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新时期南通枢纽经济发展研究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21-07-23

  摘要:发展枢纽经济有利于增强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并提升城市能级。随着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沪宁二线等诸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南通将拥有全国性交通枢纽的地位。在分析南通发展枢纽经济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发现目前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尚处于规划建设阶段,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滞后,商流、物流等要素资源在南通集聚、扩散、疏导的总量不高,存在现代金融、物流、科技等专业人才的短板与制约因素。进而从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能级;发展拉动性大的产业大项目与高科技项目,提升城市产业能级;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提升城市交通能级;建设江海联运枢纽、空铁枢纽、互联网枢纽等三大枢纽,完善枢纽经济核心承载架构;创新体制机制,在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南通发展枢纽经济对策。

新时期南通枢纽经济发展研究

  关键词:南通;枢纽经济;城市能级

  全球城市发展历史与现实证明,城市发展必须站在全国甚至全球资源配置的层面去考虑城市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生产要素尤其是创新要素越来越向综合功能较强的城市集聚,城市功能品质也因此成为增强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加快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在此背景下,枢纽经济的概念近年成为热点话题。以南通为例,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在南通形成叠加效应,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京沪二线、通州湾海港、新过江通道都处于规划建设中。南通正定位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江苏出海新通道。在此背景下,南通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现代物流·力将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把物流优势转化为对重大产业吸引力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发展枢纽经济的理论背景与实践意义

  枢纽是交通、产业、贸易等经济活动的组织中心或集散地。枢纽具有要素强集聚、功能强衔接、价值强转化、产业强辐射等特征。枢纽要素有集散能力,基础设施承载、吞吐能力,通道及网络连接能力。

  相关期刊推荐:《江苏商论》为大型贸易经济类月刊。创刊于1984年10月,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主办。设有:有“商业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国际商务”、“服务经济”、“商业财会”、“商企管理”、“热点探讨”等栏目。

  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托的交通枢纽型经济、以要素集聚为表征的经济枢纽,以物流、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领域跨领域、跨产业融合发展为特征的平台枢纽是枢纽经济发达的交通基础,具有强烈的集聚功能,将有利于推动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重构。因此发展枢纽经济,从增长极理论来看,枢纽经济城市通过有序、规范、高效地促进“五大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流动,可以扩大要素流量的规模和实现各要素的价值。当前国内的郑州、西安、城都、南京等城市都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以“大网络、大平台、大通道、全链条、新模式”的发展路径,大力培育城市枢纽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彰显出枢纽经济在推动枢纽城市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二、南通发展枢纽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条件是发展枢纽经济的有效依托

  南通位于长三角核心区,上海都市圈的北翼门户,滨江临海,处于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T”型交汇处,区位优势独特,产业门类齐全,经济实力较强。2019年南通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83亿元,增长6.2%,全国城市排名第23位。南通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中西部地区相通,又凭借沿海大通道串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利用江海组合港直接对外开放。因此,南通具有带动长三角北部区域发展和辐射中西部的有利条件。

  (二)综合性、便捷高效的交通方式是发展经济枢纽的关键支撑。

  南通综合交通网络渐已成型,一是江海组合港建设渐入佳境。江海港口一体化整合业已完成,“一市一港一集团”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具备水水中转、江海联运和沿海近洋中转功能。港口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与上海国际航运枢纽相匹配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港口一步提升重大项目的综合服务功能。二是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综合交通枢纽框架基本形成。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海港等战略性交通工程,已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2月1日印发)。沪通铁路、宁启铁路二期即将或已通车,盐通铁路南通段建设进展顺利。海启高速、锡通高速、通扬线九圩港船闸及通江连接航道、海安段航道整治等交通重大项目推进迅速。通州湾港口与航道建设深入推进,江海联动集疏运体系逐步成型。公铁水空管、江海河高效联运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成型

  (三)构筑宽带化、高速化的现代信息网络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必要保障

  南通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布局正在实施中,移动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融合发展推进迅速。上海-南通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已实现互联网出入口与上海直达互联,南通国际互联网专用出口通道建设初步完成。

  (四)现代产业体系是发展枢纽经济的主要基础

  南通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华为工业互联网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迅速,以“3+3+N”制造业为重点,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良性发展。总体上看,南通具备了发展枢纽经济的一切有利条件。同时,物流通道与物流园区是发展枢纽经济的核心环节,围绕物流产业带、物流通道,南通已经建成“十园区”“二十中心”的物流空间体系框架。

  三、南通发展枢纽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与障碍

  (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尚处于规划建设阶段

  南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处于规划建设的项目相对过多,已建成、开通的重大交通项目相对较少。南通新机场项目目前还处于选址阶段,通州湾深水航道和泊位建设尚处于前期阶段,北沿江高铁、京沪二线、新过江通道等也处于立项阶段,而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工程期又相对较长。这必然对南通短期经济发展拉动效应不显著,还会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滞后

  理论上区位优势有利于吸引物流业集聚,但由于前期南通过江通道较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较多,南通现代物流业发展不快。据2019年统计,南通尽管有1000多家物流企业,但营收超过1亿元的企业仅有8家,大部分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物流成本较高。同时,受港口吞吐量变动影响,临港物流发展缓慢,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不高,各类物流要素瓶颈长期存在。现代物流业发展迟缓必然限制要素流量规模,不利于枢纽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流在南通集聚、扩散、疏导总量不高

