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对于《世界旅游地理》这门课程来说,该学科的开放性和地域性特点可以运用新媒体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那么,基于新媒体手段下的世界旅游地理课程,该如何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对各种新媒体教学实例的比较,发现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练习或课堂交流。虽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向同学和教师展示知识,但他们一旦走出学校,真正接触社会,往往拿不出当初在学校的那种勇气。如果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很难平静地处理旅游中的各种问题。世界旅游地理课程主要是学习相关基础理论,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门。因为课堂上的各种局限性,想感受真正的旅游体验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文将带学生走出课堂的局限性,将室外演练活动和课堂观摩相结合,并建议实施课程组织教学法,让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一、课程特点
世界旅游地理学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强。探究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的联系正是旅游地理学最重要的课题,如旅游环境、空间、旅游的根本驱动力、经济和社会意义等都是旅游地理学科探究的范畴。从这些内容可以了解到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比如在各地旅游区及旅游区的设施等规划上,就需要环境学、建筑学以及园艺学美学等学科理论来支持。在游客出游的动机或者需求上,我们就需要了解心理学、经济学以及旅游学等不同学科;而在旅游资源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去认识、评价它的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旅游地理学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二、教学设计
(一)自主学习指导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课本和参考资料,通过思考和研究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了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大学教育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而自主学习指导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此外,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比较重,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加快教学进度。特别是对于受理科影响的学生,这种方法有利于对过去理性抽象思维方法的转变。结合《世界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的时数分配情况,对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室外演练活动。课程教学时数如表1。
相关期刊推荐:《旅游纵览》杂志创刊于1989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总署批准,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女摄影家协会、河北省旅游协会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旅游纵览》是以“发展旅游文化、传播旅游知识、推介旅游开发、引导旅游经济、服务旅游大众”为办刊宗旨,以旅游经济理论、旅游城市管理、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改革创新、旅游服务、旅游教育科技、旅游文化产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理论期刊。
从表1时数分配中可以看出,每章节至少有4个时数,完全可以拿出部分时间进行室外演练。如在第二章亚洲旅游区,就日本进行一次旅游演练活动。用前2个课时进行理论学习,学习任务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课本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日本旅游环境及其与旅游的关系,通过课堂小组讨论任务,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具备总结团队观点的能力;掌握日本的著名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基本特征,再由旅游团队设计出自己的旅游路线。教师分别设计出导游、游客和旅行社3个角色组,3~5个人为一组,其余人分别安排给演练团队进行录影、现场管理和观察。剩下的2个时数就在室外进行演练,由教师设计旅游情景。
情景1:游客组在旅行社组的接待下,游客组同学大致观看了日本的宣传册、旅游攻略,有一些同学对去日本旅游表示感兴趣,于是在旅行社的咨询人员帮助下,了解了一些事项。咨询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包括日本气候、交通、签证等。所设计的相关活动还有游客组在去往日本旅游之前的一些事项表示还存在困惑,这里还可以向旅行社进行咨询,最多3个问题,导游组可以向其咨询最多2个问题。对于旅行社的服务情况均由游客组同学和导游组同学来评价并写出评价意见。由观察员把所有评价进行归纳。以上设计的相关内容均符合实际旅游常出现和遇到的相关常识,加上在前面的课内学习,课内就安排了学生制作好旅游宜传册、旅游攻略,这样可以在游客需要时,随时提供给游客浏览参考。
情景2:以情景1为基础,在情景2中,假设游客们已经抵达日本了,这时导游是最关键的人物,先是由导游为游客们致欢迎词。在欢迎词中要涉及的知识内容包括日本的语言、名人、气候、旅游名胜、民俗风情和礼仪禁忌等。相关活动就是导游组为游客组进行欢迎致词。情景2中导游组的服务情况就由游客组和旅行社组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如上。情景2的设计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与将来的实践息息相关的。同时,把现场录制的影像回到课堂上播放,学生以一个观众的角度看,不但可以全方位发现自己哪方面做得比较好、哪方面不理想,需要避免或者改进等,而且由学生自己亲自体验,那么所涉及的知识会给学生深刻的记忆,又因为录制效果要播放给全班看,这样更能激发他们下次想要更完美地展现自己,进而更加认真地学习。课程巩固练习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简单进行类似情景演练。让学生在扮演中找到知识的运用方法、巩固知识和学习目标。
(二)问题探究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世界各个旅游区的环境、特征后,在适当的时间由教师安排“问题探究性活动”,从课程中任意选出两个区域的国家旅游资源有什么不同,或这些旅游资源有什么样的联系,并提示学生从它们的形成过程、表现形式、旅游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但这样枯燥的设计会使探究活动生硬,较为抽象,因此应在实例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即可改为联系我国的旅游资源和其他国家(如菲律宾)旅游资源的实例,谈谈两国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第一环节:确定活动目标。在学生收集国内旅游资源和菲律宾旅游资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两国旅游资源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两类旅游资源内涵的理解,并能够说出两国旅游资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本环节内,要明确旅游资源的内涵;能够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对祖国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小组形式对这一课题进行合作探究,进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环节:确定活动内容。收集各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的资料,将国内旅游资源和菲律宾旅游资源类型进行比较,并阐述理由。
第三环节:规划活动过程。准备阶段:对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通过査阅图书馆,登录网络搜索,收集旅行社中各国旅游景区、景点的宣传资料等方式。问题探究阶段:要求小组对两国所搜集到的旅游资源进行比较,设计并填写我国和菲律宾旅游资源类型比较表。成果展示阶段:每组各派出一名发言人,脱稿阐述小组探究的结果以及旅游资源的类型比较等。教师总结阶段:对提交的各组成果予以分析比较,并把每组间争议较突出的旅游资源提出来,启发全体学生对其分类问题进行新一轮思考,以确定其归属。最后由教师对本次问题探究活动做出总结,并对同学们的积极表现予以肯定和鼓励。
(三)实施课程组织教学法
在地理学中,旅游地理学被人们看作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地理学中的其他分支学科与旅游地理学科同样紧密相连,并且,旅游地理学贯穿园林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建筑学等学科,是边缘性及综合性集于一体的学科。当今,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正在不断加快速度,因此,在教育事业上,除了要克服师资困难问题,还要推广对高校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尽可能让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识,这样不仅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也能使各个领域较权威的人才或学者给学生讲解各方面的知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课程组织教学法孕育而生。该教学法指课程教学任务由某个领域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员或在研究上有突出特色的教师来执行教学任务,可以通过线上面对面教学或者线下课堂讲授,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学术水平较高、最具权威的的人来完成,从而让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三、建立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理论基础知识主要指学生通过该教学方法后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该评价方法主要通过考试成绩进行判断,基础理论知识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践能力评价根据学生学会用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设计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内容包括表达、分析、意识、创新等内容。给学生设计了主动分析、主动创新等实践机会,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能力成绩占总成绩的50%。团队合作主要看学生在活动中有没有体现出团队意识,明白个人利益小于团队利益,内容包括互助、贡献等。团队合作成绩占总成绩的20%。教师首先要点评学生演练结果,并依托已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打分,同时也可以分期开展团队学习评比。此评价务必追求客观、公正,且通过评价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期待后续改正与提高。每次活动评价的核心要围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的能力与方法以及对旅游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与知识的应用水平。课堂学习活动评价表如表2所示。
四、结语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时间及效果评价,才能验证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本文在新媒体手段下进行一次教学改革,并坚信走出课堂的教学将带来不一样的收获,这也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同时,笔者自己也在努力验证该教学方法是否适用新教学的长期发展。——论文作者:黄 利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