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对文化经济学发展、艺术品市场特征、艺术品市场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和探讨。(1)文化经济学作为经济思想史的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有其独特性。经济学的科学性与文化的创造性、不确定性之间存在两者交融上的障碍和难度。一些经济学家创新性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经济学的发展与进步。(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市场高度集中。艺术品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精神产品,艺术精品具有金融属性。(3)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论体系研究以经济学视角构建艺术品市场分析理论脉络,从供给与需求出发,探究市场交易、市场主体与产业组织、艺术品国际贸易与境内外资金流动、法律与政策等理论和机制等。
关键词:文化经济学;艺术品市场的特征;艺术品市场分析框架
本文从文化经济到艺术经济,以经济学视角主要讨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文化经济学发展,二是艺术品市场的特征,三是艺术品市场理论框架和脉络。
一、文化经济学发展
文化经济学作为经济思想史的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有其独特性。在早期,亚当·斯密、边沁、马歇尔、凯恩斯等不少经济学家都阐述了他们对文化的看法。包括凯恩斯在内的经济学家研究了文化对社会经济复杂多元的影响,并把文化政策推到政府政策的重要位置。
经济学的科学性与文化的创造性、不确定性之间存在两者交融上的障碍和难度。一些杰出经济学家创新性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经济学的发展与进步。威廉·鲍莫尔等在1966年出版的《表演艺术:经济的困境》是公认的文化经济学开山鼻祖之作。文化经济学有两个重要话题。第一,政府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支持政策。经济思想史对艺术的关注由来已久。凯恩斯、罗宾斯等经济学家曾经讨论政府资助文化发展问题,构筑文化与政府关系的概貌。欧洲大陆国家对这个问题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长期以来,不少经济学家为政府介入文化行业提供实证或者规范合理性的论证。主流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认为政府应该支持和资助文化行业的发展。
这一举措具体到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近这几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非常重视。很多地方提出的目标都是打造全球或者国际全产业链艺术品中心,定位很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投入也非常大,规划大规模基建,建造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博览会、拍卖、艺术中心、保税库等,引入金融机构、评估机构、服务机构等。一些地方没有基于本地文化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缺乏产业基础,政府的想法与市场基础和动力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导致一些文化艺术中心的初衷与最后的结果之间产生差距。怎样能够让投入和最后的产出之间达到比较好的效率?如何因地制宜、挖掘在地的历史文化特质与禀赋,形成特色和竞争力?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激发市场潜力和动力?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是政府怎么来支持行业发展?政府支持文化有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两条路径。以艺术品为例,从各国实践来看,文物艺术品的慈善捐赠可以税收抵扣的机制设计,使捐赠人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又可以在税收上得到经济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剌激了个人和企业对文化机构的捐赠动力。这类税收优惠更为强调市场的动力,一些国家所激发的民间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支持远远超过政府的直接资助规模,这是市场机制的设计。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要面临社会责任的问题。一方面,企业捐赠艺术品或者建立美术馆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藏购艺术品本身也是文化品位的象征;另一方面,企业和社会在经济上保持持久的动力,可以抵税或者免税,既有声誉上的价值,又有经济上的考量。政府直接投入建设,还是通过市场机制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介入并起到杠杆和乘数作用,这是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中需要考量的。
第二,文化艺术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问题。威廉·鲍莫尔在分析表演艺术的财务状况时,发现表演艺术机构收入与支出之间普遍存在“收入差”的情况,也就是支出大于收入。在1967年一篇论文中,鲍莫尔假设经济分为两个部门:“进步部门”(如汽车生产部门)和“停滞部门”(如表演三重奏表演),前者的生产率随着技术提升而快速提升,后者的生产率增长明显落后。“进步部门”的生产率相对快速增长将导致“停滞部门”出现相对成本的不断上升,表演艺术、教育等很多服务部门都具有这一特征。鲍莫尔首次使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对表演艺术进行研究。他关于“成本病”的研究被认为是文化经济学的起点。
互联网对整个文化产业(包括表演艺术)都有很大的冲击和改变。今天一场音乐会可以通过网络全球观看,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传播到世界各地。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化行业的生产函数、成本函数以及商业模式,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二、艺术品市场的特征
(一)艺术品特征和属性
文化产业门类较多,各个门类之间的差异很大。艺术品有很多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精神产品,这种精神产品不是刚性需求。艺术精品具有稀缺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艺术精品具有金融属性。
2009—2011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增长最快的时期,市场规模和价格快速攀升,艺术品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传统投资品。赚钱感兴趣的投机资金大量涌入艺术品市场。如果你对艺术品本身没有兴趣,只对赚钱感兴趣,建议不要买艺术品,因为它的流动性不强,你卖艺术品的时候不一定能卖掉,你又不喜欢它,放在家里看到它不升值你就焦虑,而且大多数艺术品没有保值增值或者资产配置效应。因此,你需要以收藏的心态藏购艺术品,涨不涨价、卖不卖无所谓,看着它心满意足就可以。藏购艺术品本身也是一个知识积累、素养提升的过程。
艺术品的精神收益已经不能仅仅用赏心悦目或者审美来评价。艺术品除了能带来精神的回报,还是家庭文脉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父母如果喜欢艺术品,孩子的历史文化知识大概率不会太差,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其实对孩子非常重要,这是精神和文脉传承。