  南通虽然区位条件优越,由于过去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缺乏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导致作为枢纽必备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客流在南通积聚、扩散的总量不高。以客流为例,2019年春运南通火车站、公路客运、民航总计发送旅客253.58万人次。而作为省内交通枢纽的徐州2019年春运发送旅客总计达680余万人次,几乎是南通的2.7倍。2019年南通GDP9383.4亿元,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3725.3亿元,而同期苏州GDP19235.8亿元,是南通的2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1652.1亿元,是南通的2.3倍,南通对外投资相对较少,资金流扩散、疏导效应不显著。南通还缺乏牵引力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导致物流、信息流积聚、扩散度低,经济对外辐射力度不够。

  (四)现代金融、物流、科技等高端专业人才缺乏

  南通虽然是教育强市,但人才流失严重、高层次人才引进乏力。由于南通的GDP主要依靠传统建筑和家纺等产业支撑,新兴产业发展一直跟不上,导致人才的外流和对外界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此外,目前南通只有南通大学一所公办本科院校,缺乏高水平大学,科教人才要素资源储备与应用不足以支撑、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特别是缺乏现代金融、物流、科技等高端专业人才,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外包业发展严重滞后。本地企业的科技服务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生产性服务主要依赖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地企业。各种交通设施之间的有机贯通衔接度不够,交通出行不方便,高铁线路尚未接入国家主干道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高端人才引进。

  四、南通发展枢纽经济的路径与对策

  (一)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能级

  城市品牌是吸引要素资源、扩大辐射、培育枢纽经济的主要动力。因此,需要通过城市品牌打造,增强南通城市影响力。一是优化要素发展水平,提升政府的服务形象与管理效能,从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二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产业创新与升级,提升城市双创能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三是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一体化发展,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力。四是以中央创新区建设、“城市双修”和“城市设计”提升城市能级,集聚人才、信息、金融、技术等高端要素,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加强城市对外辐射能力。五是利用“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以及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的契机,加大南通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的力度,接轨上海,并与周边城市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让南通即将形成的交通枢纽优势,成为上海大都市圈内的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实现城市合作共赢。

  (二)发展拉动性大的产业大项目与高科技项目,提升城市产业能级

  发展产业链长,拉动性大的产业项目,不但有利于带动区域配套产业发展,增强城市经济的总量与活力,还能够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汇聚与扩散,并短时间内培育城市枢纽经济的基础。而发展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项目,则不但有利于提升城市产业能级,还有利于留住人才、信息、技术等各类高级生产要素。南通要充分发挥通州湾新区、未来空港经济区以及各类开发园区核心产业载体的作用,提升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创新服务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实施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平台招商、资本招商等方法,重点引进具有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的全球500强、国内100强的龙头型项目、旗舰型企业以及细分产业、标杆企业。发展新商业模式和新型业态,按枢纽类型、枢纽量级与层级、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各类指向型产业,如未来空港经济区,布局航空部件配套产业、空港服务业等。促进物流、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领域跨领域、跨产业融合,衍生出临空、临港、临铁路等新产业类型以及跨境贸易、口岸服务、交易市场等新型服务业态,构建具有新内涵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枢纽经济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发挥南通襟江带海的优势,形成远洋船舶、特种船舶产业链,建设临港交通枢纽。

  (三)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提升城市交通能级

  一是加强物联网、大数据、遥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与融合。二是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在港口领域的应用,打造现代化智慧港口。推动南通“数字公路”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优化完善辅助决策系统安全模块,着力提高省道路网检测覆盖率。使用车载视频、无人机等移动监测辅助手段,推动路网检测设施运维系统的开发与运行,逐步实现市域内国省道、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过江通道路网信息的互联互通,努力打造现代化的智慧公路。南通兴东机场要推动和完善移动5G网络建设,在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中广泛采取信息技术,实现高铁、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信息的共享与无缝对接,打造南通版的“虹桥枢纽”。三是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构筑宽带化、高速化的现代信息网络,加大物联网、大数据、遥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应用。发展智慧物流,构建机场、港口、铁路场站、公路站点、仓储、运输、配送无缝衔接、有机贯通的全物流体系,实现“一单制”多式联运,未来形成“航空+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多种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综合中心枢纽功能,进一步扩展辐射范围,大力推进“三大枢纽”建设,完善枢纽经济核心承载架构。

  (四)创新适合枢纽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推进枢纽经济发展应加强枢纽经济组织领导、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在加大政策支持的同时,更要创新适合枢纽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一是对照国家自贸区的营商环境,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复制或创新制度管理模式,推动AEO互认,深入推进海关监管贸易自由化、口岸提速降费的各项举措,完善边检智能通关建设,缩短口岸进出口通关时间,提升全市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二是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探索推动“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在政务服务领域广泛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形成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再造审批流程服务,实现审批服务便民化目标,推动政务服务高效运转。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分类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最大限度地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推行企业登记“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机制,积极探索推动实现“无证明”城市。深入推进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改善外资管理体制,推动外贸企业“证照通办”,一次性赋予主体资格和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围绕产业、企业需求,完善公共服务、降低制度性成本,助推南通成为大众化贸易最便利的城市,打造创新创业优质环境。四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加强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创新突破力度,放宽用人单位引进高科技领域外国人才的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限制,探索实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差异化流程,打造国际人才港。——论文作者:胡俊峰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