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其中,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是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应当遵循“四个面向”,进一步健全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的体制机制,以“非对称”赶超战略赋能科技创新事业,逐渐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
关键词 :“非对称”赶超战略 “卡脖子”技术 科技创新 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我国科技发展在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就总体科技实力来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比较明显,“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杀手锏”技术亟需扩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科技发展必须采用新理念、新战略和新思路。习总书记指出, “要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到二〇五〇年都不可能赶上的核心技术领域,要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习总书记关于“非对称”赶超战略的科技创新重要论述,集中展示了党在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的新共识和新智慧,对 “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我国科技发展突破“卡脖子”技术、锻造“杀手锏”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必须突破 “卡脖子”技术
突破“卡脖子”技术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必然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其中,科技创新处于最基础、最本源的地位,“关键核心技术”成为远景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要素。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该文件明确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2016年6月,习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明确强调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2020年9月,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面临形势与追求的发展目标来看,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强大科技支撑;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依靠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科技实力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特别需要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从现实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工业“大而不强”问题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和科技通用装置严重依赖进口;生物卫生、医疗设备等滞后问题日益突出。在各个战略技术领域,一旦被实施封锁,我们将随时面临被“卡脖子”的困境。可以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锻造“杀手锏”技术与突破“卡脖子” 技术,需要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以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应当注意的问题
“非对称”赶超战略的新时代内涵
习总书记先后在多种公开场合谈论技术创新发展的“非对称”赶超战略。 2013年8月,习总书记在听取科技部汇报的讲话中首次提出“非对称”赶超战略。同年9月,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把“非对称” 战略与“卡脖子”技术联系起来,把“非对称”科技赶超战略作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重要战略思想。
2014年8月,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不能完全是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就搞什么。 2016年4月,习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核心技术,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这里,非对称技术与“杀手锏”技术并列,显示了“非对称”战略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上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都体现着“非对称”赶超的战略思维,显示出党中央对于“非对称”赶超战略的高度重视。
所谓“非对称”赶超战略指的是,在国际科技创新竞争环境和态势下,要做到知己知彼,充分利用不对称信息,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采用不被竞争者所知的差异化策略和非对称技术路径、战术、方式方法,实现超越竞争者目标的一种指导思想。这一战略的核心要点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
科技处于“人有我无”这种状况,就是“卡脖子”技术的情况,需要采用“非对称”赶超战略突破之,甚至技高一筹,达到“人有我优”的新境界。所谓“人优我变”,就是别出心裁,出奇制胜。其中, “变”,就是要准确地识变、科学地应变、主动地求变,就是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相反,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极有可能陷入技术发展的战略被动境地,错失发展的机遇。当科技处于 “人无我无”的状况,就是所谓的科技“无人区”,需要勇闯无人区,实现“人无我有”,下好先手棋,抢占科技制高点。
锻造“杀手锏”技术,不能迷信主流路线
所谓“杀手锏”技术,其一表现为技术的前沿性、复杂性和相当高的进入壁垒,其二表现为技术的自主可控,其三表现为技术应用的威慑力,其四表现为相当一定时期的领先性和垄断性。正是因为“杀手锏”技术的前沿性、复杂性、威慑力和垄断性,其往往具有打破或建构平衡的巨大力量,因此成为各国技术追逐的重中之重。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技术发展更多是依靠引进发达国家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技术成果,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这是特定时期的跟随战略措施,也是当时情境下不得不为之的策略。但是,这种情况明显不可持续,长期采用跟随战略,将会使我国与国外技术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我国的产业将会被长期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要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要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
