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大宗商品流通体系的转型升级路径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21-09-02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阐述大宗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分析大宗商品流通体系发展困境,从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宗商品服务平台、构建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一体化体系及加强大宗商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点研究大宗商品流通体系的转型升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大宗商品流通体系的转型升级路径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大宗商品;数字化转型;现代流通体系;转型升级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且疫情持续常态化发展趋势下,全球贸易投资大幅受挫,全球化经济深度衰退。与此同时,新发展格局激发国内内需潜力,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为大宗商品流通体系转型升级提供路径遵循,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基于新发展格局与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内在关系,着力探讨大宗商品流通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困境,从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角度对大宗商品流通体系转型升级提出路径建议,推进大宗商品由“粗放式”传统流通模式向“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体系转变,从而推进新发展格局的国内外市场双循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献综述

  蔡进(2013)指出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大变强的发展过程,需把握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机会。从流通角度来看,需利用平台经济推动大宗商品市场流通领域的创新。王晓东(2019)指出大宗商品流通通常是现货交易,交易对象可进入流通领域,具有商品属性。大宗商品交易既有单边交易也存在双边交易,商品多应用于工业、农业等消费领域,有订单交易、竞价交易、挂牌交易等多种交易模式。

  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体系的核心是国际化、平台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王丽华等(2016)指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和物流各环节脱节,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难度大、物流供应链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在促进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与物流配送业务协同发展过程中,解决交易与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业务模式、协同管理等问题至关重要。应建立港企联动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与物流配送协同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大宗商品贸易双方、物流服务商及银行等服务资源,形成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及物流的资源汇集。王向前(2019)基于大数据平台在大宗商品智慧物流行业的应用,在真实、实时、持续物流数据整合分析基础上,构建大宗商品运输指数模型,优化大宗商品物流运输行业,为行业决策者提供运价参考及决策依据。王晓东(2019)指出大宗商品流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五方面:强化专项监督和管理、创新交易方式、创新物流运输和存储、创新结算支付方式、融合多种销售方式。周旭(2020)指出,大宗商品实体经济对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需求极其迫切。加速大宗商品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一体化,完善国内外、现货期货、线上线下市场及区域等多样性、完整性,以强大的国内市场为支撑构建定价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等现代大宗商品数据平台,推动大宗商品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于一体的现代流通方式转变和创新,形成一起走出去、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体系。

  新发展格局与大宗商品现代流通的内在关系

  一是,新发展格局为大宗商品现代流通提供市场需求及技术支持,推动大宗商品传统流通体系的转型升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为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体系提供市场需求,还促进大宗商品传统流通与区块链、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包括大宗商品现代流通数字化平台、人工智能分拣和包装、恒温仓储、恒温交通运输等一站式物流产业链的应用。因此,新发展格局为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体系提供市场需求及技术支持,提升大宗商品物流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含量,提高大宗商品流通效率与质量,降低流通成本与损耗,促进大宗商品传统流通体系的转型升级。

  二是,大宗商品现代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宗商品循环交易、国内外大宗商品双循环交易提供物流保障。大宗商品是指进入流通领域,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消费使用的大批量物质商品,主要包括基础原材料、能源商品和农副产品。铜、铝、天然橡胶、黄金、黄豆、玉米、小麦、白糖等大宗商品市场交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宗商品现代流通提供发展动力。而大宗商品现代流通是大宗商品市场交易发展的基石,是大宗商品交易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宗商品现代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宗商品循环交易、国内外大宗商品双循环交易提供物流保障。

  大宗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现状

  (一)大宗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现状

  一是,大宗商品流通种类超千余种,在新发展格局大宗商品交易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2020年11月5日,上海提出培育新贸易动能、发展新型贸易业态、建设百亿级和千亿级大宗商品市场等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表1所示,在农副产品、能源化工及金属产业中,大宗商品包括上游的煤炭、天然气、原油、铁矿石、玉米、小麦、大豆等原材料,中游的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甲醇、铜线、铝合金、大豆油、面粉等半成品,下游的建材、轮胎、服装、塑料制品、汽车、家电、精加工食品等产成品。