艺术品还有一种炫耀性消费的功能。这里的炫耀性消费不是贬义词,是一个中性词,艺术精品除了具有投资收益回报外,还是拥有者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具有炫耀性消费的效应。艺术品还是一种社交工具,这也是炫耀性消费的一个方面,这些都构成了艺术品的精神价值。最近几年,中国私人美术馆数量增长得非常快。虽然《慈善法》规定兴建美术馆(包括捐赠艺术品)可以抵税,但是落地面临很大困难,主要是缺乏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和标准。
艺术精品和其他文化产品不一样,具有财富和金融属性。奥斯特林克(Oosterlinck,2017)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占领的法国巴黎,在战争过程中,它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都比较低迷,但特别有意思的是他发现其艺术品拍卖市场价格指数是往上走的。作者把小的艺术品和大的艺术品放在一起比较,又做了价格指数,发现小的艺术品的价格指数比大的艺术品的价格指数还要高。文章的结论是艺术精品是密码货币。艺术精品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乱世的时候很多人收藏艺术精品,艺术精品具有一定的避险功能。
(二)全球艺术品市场结构
从全球艺术品市场发展看,2009年中国跃升全球三大艺术品市场,20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从2009年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和美国、英国并列,稳居全球三大艺术品市场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艺术品市场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全球艺术品交易重镇由英国发展到美国,再扩展到大中华地区。在20世纪之前,由于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世界艺术中心一直在伦敦和巴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相比于欧洲,美国总是和历史短暂、没有文化底蕴的形象相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实力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财富积累,中国、美国和英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高度集中的艺术品市场结构,占据了全球艺术品市场80%以上的交易份额。全球艺术品交易重镇都是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话语权和文化的走出去。
相关知识推荐:哪些专业能评艺术职称
艺术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从中国艺术品市场区域分布看,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都地区发展比较好,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较高。从拍卖市场来看,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和中国三个国家的纽约、伦敦、香港、北京四个城市,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不到20%。与此同时,无论是从全球看,还是从国内看,头部拍卖行市场的集中度也很高。
三、艺术品市场理论框架和脉络
艺术品市场涉及多个学科。我们从经济学视角,融合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艺术品市场分析框架和内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论体系研究以服从国家文化发展大战略、推动艺术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为目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探究中国艺术品市场运行的理论机制和影响路径;强调中国国情、文化艺术品特性与市场发展一般规律三者的融合;从供给与需求出发,探究市场交易、市场主体与产业组织、艺术品国际贸易与境内外资金流动、法律与政策等理论和机制等;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宏观和微观数据,构建量化模型和指标体系,系统地开展理论假说与实证分析,验证和探寻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进而提出科学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具体来说,艺术品市场需求包含消费需求和高净值人群投资收藏需求。艺术品消费需要研究消费者偏好、支付意愿、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效用和消费习惯养成等,分析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艺术品需求冲击的影响机制和弹性规律,艺术品收藏投资主体、动机、投资收益与资产配置效应等内容。艺术品消费除了与收入有关外,还与美育教育、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等很多因素有关。
在艺术品市场供给渠道方面,有艺术家或者工艺美术家以及亲属、艺术家基金会、收藏家或者收藏机构、艺术品经营机构、生产消费类艺术产品的企业等。艺术家劳动力市场较有特点,明星艺术家与一般艺术家收入的差距非常大。兼职创作是艺术家劳动经济学的特征。科技进步为艺术品的创作和供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想象和实现空间,也使艺术创造者有了更加灵活、弹性的就业选择。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供给研究需要揭示在数字经济下市场供给的新产品和新模式特征,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和权益分配机制,探讨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货币等科技发展对艺术品供给市场和生产效率等影响。供给与需求在市场上汇合,接着我们要研究市场交易、市场主体与产业行为。艺术品价格的影响因素较为多元和复杂。我们做了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特征因素、宏观经济的研究。艺术品行业大企业不多,大量的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与此同时,伴随着消费升级,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艺术越来越多地外溢,与房地产、商场、酒店等融合,艺术提升了商业的价值和品质。
在中国文化贸易中,艺术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开放水平、价格汇率、进出口税率(自由港或自贸区)、文化距离、体制差异、科技进步、各国文物艺术品出入境法律法规等因素对文物艺术品跨境流动均产生影响。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文化艺术品贸易与一般商品贸易规律的差异,探讨促进中国艺术品走出去和海外艺术品流入的双向贸易的路径与渠道。在开放条件下,全球各艺术品市场相互影响,声誉、利益和避险等动机导致各个艺术品市场资金流动。从市场的视角研究境内外艺术品市场买家和卖家的需求与偏好。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研究法律与政策,增强文化认同感、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的文化政治行为。艺术品为社会带来了正的外部效应,具体表现在保护文物艺术品是在为后代保留和传承文化遗珍,欣赏和享受艺术品是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精品与生俱来的美育教育、文化张力和创新思维等可以给社会带来集体收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提出“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职责是营造诚信守法、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和行政、经济等手段对艺术品行业进行调控,体现政策的导向。——论文作者:黄隽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