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煤矿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多相泥膜耦合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分类:工程师职称论文 时间:2021-10-23

  摘要:针对矿区生活污水冲洗水较多,污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BOD5)浓度偏低,悬浮物浓度高的特点,在对余吾煤业矿区生活污水水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生化工艺处理煤矿生活污水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结合MABFT和MBR工艺是一种更为可行的协同处理工艺。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多相泥膜耦合生物技术,进行了多相泥膜耦合生物工艺现场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相泥膜耦合工艺对煤矿生活污水总氮去除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

煤矿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多相泥膜耦合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关键词:多相泥膜耦合;生物技术;对比实验;现场中试试验

  煤矿的开采及矿区居民的社会活动将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矿区每年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8亿m3。一方面大量的生活污水排放造成水体污染,另一方面企业用水矛盾突出。目前常用的煤矿区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氧化沟、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等,但存在成本高、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研发先进、高效的煤矿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提升系统处理性能和出水品质,对实现煤矿区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煤矿区生活污水特征及处理技术趋势

  1.1煤矿区生活污水特征

  文献[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主要产煤省区各煤矿的300余组监测结果中BOD5浓度为6.8~308.7mg/L,其中,超过100mg/L、150mg/L和200mg/L的分别占9.7%、3.3%和1.5%。监测数据表明,煤矿矿区生活污水的BOD5显著低于城市污水中的浓度。

  1.2矿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趋势分析

  生物膜法对污染物浓度较低的煤矿生活污水来说,生物滤池更具有优势,但生物滤池对煤矿生活污水中的N、P去除效率偏低。目前,多相泥膜工艺联用是生物膜工艺的发展趋势,包括生物膜与MBR联用、生物膜与藻类联用等方式。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在水资源日益短缺、工程效益优先的情况下,矿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将向着高效、低能耗、适用、出水水质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对矿区低温、低浓度污水有较强的适用能力,能满足环境提标与中水回用的要求。

  2余吾煤矿矿区生活污水水质特征

  根据余吾矿区生活污水处理站调查取样检测,调节池的生活污水,水质指标参数见表1。

  3生化工艺处理煤矿生活污水的试验对比分析

  3.1生物试验方案设计

  1)试验水质确定。试验所用废水为人工模拟的煤矿区生活污水[2],废水中COD=200mg/L,氨氮=15mg/L,总氮=25mg/L,总磷=5mg/L,微量元素营养液0.1%(体积分数)。

  2)生物载体填料的筛选。传统的生物膜工艺是以活性炭、组合填料、弹性填料等作为微生物载体实现微生物的富集,但是这些载体微生物亲和性差,微生物容易随污泥一起流失,需要不定期投加。相对于天然生物载体材料,人工合成类的载体更具有多面性和可控性,实验筛选的人工合成类填料材料参数见表2。

  3)试验反应器结构设计。MABFT反应器为有效体积50L的长方体,35cm×35cm×60cm,内部填充40%高-密度生物载体填料,填料型号NC-5PPI。试验开始后,首先向反应器内投放2g/L活性污泥,经6h后生化污泥流至后端独立沉淀池,沉淀池底部污泥经回流泵打入MABFT池,污泥回流比1∶1,MABFT反应器内DO控制在2.0~5.0mg/L,反应器连续运行15d。

  MBR反应器体积与MABFT池一致,反应器内部装有微滤膜组件,膜组件为中空纤维膜,MBR后不设置沉淀池,进水条件与运行条件与MABFT池一致;另外设置一组普通活性污泥反应池作为对照组,池体体积与运行条件与MABFT池保持一致。

  3.2生化工艺对模拟煤矿生活污水污染物的去除

  3.2.1生化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

  从图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MBR相对于MABFT池的出水COD浓度更低,MABFT出水平均COD约20mg/L,MBR平均COD小于20mg/L。主要原因可能是MBR与MABFT池内微生物浓度相对活性污泥法较高,大量的微生物对葡萄糖的利用更为充分。同时MABFT反应器在5d以后总污泥浓度达到4g/L以上,生物膜初步形成,生物膜内部微生物具有兼氧和厌氧功能,能从多个途径降解COD,因此出水COD相对较低。MBR反应器由于微滤膜的过滤作用,截留了大分子有机物和一些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因此出水COD更低,效果更好。

  3.2.2生化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

  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去除污水中的COD(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试验中模拟煤矿生活污水中的COD主要为葡萄糖,易降解,COD浓度较低。

  相关知识推荐:污水处理工程师评职称怎么选刊发表论文

  试验出水氨氮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见图2。6d之前,各反应器出水氨氮浓度逐步降低,而后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模拟煤矿生活污水中的进水氨氮浓度较低,0~6d微生物正处于适应阶段,此时系统中的硝化细菌活性不高,后期硝化细菌逐渐被驯化,硝化效果逐步提升直到稳定。试验稳定条件下,各反应器最终出水平均氨氮浓度分别为:活性污泥法1.8mg/L、MBR工艺1.1mg/L、MABFT工艺0.9mg/L。MBR和MABFT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其主要原因也在于这两种工艺对微生物的截留和富集作用,硝化作用明显。模拟废水中添加的碳酸氢钠为硝化细菌提供了一定的碱度,也有助于提升硝化效果。

