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浅析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1-12-02

  【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此阶段若是无法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很有可能会导致小学生产生不正确的“三观”。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会自愈,若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很有可能会一直影响学生,长期积压的心理问题一旦爆发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提高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浅析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已经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指导意见》,其中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提出了要求和指导方法,足以见得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然而当前小学校园内部缺乏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师专业能力有限,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带来严重的掣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围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希望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

  一、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提升质量

  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及影响范围来看,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为普适性问题和特殊心理问题。对全部学生进行统一的心理干预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这样的教育模式效果也不理想,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为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可以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对于普适性心理问题进行集体教学。普适性的心理问题是指受当前教育形式和成长环境影响的小学生之间常常出现的,影响规模较大的心理问题,像是害羞内向、撒谎、多动、自私等问题。此类心理问题通常情况下还处于可控的范围,此时不需要进行过于严肃的处理,而是需要通过开展一些集体性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小学生过度内向害羞的问题为例,小学生内向害羞是其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主要问题就在于小学生内心自卑,不够自信,对自己的行为持否定的态度,恐惧表现自己,恐惧与人交流。针对此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信,为此,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集体性活动,像是在学校内部开展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心理教育活动,此类活动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要求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合适的教育活动,如让小学生畅想未来,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是什么?为了这一未来自己需要付出哪些努力?亦或直接让学生准备有关自信的节目,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学生上台表演。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想法以及节目时要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并且在言语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培养学生自信心,特别是对于那些班级中比较害羞内向的学生,更是要如此,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小学生心理自卑的问题。

  个别教育面对的对象则是那些具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针对于此类学生则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家庭的学生是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群体,他们需要充足的关爱,除了定期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之外,教师在管理学生时也要思考管理方法,谨慎处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前预防其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让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二、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家校共育活动

  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认知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此时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认识受家长的影响程度非常深,相对于教师,小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感也更强,若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其对于小学生的心理伤害也是更大的。因此,学校方面要是想切实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与学生家庭合作,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家校共育活动。首先,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若是存在问题则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说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询问家长的教育方式,像是当学生犯错后的家庭教育方式,以此判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是否相关。其次,部分家长并没有学习过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教育方式基本上都是学习自己的父母或者摸索进行的,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难免会有所疏忽,此时就需要教师做好沟通的桥梁,结合学生的外在表现,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开展家长会,请家长到校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进行讨论和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直接选择一些专家的教育视频在家长会上与家长一起观看;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以亲身经历和对学生的观察来进行示范,让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让家长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后,教师要向学生家长传达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家长达成观念上的一致。通过开展一些亲子实践活动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通过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侧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例如,可以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这些“校园之星”的活动主要围绕的是小学生在家的一些活动,像是长时间坚持帮助父母干家务活可以获得“自理之星”等,或者让家长带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将孩子培养成为具备善良品质的优秀学生。

  相关知识推荐:心理咨询师要不要发表论文

  三、将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

  学校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是指围绕当前小学生常常会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的专题教育活动,这种专题性活动是需要专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因此教育效果会比较明显,但是这种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活动就能够彻底解决的,需要的是长期性、广泛性的纠正,此时就需要学科教学的辅助。需要承担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责任的是全体教师,因此,各学科的教师也需要同样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挖掘课堂教学中能够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以解决学困生心理问题为例,除了开展以“自信”为主题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外,学科教师在管理学困生时也需要选择科学的方法,像是与学生进行私下沟通,询问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研究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在全校范围内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结合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普适性心理教育,针对心理健康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则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实行家校心理教育联合模式。最后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心理教育元素,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做贡献。作者:杨生福

  参考文献:

  [1]王娜.初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20(32).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