  二是,国内经济持续改善,大宗商品市场行情逐渐回暖。自2020年2月起,包括大宗商品增加值、大宗商品投资额及民间大宗商品投资额等国民经济指标呈现持续改善,大宗商品市场行情也逐渐回暖。2020年10月,我国规模以上大宗商品增加值累计增长1.8%,同比增长6.9%,增速与9月份持平;大宗商品投资额(不含农户)累计增长1.8%,比9月份提高1%,其中,民间大宗商品投资累计增长-0.7%,降幅收窄0.8%。根据图1数据显示,大宗商品增加值、大宗商品投资额及民间大宗商品投资额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并以2020年2月为最低点呈现“V”型。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大宗商品分行业投资额累计增长上升幅度最快的是畜牧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工业、卫生、医药、水生产和供应、燃气试生产和供应业、教育、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等。其中,大宗商品投资累计增长最高的是畜牧业(86.3%),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33.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工业(24.8%),卫生(24.1%),医药(22.8%),水生产和供应(22.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6.4%),教育(13.1%),装卸搬运和仓储业(7.4%);大宗商品投资累计下降最多的依次是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37.4%),纺织服装、服饰业(31.6%),批发和零售业(24.2%),航空运输业(22.1%),家具制造业(16.1%)等行业。

  三是,中国出口弥补国际市场供给不足,进出口贸易顺差或将持续。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下,我国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总额超9000亿元,医疗器械也相应保持高速增长。此外,在疫情“宅经济”影响下,移动办公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等设备出口明显增加,中国出口弥补了国际市场供给缺口。2020年10月,大宗商品进出口总额37127亿美元,当期值4159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其中,大宗商品出口总额20486亿美元,当期值2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4%,进口总额16641亿美元,当期值1787亿美元,同比增长4.7%,贸易顺差累计总额3845亿美元,当期值584亿美元。根据图2所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大宗商品进出口差额当期值处于平缓上升发展趋势。由此可见,自疫情蔓延全球及疫情常态化以来,大宗商品出口不断弥补国际市场供给不足,进出口贸易顺差或将长期持续。

  (二)大宗商品流通体系发展困境

  一是,大宗商品流通数字化程度低,产业链协同效率低,缺乏协同性和统一性。一方面,部分大宗商品流通企业数字化程度较低,相互独立,产业链相互孤立,协同效率低;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有突发性及不可预见性,可快速传导至企业。在两种因素叠加影响下,未实现“度量衡统一”的企业往往会造成巨大损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与蔓延,全球各地复工复产不同步,大宗商品供给产业链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疫情期间的能源化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农副产品等大宗商品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快速传导至大宗商品流通产业链。由于国内大宗商品产业链缺乏协同性和统一性,在疫情期间贸易订单不足或交易停摆情况下库存积压、资金短缺等问题屡见不鲜。如外向型经济主导的浙江义乌,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遭遇订单取消、交易延期、外贸出口骤减等冲击。

  二是,行业信息来源分散,缺乏可靠性,缺乏整合能力和监控管理能力。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煤炭、WTI原油、布伦特原油、天然气等能源化工大宗商品的需求锐减,价格大幅下跌。受到疫情期间宽松货币政策影响,铜、橡胶、玉米、大豆等有色金属和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大宗商品市场信息透明化,传播迅速,使得不同地域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但行业信息来源较为分散,缺乏可靠性,产业链相关企业缺乏分辨行业信息渠道能力,忽略市场信息紧急方案的集成,无法对多元化信息实施专业维护和整合,难以对业务敞口和衍生品头寸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

  三是,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流通体系冗长分散。大宗商品流通体系贯穿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由于大宗商品单笔交易数额庞大、运输路途远且流通运输环节多,流通过程中效率和速度难以保证,途中易产生库存积压及资金占用等问题。例如,大宗商品跨境物流涉及产品包装、分拣、仓储、运输、清关、商检、运输、配送等流通环节,跨境流通路途远且流通环节多,跨境物流损耗和成本较高,且流通效率和速度也较低。受到全球疫情蔓延影响,全球供应链危机和全球市场需求锐减影响着大宗商品产业链发展,物流停摆、国际物流不畅等问题较为突出。此外,大宗商品整条流通产业链冗长分散,过分依赖人力和物力,呈现“粗放型”发展。整条流通产业链“看不见摸不着”,流通环节黑盒化,缺乏标准化流通体系,知晓、干预并控制大宗商品货物、车辆及司机的能力低下,流通运输过程较为被动。

  四是,供应链技术缺乏创新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涉及农林牧渔、能源化工、金属矿产等大宗商品流通需要相应的流通硬件和软件设施,如产品货物包装、分拣、仓储、运输、清关、商检、运输、配送等环节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具备相应温度、湿度的专业运输车队、仓储中心、流通周转中心等。大宗商品流通基础软硬件设施的不足,会导致大宗商品流通时间长、损耗大,影响大宗商品最终消费端的消费品质及消费体验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宗商品流通体系转型升级

  (一)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宗商品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推进流通市场双循环

