组里无所事事。

  二、“三教教学法”在影视实践类课程的运用

  普通综合类高校的影视实践类课程教学需要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适应社会需求,而“三教教学法”的引入正是一种革新。“三教教学法”是“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简称,是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重在教学生积极思考、自主体验、善于表达[2]。这一理论由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吕传汉教授提炼推广,在基础教育学科改革里取得了显著成就:2018年,“三教情境—问题教学法30年教学实践与理论建构”获得贵州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将“三教教学法”引入影视实践创作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将基础学科与目标学科进行随意嫁接,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视实践类课程本身也是影视行业制作的基础学科,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核心素养正是其培育目的。

  “三教教学法”中,“教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教体验”,旨在“做”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说”,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加深思考。

  普通学科中,学会思考意味着当学生拿到题目时,不仅要读懂问题、解决问题,还需要提出问题。而在影视实践类学科中,读懂选题,针对选题提出更多的问题,并考虑解决问题,既能解决拍摄过程中镜头缺失、镜头不够、镜头毫无美感等基础问题,还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处理在片场遇到的突发事件。在“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这门课中,“教思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拿到节目命题时首先学会思考:选题在拍摄中遇到突发事件是否可以应付、影片需要运用怎样的镜头语言表达方式和拍摄模板、镜头的美学构成风格。而在“非线性编辑”这门课中,学生需要思考的是,拿到素材时的剪辑风格如何在最大化展示镜头、传播内容的同时,通过剪辑艺术实现影片要传达的内容,综合不同景别、不同节奏的镜头,带给受众富有审美的视听感受。

  相关知识推荐:传媒学教材怎么参与出版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自主拍摄与仿拍”环节:拟定一个题目,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探讨题目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讨论完成后,学生画出拍摄需要用到的分镜头剧本,并开始自主拍摄。拍摄完成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与题目内容相同的经典影视作品片段,并要求学生对经典影视作品拉片后进行仿拍。仿拍完成后,学生对比自主拍摄与仿拍的两组镜头,从中找出自主拍摄镜头的缺陷与不足,并思考经典影视作品“是如何在充分考虑受众心理逻辑的基础上对画面进行选取、排列、剪辑,从而让受众在不断变换的镜头中能集中注意力”[4],了解导演想传达的信息侧重点。

  “教体验”,则需要教师深入学生片场,像剧组带学徒一样,在学生片场给予指点、点拨,或者带领学生一步步处理现场手动操作和解决现场问题。譬如,在讲解“绿幕抠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堂上播放绿幕抠像演示视频、在剪辑软件上手把手教颜色键抠像特效之外,还应该前往学生片场,通过带领学生安装、使用真实的绿幕,或者利用美术绿卡纸来代替绿幕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绿幕抠像的原理和做法,知道没条件使用剧组绿幕时可以用绿卡纸这种相对便宜的方法来代替。通过这种环环相扣的工坊模式教学,“教体验”不仅成功地串联了影视实践类学科,也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表达”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自媒体时代需要的表达,不仅体现在视频里,也体现在影视人才的自我推销上。教学中的表达分为两类:首先,如果学生对自己拍摄的影片分析不出问题,抓不住核心,分辨不了好坏,该影片的故事主线、逻辑和结构必然是有问题的;即使影片优秀,学生如果在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无法做到自我推销,当结束高校教育进入社会工作时,也容易在竞争中落于人后。其次,除了锻炼自我展示能力外,成功的表达本质上是一种反思性的学习,通过反复表达,学生能做到用表达串联起学科内的知识碎片,整合实践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观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三种讨论会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在教学中选定精品短片,让学生观看、拉片后组织讨论会。讨论会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对影片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影片的优势和问题、提出影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并思考自己创作时如何将范例影片的片段融入自己的影片里。其次,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影视短片拍摄作业时,应要求学生以多人为单位,在剧本定稿前开设剧本讨论会,每个学生必须提出自己发现的剧本缺点,并试图向别人成功输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打磨短片的故事主线和逻辑。最后,在影视实践作业拍摄制作出来后,开展小范围影展,全班同学和特邀评委为每一个影片打分,并互相交流对影片的所有分析。教师通过讨论会来教表达,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表达、整合碎片经验的现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反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在进入社会时不会被挫折打垮。

  三、结论

  教学改革是对学习规律和知识建构方式的重新整合,任何先进的理念最终都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的改革来实现[5]。在实践中,“三教教学法”的引入使思考、体验与表达环环相扣,虽然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则比传统授课方式的效果要好。“三教教学法”引入的更深思考、更细体验、更多表达,在实践结果上,较大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并在教师带领下和学生相互探讨中人为营造了类似于专业影视院校的沉浸式环境体验。在这种体验里,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拍摄的动力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传媒人才的培养,正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教思考、教体验和教表达,不断进行讨论、研究和改革。——论文作者:彭瑾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