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运用

分类:教育职称论文 时间:2021-11-25

  摘要:任务驱动型教学是将教学知识结构分为几个任务,完成任务就可完成教学目标,但是当前任务驱动型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对于任务驱动型教学缺乏必要的认识、教学目标片面化、任务驱动扩大化、教学评价太过于简单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将阶段性的任务评价作为补充,对于高校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构成直接评价,且提供了可观且可靠的效果信息。将确立整体性的任务评价作为核心,对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的成果进行定量分析,能够有效地确定其影响因素。高校把目标性任务分析作为发展重点,为高校心理学的教学方向整体把控奠定了基础,把握高校教育心理学的教学重点、难点,推动教育心理学良性发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教育心理学;应用原则;应用措施

  引言

  伴随着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教师可通过为学生分配任务,督促学生展开学习,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通过批改进行分析发现学生问题并检查学习效果,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与状态,以此来构建较为完善的学习体系。任务驱动教学如能在教育心理学中进行应用,便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质量,教师在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时也可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掌控,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探究任务驱动教学与教育心理学进行结合与应用,以期为学校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相关参考。

  一、任务驱动教学介绍

  任务驱动教学把教学知识用科学的合理方法进行任务分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任务作为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与任务进行结合,任务分配给学生后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教师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改进教学方法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教师帮助下解决问题,不仅锻炼了学习能力,也掌握了课堂知识,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此种教学方式,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集中注意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并注重能力培养,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二、任务驱动教学应用原则

  (一)任务契合性

  如今教学改革提倡在实际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服务与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这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分析学生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课堂任务设立时,要熟知学生的心理规律与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任务制定,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可以发挥此教学模式的优势,锻炼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根据任务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主动发现问题并思考与研究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同时也能在教师提出的任务中获得新知识与新能力。

  (二)学生差异性

  在运用此教学模式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家庭环境、教学背景、基础知识都不同,教师在设定教学任务时应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任务设置,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完成情况进行课程计划与内容的改进。还要熟知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及时更改计划与任务。另外,还应对学生的表现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利用教学心理学知识辅助教学任务的开展,只有关心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谓结合教育心理学,即要时刻关心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在任务驱动教学实际应用中,任务的制定是希望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掌握基础知识与提升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心理变化不同与任务完成度不同,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教师在将心理学融入任务课堂中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在完成任务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任务完成情况与学生心理变化,对于产生懈怠情绪的学生应采取相关措施缓解其心理压力,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与心理学结合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将心理学知识融入任务驱动教学中能帮助师生提高课堂效率,还可进行针对性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运用此类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点与认知规律,从而革新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要具有思维高度,系统全面地思考教学问题,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提升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还可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程度与快慢的不同,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这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效率与学习进度。因此,心理学与任务课堂的结合可有效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要想顺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就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并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学环境可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可将心理学应用于任务课堂中,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结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的目标设定,能够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活跃度,可在完成任务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通过做游戏来增强课堂趣味性,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三)融洽师生间的关系

  将心理学融入任务课堂教学中还可促进师生间沟通,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应注重构建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在任务课堂中应结合心理学营造师生间良好的关系,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除了应完成课堂任务与知识讲授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通过实际行动感化对自己有偏见的学生,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充分了解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与能力差异,利用教学心理学知识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并开展学习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难度应适中,学校对于教学效果要予以保证,给予教师一定的压力,提升教学的效果,对于学习进度也应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规定,将教育心理学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关知识推荐:论文发表期刊选择(技巧分享)

  四、任务驱动教学在心理学中应用措施

  (一)加强情感培养

  将教育心理学纳入任务课堂中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重点关注,任务驱动教学课程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分配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情感观念与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心理认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教学任务进行重新分配,且任务驱动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实际情感,通过任务的完成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升华自身心理情感并建立正确情感认知。将心理学与任务驱动教学进行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让任务课堂发挥更大的实际价值。如教师讲认知与教育这一理念时,要对于认知方式与概念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考虑问题时的认知方式,并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分享,教师再对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客观评价,将优秀认知方式告知学生并引导他们吸引借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方面要列为重点培养目标,在教学与心理学中对于情感的培养是重要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使学生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念,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分配教学任务,将体验式教学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情感心理的变化,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念与认知角度,将心理学与任务驱动教学进行合理融合,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应用目标任务

  要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处于良好发展态势,便要制定较为长期的教学目标,扩大学生心理认知范围,可以采取调查问卷、心理沟通等方式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且应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身健康状况并能树立正确认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教师还要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制定长期教学目标可以指明教育心理学教学方向,保证此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还要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如教师讲预防心理学知识概念时,对于学生的长期任务的分配内容应包括了解自身心理状况,并依据实际的生活环境探讨怎样预防身心疾病发生。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制定有效策略,并将较为良好的策略进行实验应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严格把控。最后,教师还应对预防心理学这一概念与策略进行详细讲解,并就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家长回家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家长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以防止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出现心理问题。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将心理学看得较为片面和单一,没有对教学压力、难度和任务有正确的认识,且对于心理定义的范围不够明确。因此,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还要对于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分析成果与任务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心理学正确融入其中,对于教学内容与效果进行修正,提升教学满意度。

  (三)设定整体任务

  在进行实际教学中还应保障任务的实际性、客观性与时间性。实际性体现在在教学中要有一定教学压力并对学生的心理转型期望较高;客观性体现在因教学背景、生长环境等原因构成较为复杂,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学难度;时间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要求不应过高,要循序渐进,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给予综合评价并应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科学合理地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并对任务完成程度进行检测。心理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的结合,可为实现教育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在心理学角度看,整体任务包括对检测出有不良情绪的学生进行及时纠正,对形成心理问题的学生制订好治疗计划帮助其回归正常轨道。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充分的掌握与了解,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上课的行为与表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记录与分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积极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存在心理方面问题的学生重点关注,如在学习外部因素这一概念时,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后,对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提问并科学合理评价学生的答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以帮助学生排除不良情绪与心理问题,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回归到正常轨道。

  (四)制定教学方向

  对教学方向上进行整体把控对心理学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应扩大学生心理认知范围,实时评测学生心理状况并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制定教学方向与目标,可帮助心理学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实际制定教学任务时会遇到挑战和困难,对于学生心理不能很好认知与把控,对于教学压力、难度与任务认识较为片面,因此可通过规划教学方向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正确认识身心健康问题。对在完成教学目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丰富教学经验,保证教学任务可以圆满完成,且应对教学成果进行科学判断与评价,明晰教学方向与任务,把控教学时间与过程,尽量做到教学任务与目标吻合。正确的教学方向,对心理学整体发展具有指引作用,应根据教学难点与问题进行探讨,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关注学生心理变化状态,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具体认知,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结合具体生活实际与学生探讨如何释放不良情绪、预防心理疾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向,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但也要注意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设定目标不可太过片面,容易出现对于技能训练过度重视,而对于知识内容忽略,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仅仅注重技能方面的考核,笼统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不能将任务进行无限扩大,在整个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任务挤满课堂教学时间,很容易造成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任务完成度下降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

  结束语

  教育心理学作为高校的重点学科,高校应重点关注此学科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将任务驱动教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与任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与感情目标,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把教学任务分解为不同的任务目标,并结合心理学知识推动教育心理学良性发展。——论文作者:刘南威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