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我国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发展的基本情况,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2012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2003~2012年的载文及引文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该时间段内各刊被引频次前50位的高被引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载文量10年间都有了较大的增加,出版周期从季刊向双月刊或双月刊向月刊转变;除《水土保持通报》和《水土保持研究》两期刊3年间的复合影响因子均小于1外,其余期刊均大于1;各刊篇均引文量7.80~14.67,均较低;各刊高被引论文呈现发表时间越长被引用的次数越多的态势,且高被引论文均集中在2003~2006年;《水土保持学报》和《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两期刊高被引论文作者合作度相对较高,为4.3~4.4,其余期刊在3.2~3.9间,差异不大;各刊的机构合作度相似,在1.4~1.9间;各刊高被引论文核心发文机构4~10个;在农业基础科学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的高频被引论文较多,科研实力和竞争力较强。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目前发展协调,互有侧重,从期刊发展角度出发,各刊应着重打破地域限制,深度挖掘优秀稿源,特别是热点领域的稿源以保持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关键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引文高频被引论文
据中国知网2011年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有农业基础科学期刊21种,其中,被2012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列为核心期刊的有11种。历来,农业基础科学期刊被认为是理论性较强的期刊,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强[2]。在科技发展,信息倍增;科研投入加大,科研成果大量产出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和提升农业基础科学期刊的影响力,对期刊管理和决策层提出了挑战。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保持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发展的首要保障。在文献计量学中,被引频次是指以一定数量的统计源(来源期刊)为基础而统计的特定对象被来源期刊所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或论文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3]。高频被引论文对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有重要的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主要是由少数高被引论文贡献的[4]。为此,本文以2012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为代表,在调研各刊2003~2012年载文及引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各刊该时间段内高被引论文的时间分布、作者及机构合作度、第一作者单位、被引频次等信息,以期为办刊人制定期刊发展方向,为期刊编辑选题、组稿,最终为保持和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供帮助,同时也为作者投稿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2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土壤》、《土壤通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农业气象》、《中国土壤与肥料》、《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统计资料来源于各刊网站信息、中国知网(http://cnki.net)学术文献总库中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1.2研究方法
2013年4月15日登录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的中国引文数据库(http://ref.cnki.net/knsref/),进入“期刊统计”,获得农业基础科学11种核心期刊出版时间2003~2012年的被引统计数据。另外,进入“高级检索”,逐一设置检索项“被引刊名”为11种核心期刊刊名,资源范围为“全部期刊”,匹配选择为“精确”,排序为“被引频次”,发布时间为“2003~2012年”,被引时间为“2003~2012年”进行检索;参照聂兰英等[4]和张坤等[5]方法,本文将各期刊被引频次位于前50的论文定义为各刊的高被引论文,共获得550篇高被引论文,将检索得到的高被引论文下载到Excel2003备用;最后,从中国期刊原文数据库下载高被引论文的全文,用Excel2003统计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作者及机构合作度、第一作者单位、被引频次等信息。影响因子的获取方式是通过本刊编辑部专用的“用户名”+“密码”,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http://www.jif.cnki.net/core/)获得。
2结果分析与讨论
2.1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出版的基本情况
载文量是任何一个期刊的基本指标,受到编者、读者和作者的普遍关注,常被用作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科学信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也往往被作为遴选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期刊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载文量也呈现跨越式增长[6]。对农业基础科学11种核心期刊2003~2012基本出版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表1),不同期刊出版周期不同,载文量也有很大差异,10年间发文量相对较多的是与水土保持相关的期刊,如《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水土保持研究》,为4018篇,平均每年约400篇。10年间各期刊的载文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12年较2003年,发文量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水土保持通报》,增加227篇,增加幅度最小的是《土壤学报》,仅增加12篇;期刊发文量增加的同时,期刊出版周期随之发生改变,如《中国农业气象》2012年及以前为季刊,2013年改为双月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前为季刊,2005年改为双月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前为季刊,2005年改为双月刊。
各刊载文量的增加,特别是同类型期刊载文量均增加,以及出版周期的缩短说明11种农业基础科学期刊都有充足的稿源,目前发展和谐。
2.2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引文的基本情况
影响因子是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大多数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是载有高质量论文的著名期刊。影响因子与期刊整体学术水平有直接相关,是评价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7]。表2结果显示,2009~2011年各刊的复合影响因子介于0.792~2.760之间,3年间各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变化规律不一致,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的期刊是:《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而其他期刊则有较大的波动,说明前三者期刊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不断得到认可。2009、2010年以《土壤学报》复合影响因子最高,2011年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复合影响因子最高,说明在农业基础科学领域《土壤学报》和《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的权威性不容忽视,二者是势均力敌的期刊。表2数据还显示,除《水土保持通报》和《水土保持研究》两期刊3年间的复合影响因子均小于1外,其余期刊则均大于1,说明前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及其他期刊。就2003~2012年的篇均被引率而言,《土壤学报》最高,为26.33;其次为《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土壤通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和《土壤》,篇均被引率为11.60~15.18;《中国农业气象》、《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和《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篇均被引率较低,小于10,《水土保持通报》最低,为5.09。