  加快发展大宗商品现代流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宗商品数字化服务平台。大宗商品服务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实时收集、汇总、监控与跟踪全球各地各种大宗商品进口、出口、供给、需求等数据,以实现大宗商品行业信息来源的及时性、透明性及可靠性。在大宗商品服务平台上,经过可靠性及真实性认证及注册的用户可发布相关大宗商品的供应及需求。在达成相关合同交易后,大宗商品服务平台提供货物包装、分拣、仓储、运输、清关、商检、运输、配送等全渠道跟踪与数字化监控。

  此外,大宗商品服务平台自动识别、汇总大宗商品各渠道用户信息,根据交易记录、交易行为、供应消费区域、供应消费行业、供应消费数量等画像进行标签化管理。在用户自身画像定位基础之上,实时追踪、分析及预测全球大宗商品各行业市场消费行为。紧随全球性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动,定期进行群体行为分析、消费空间及时间分析、消费品种及数量分析,有效预测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区域、品种及数量,以便提前布局大宗商品生产及供给。

  (二)构建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一体化体系,通过产业创新推进国内外流通市场双循环

  国内大循环推动区域协调循环,国内国外循环推进世界新经济格局的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体系奠定市场基础及技术支持,推动大宗商品流通体系的转型升级。构建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供给、销售、内贸及外贸等一系列环节的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一体化体系,包括大宗商品产业链协同服务、大宗商品在线金融、大宗商品智慧物流及仓储、大宗商品风险管理。

  1.大宗商品产业链协同服务。针对大宗商品产业链协同效率低,大宗商品产业链协同服务实时跟踪和显示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依托全国统一的大宗商品服务平台的大数据技术,大宗商品产业链协同服务可为上、中、下游企业提供种植或养殖、加工、生产、物流、销售、内贸及外贸等线上服务。此外,针对诸如疫情等全球性突发情况,及时风险提示及预警相关上、中、下游产业链企业,在专业信息维护和整合基础之上提供紧急预警方案。

  2.大宗商品在线金融。基于大宗商品产业链协同服务,大宗商品在线金融依托交易行为、电子仓单、智慧物流、智慧仓储、企业支付、企业征信及税银平台等大数据信息,为大宗商品交易方提供抵质押融资、采购融资、担保贷款、无抵质押纯信用融资、转贷款服务、境内实时汇款、跨境安全汇款等在线金融服务,有效改善企业现金流短缺问题。如上海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及其他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推广“信保+担保”,对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流通企业予以融资担保支持。

  3.大宗商品智慧物流及仓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技术,大宗商品智慧物流及仓储通过RFID标签、感应器、GPS、制动器等智慧手段,实现现代流通各环节的动态化、精细化及可视化管理。大宗商品智慧物流及仓储不仅需实现运单人工智能包装、人工智能分拣、人工智能仓储、人工智能运输、人工智能配送等全流程监控与管理,还需提供全流程相应湿度及温度人工智能作业。在高效整合资源基础上实现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体系的无缝对接,加强自动操作智能能力和智能分析决策,提高现代流通体系运作效率。

  4.大宗商品风险管理。促进大宗商品国内与国外市场、期货与现货、线上与线下市场、场内与场外市场及区域市场的互联互通,鼓励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可以通过期货交易、衍生品交易来锁定未来交易价格、降低汇率等市场风险,从而加强对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价格的风险管理。大宗商品风险管理不仅包括价格、汇率、利率等外部市场要素波动风险管理,还包括合同签订、货物包装、货物分拣、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清关、货物商检、货物配送等大宗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在实时、可靠及真实的行业信息基础之上,对多元化信息实施专业维护和整合,形成突发性风险紧急方案的生成,对业务敞口和资金头寸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从而加强对外部市场要素及大宗商品流通环节的风险管理。

  (三)加强大宗商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推进流通市场双循环

  大宗商品数字化流通基础设施,主要是将传统的流通体系与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包括铁路、公路、港口、仓储、运输、流通中心及网络通信设施的转型升级。基于大宗商品服务平台行业信息及数据,根据全球各地大宗商品的消费区域、市场需求、交易记录及交易行为,新增匹配辐射范围的智能化交通运输工具、相对温度、湿度控制的智能化仓储运输基地及物流中转中心,实现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体系的无缝对接。与此同时,拓展全球及国内重点城市港口、航运、公路枢纽数字化物流衔接功能,强化海运、空运、铁路及公路等重要交通枢纽数字化辐射功能,构建数字化物流多样化联运基础设施通道,为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体系创新提供支撑,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论文作者:任俊峰

  相关期刊推荐:《商业经济研究》创刊于1982年,是原国家商业部创办的国家一级商业经济类学术期刊,是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商经理论、消费市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企业管理、农村市场、国际经贸、区域经济、资本市场、商业文化、创新工场、产业观察、宏观视野。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