  4多相泥膜耦合生物工艺现场中试研究

  由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看出,单一的好氧工艺无法对煤矿生活污水中COD、氨氮及TN起到均衡有效的去除效果,因此为保证包括TN的去除,依然要结合兼氧/好氧生化系统。因此,选择多相泥膜耦合生物工艺进行余吾矿区生活污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4.1现场试验条件及工艺流程

  1)水样来源及水质。水样取自余吾煤矿生活污水格栅井,pH=6.87,COD188.4mg/L,SS为82mg/L,总氮为31.2mg/L,氨氮为23.6mg/L,总磷为6.3mg/L。

  2)中试工艺流程设计。生活污水现场中试流程如图3所示。

  4.2中试处理装置与材料配置

  试验装置由调节池、兼氧池、MABFT池和MBR池组成。材料配置如图4所示。

  4.3现场试验运行条件

  生化池进水水量:40L/h;兼氧池溶解氧浓度:0.5~1.5mg/L;好氧池内溶解氧浓度:3~6mg/L。兼氧池内加入100mg/L葡萄糖作为反硝化碳源;MBR池设置污泥回流,总回流比为1∶1;水质测定频率1次/天,数据取平均值。试验工艺流程见图5。

  4.4现场中试试验结果分析

  4.4.1多相泥膜耦合生物工艺对COD的去除

  如图6所示,煤矿区生活污水的COD浓度在150~220mg/L之间。在调试期(1~10d)内,各生化池内的COD浓度逐渐下降,兼氧池-MABFT池-MBR池内COD浓度逐步被消耗,MABFT池内的污泥总浓度达到8.3g/L,10d后平均出水COD=22.3mg/L,去除率达88.5%。超过60%的COD在兼氧段被去除,说明反硝化效果显著。

  4.4.2多相泥膜耦合生物工艺对氮污染物的去除

  试验中对氮污染物浓度去除的结果如图7所示。受MBR池回流污泥中硝化菌的硝化作用与污泥回流对原水稀释的影响,兼氧池的氨氮浓度维持在6~10mg/L,兼氧池的部分氨氮在被去除。由于MABFT内置的高密度填料具有富集微生物作用,氨氮的去除效率95%以上。

  如图8所示,出水的总氮浓度:兼氧池11.0mg/L、MABFT池5.6mg/L、MBR池4.7mg/L,兼氧池内氨氮占总氮的51.3%;由于曝气充足,MABFT池和MBR池内主要以硝态氮为主,大部分的氨氮均氧化为硝态氮[3-4]。由于MABFT中的填料内部的缺氧环境有利于反硝化菌的生长,使部分总氮被去除[5]。

  分析表明,该工艺的总氮去除率达到近80%,显著高于常规生化工艺。

  4.4.3多相泥膜耦合生物工艺对总磷的去除

  如图9所示,煤矿区生活污水中的总磷浓度偏高(5~8mg/L),经过兼氧-MABFT-MBR系统处理后,出水总磷浓度显著下降,最低达0.7mg/L,去除率达到89%,效果显著。

  4.5多相泥膜耦合生物工艺的参数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多相泥膜耦合生物工艺对煤矿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应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对工艺的运行参数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主要是通过改变生化系统的HRT和SRT。污泥水在系统中停留时间越长,填料附着的微生物量则会越大,但是基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考虑,为了节省能耗,需要寻找到最佳的停留时间,即污泥回流比。参数优化结果见表3。

  表3数据表明,在较高的HRT和较大的回流比作用下,多相泥膜耦合生物系统对煤矿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显著提高,试验出水水质与相应标准对比见表4。

  5、结语

  1)在低浓度废水条件下,MABFT池对微生物的富集作用最高,其次为MBR,普通活性污泥法在低浓度废水中无法维持较高的生物量;对COD去除效果MBR优于MABFT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对N元素的去除效果则是MABFT优于MBR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生活污水的出水水质,结合MABFT和MBR工艺是一种更为可行的协同处理工艺。

  2)MABFT池内的填料有助于富集活性污泥,显著提升总氮和总磷去除效果,分别达到95%和89%.

  3)以“兼氧-MABFT-MBR”为主的多相泥膜与传统双液注浆设备对同一现场进行注浆,通过钻孔电视进行窥视,窥视效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设计的注浆装置能够使浆液非常好地充满煤岩体裂隙,浆液呈现很好的乳白色。未有较大颜色变化,说明浆液混合较好。而传统注浆装置,裂缝未有浆液填充,说明注浆过程中浆液未进入钻孔中,全部流失。通过该设备与传统双液注浆设备同场注浆效果对比,说明该装置具有非常好的注浆效果。

  3结语

  基于破碎煤岩体注浆加固特征设计了新型双液注浆加固装置,该装置能够很好地实现注浆过程中浆液的封堵防漏失和混合作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论文作者:张婉琴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