科技论文引文量是指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条数。引文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对于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了一种严谨、科学的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式,是学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8]。引文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所载论文对其他文献和自身期刊载文的吸收能力,以及所载论文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继承性的大小,也可反映出作者的知识水平、研究条件、严谨程度和掌握有关资料的情况,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文的质量和所含的信息量[9]。表2数据显示,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的篇均引文量7.80~14.67,远远低于国际优秀综述性论文篇均引文量为85.6~399.2和研究性论文篇均引文量为36.6~51.8[10]。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学者的学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也给期刊编辑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相关知识推荐:cscd农业类期刊有哪些
对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的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发现各期刊第1篇总被引频次、第50篇总被引频次和前50篇总被引频次差异很大,各指标值均为第一的是《土壤学报》,分别为392、83、6440,各指标值均最低的是《水土保持通报》,分别为91、29、1959;《土壤学报》前50篇高频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是《水土保持通报》的3倍多,而且前者第50篇总被引频次已和后者第1篇总被引频次接近。由此看出,高频被引论文的定义不同,被确定为高频被引的论文也会不同。本文定义各刊被引频次前50位的论文为高频被引论文,旨在均衡考虑各刊的学科方向及侧重点。
2.3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的时间分布
由表3可知,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的时间分布基本相同,但略有差异。基本相同的是:高被引论文呈现发表时间越长被引用的次数越多的态势,与刘雪立等[11]对医学期刊的研究结果相符;各期刊的高被引论文均集中在2003~2006年,与聂兰英[4]的研究结果:科技期刊论文的高被引用率一般是在论文发表后的6~10年也是一致的。各期刊高被引论文时间分布的细微差异在于:新近高被引论文出现的时间不一致,如《水土保持学报》最新近的高被引论文出现在2007年,而《中国农业气象》、《中国土壤与肥料》和《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最新近的高被引论文出现在2009年。这一方面与本文统计高被引论文的方式有关,一方面也与期刊的选题是否抓住了热点有关。从期刊发展的角度考虑,期刊编辑应该关注学科热点,努力向热点领域知名专家约稿,以提高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
2.4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及机构合作度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科研中的互相合作越来越普遍。科研合作不仅局限于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也涉及不同组织、机构乃至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目前,微观层面(学者个体、研究团队)、中观层面(院系、机构)和宏观层面(大学、国家地区)的科研合作都在增长,使科技论文的署名作者数迅速增加[12]。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统计的机构是基于上述宏观层面的统计,即相同大学不同院系算作一个机构。对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2003~2012年高被引论文的统计分析表明,《水土保持学报》和《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作者合作度相对较高,为4.3~4.4,其余期刊在3.2~3.9间,差异不大;各刊的机构合作度相似,在1.4~1.9间,即平均每篇论文不超过2个合作机构。
2.5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分析
科研机构的论文产出数量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该机构的科研实力及竞争力,也就是该机构在国内本专业的科研水平及所处层次。表5列出了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2篇的第一作者机构。表5数据显示在农业基础科学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在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中共发文44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9篇)、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8篇)、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33篇)、浙江大学(17篇)、南京农业大学(16篇)、中国农业大学(15篇)、沈阳农业大学(12篇)的科研实力和竞争力较强。因此,编辑在组稿的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向这些机构倾斜,争取稿源,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本文将发文量≥2篇的第一作者机构认为是各期刊的核心发文机构。表5数据表明,不同期刊的核心发文机构数量不一致,《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水土保持研究》的核心发文机构较少,分别为4、5、5个,《水土保持学报》最多,11个,其余期刊的核心发文机构6~10个。核心发文机构数量的不一致,说明各刊被认知或认可的程度不一致,期刊工作者在管理期刊的实践中应当不失时机地提高期刊在公众中的曝光度,让读者和作者深入地了解期刊,全国范围争取潜在的优秀稿源。当然,科研机构的研究实力也会对核心发文机构的数量造成影响。
从表5的统计分析还可以发现,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除《水土保持学报》和《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外,其余期刊的主办或承办单位与各刊的最高发文量机构是相同的,如《土壤学报》承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其最高发文量机构同样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承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其最高发文量机构同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这种明显的地域特征可能是因为期刊主办及承办单位在相应学科具有显著的科研实力造成的,但也与期刊编辑的选题组稿密切相关。期刊编辑在选题组稿的过程中,应在保护核心发文机构,保证期刊充足稿源的同时,注意打破地域限制,拓展期刊的作者群,提升期刊的知名度。
3结论
(1)11种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载文量10年间都有了较大的增加,出版周期从季刊向双月刊或双月刊向月刊转变。各刊发展和谐。
(2)除《水土保持通报》和《水土保持研究》两期刊3年间的复合影响因子均小于1外,其余期刊均大于1;各刊篇均引文量7.80~14.67,均较低。
(3)各刊高被引论文均集中在2003~2006年,高被引论文作者合作度以《水土保持学报》和《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两期刊相对较高,为4.3~4.4,其余期刊在3.2~3.9间,差异不大;各刊的机构合作度相似,在1.4~1.9间。
(4)《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水土保持研究》的核心发文机构比较集中,为4~5个,其余期刊的核心发文机构6~11个。
(5)在农业基础科学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的高频被引论文较多,科研实力和竞争力较强。——论文作者:于飞毛小芳周德智*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