“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 历史表明,“杀手锏”技术的研发,主要是应用了新的原理,如雷达、原子弹、导弹、激光;或是拓展了新的领域,如飞机、舰船、潜艇、人造卫星;形成了新的组合,如航母、互联网。所以,“杀手锏”技术问世后,往往会相应形成新型的战略竞争力量。与一般技术相比,“杀手锏”技术具有研发的非对称性,它不是以矛攻矛、以盾防盾,而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这就要求在技术创新中,要打破常规,破除主流路线迷信,鼓励创新多维尝试。
突破“卡脖子”技术,需要非常规变道超车思维
“卡脖子”技术往往被比喻为一个国家核心技术的“阿喀琉斯之踵”。对于国家来说,任何“脆弱部位”都可能制约整体发展。突破“卡脖子”技术,要坚持创新思维,开拓非常规变道超车的途径。技术之所以卡脖子,是因为领先技术已被别人掌握,而且还在继续成长发展,作为落后者,如果一味“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楼越高风险越大”,不掌握核心技术,迟早会被别人卡脖子,国之重器不立足于自立自强,容易动摇发展的根基。所以,常规的研发思路根本难以实现追赶,更无法实现超越。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想新法、走新路、出奇兵,以灵活创新应对常规科研活动,尤其是要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卡脖子”,本质上是“卡脑子”。突破“卡脖子”,做优做强基础科学和基础研究是关键。究其根源,我国之所以在多个领域存在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最根本是作为技术源头的基础理论研究太单薄和落后。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等专家学者呼吁,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那样,制定国家层面的基础科学战略规划,在基础科学的前提下解决技术问题,从而尽快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认为,从根本上扭转“卡脖子”技术的局面,关键在于加强需求驱动的基础研究。可见,突破“卡脖子”技术,我们要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也就是国际上所说的“波尔象限”和“巴斯德象限”。
我国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我国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在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的同时,也突破了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下面用两个代表性事例予以说明。
其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赶超。新能源汽车技术曾是国外技术的主战场。作为后来者,2012年6月,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发布为标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迅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了激励各机构实施 “非对称”赶超战略,中央各有关部门先后推出了近60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出台了500多项配套政策,在政策激励之下,行业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步伐,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共同推动和奠定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优势地位。
相关知识推荐:如何检测职称论文相似度
在取得优势地位的基础上,2020年 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我国2035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远期目标。规划引领目标,规划促进创新,可以预测,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带来新一轮汽车技术的非对称突破,为打好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量子科技的突围领先。其实,在国外,欧盟、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先后启动了国家级的量子科技战略行动计划。日本 2013年就计划未来10年投入400亿日元研发量子信息技术。英国2014年设立“国家量子技术计划”,每年投资2.7亿英镑用于建立量子通信、传感、成像和计算四大研发中心。欧盟2016年宣布了预算10亿欧元、为期十年的“量子技术旗舰计划”。全球量子技术领先的美国,近十年来每年投入约2亿美元用于各细分领域的研究,全力推动量子科学发展。产业端的谷歌、微软、 IBM、英特尔等科技巨头则紧随入场,加速布局,量子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世界科技研究的一大热点。
中国近年来对量子科技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逐渐加大。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进一步肯定了量子科技的战略地位。2016年 8月,中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初步构建了量子通信网络。此外, “京沪干线”是世界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承载重要信息的保密传输,目前部分区段已经开通。近日,我国量子计算原型机 “九章”问世,使我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这一系列的成就表明,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已成功打造“杀手锏”技术。
2020年10月,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的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由此可见,量子科技的发展战略已进入到我国最高决策层的集体关注日程,必将更好地推进我国量子科技的领跑性发展。
这两个事例说明,突破“卡脖子”技术锻造“杀手锏”技术,不仅需要技术研发路径创新的“非对称”赶超战略,也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体制优势的“非对称”赶超战略。
“非对称”赶超战略应成为科技界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还是锻造 “杀手锏”技术,都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时期的久久为功的过程。更何况,任何技术都是前有背影、后有追兵,任何“杀手锏”技术都是一时一地的“杀手锏”,是有时效的;一个“卡脖子”技术突破了,还会有新的“卡脖子”技术出现。因此,“非对称”赶超战略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科技创新战略,更是整个科技界必须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论文作者:刘 立、刘 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