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农村经济在政策以及城市经济的双重带动下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污染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分析了新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旨在为工作人员提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地区农业经济建设逐渐朝着工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很多劳动力密集产业入驻农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生态环境被破坏,土地、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给农业经济提升造成困扰。
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增长,需要在确保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和加工,实现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提升资源利用率,借助先进工艺技术,降低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最终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1]。
1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注重运用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在农产品加工和生产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减少污染,避免资源浪费,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时,一定要确保农业生产与外部自然环境相协调,优化生产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发挥地方生态优势,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开发绿色、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对传统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将其与先进的设备、工艺相结合,在扩大产品生产和加工规模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农业生产中,生产者要具备良好的生态意识,在生产过程中避免过度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达到环境承载力的相应标准。此外,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模式,结合技术含量较高的发展方式,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提升区域经济水平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中,地方政府要加强支持和管理,集中力量治理污染问题,提供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支持,消除环境污染对生态农业经济建设的影响。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者需要不断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结合高效合理的技术手段,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废气、废水以及废料等污染物的排放,例如在农业灌溉中运用滴灌技术可以在减少废料排放的同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产生的废弃物,应经过综合治理后集中排放,规范相关处理方式[2]。
总体而言,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有效提升地区经济水平,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避免人才过度流失。同时,以生态环境治理为基础,开展农业生产和建设,最终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新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2.1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匮乏
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中,存在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带动经济增长,农村地区建设了大量工厂、基础设施以及民用建筑等,导致耕地资源被占用,粮食产量无法得到保障。给生态农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除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外,农村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十分严峻,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灌溉的需求,尤其我国北方一些区域缺乏农业灌溉用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相关期刊推荐:《环境科学与管理》由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主管、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刊为月刊。设有: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环境研究、环境生态、环境论坛、治理技术、监测与分析、环境评价等栏目。
我国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管控力度薄弱,生产和生活废水、废料随意排放,其中以畜牧养殖中粪便排放所引发的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由于缺乏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养殖场周围空气质量较差,卫生问题严重,容易对居民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同时给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以此同时,水体净化技术未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和使用,不能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3]。
2.2工业污染问题严重
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地方政府通常采取优惠政策对外吸引大型企业入驻,很多企业考虑到生产成本和费用,选择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建设工厂,虽然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关键作用,但是工业生产出现了大量废料、废气和废水,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一些化工类工厂排放的废物通常难以降解,且毒性极大,如果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改变土壤的成分,直接对农业生产和加工造成影响,降低农产品品质,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随着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的自动化水平逐渐提升,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长期堆放在耕地附近,一旦出现降水,会与之发生化学反应而对周围农田造成影响[4]。
2.3生活垃圾处理不科学
当前,一些农村地区在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由于农村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很多生活垃圾直接被掩埋或焚烧,虽然这种处理方式的成本较低,但是容易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大气、土壤以及水体质量。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每年仅固体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就已经超过2亿t,其中可回收垃圾占比较低,仅占总体的40%左右,污染性强的有机肥料垃圾占比为36%左右。造成生活垃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门的垃圾回收系统,且农村居民的垃圾处理和生态防护意识不高,破坏了生态环境,给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
3新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建立标准的生态管理机制
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避免传统农业经济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达到促进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目的,需要建立标准规范的生态管理机制。从地方政府部门角度来说,需要完善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监督体系,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实施分区监控,将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定期对农村地区工厂经营状况和排污情况进行调查,对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情况进行惩罚,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必要保障。政府部门还需要从社会筹集治理农村生态的资金和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拓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渠道,同时动员城市服务业以及旅游产业开展高效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定期派遣专业团队参与农业生态系统治理和防范工作,为农民日常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规范农业生产和加工,最终带动区域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5]。
3.2优化和调整农业生产方式
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号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者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设备开展生产工作,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和产量。通过对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构建标准规范的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为农村生产经营者提供科学技术指导,例如在农业生产中鼓励经营者运用无害、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以及污染性相对较低的农药,不断加强对农业生产加工环节的控制,在提升生产水平的同时,减少环境破坏。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方式,鼓励开发符合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农产品。政府应加强对农户生产经营的监督和控制,防止生产中过度利用污染性较强的化肥和农药,进一步减少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破坏[6]。
3.3重视社会宣传
在新农村建设中,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要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特点,实现对农业生产方式和环境治理模式的宣传,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和治理理念。在实际开展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开展工作,提前编制科学合理的宣传目标和方案,使宣传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农业生产经营者,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建设。
3.4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地方政府要结合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和未来经济发展规划,采取配套的优惠政策,例如资金援助、税收优惠政策等,为开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有利于降低农产品销售市场的风险隐患,提升风险规避能力。除此之外,为了实现农业经济建设的规范性和可控性,将未来生态农业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外部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需要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为生态农业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理念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地区经济水平,应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建设模式是大势所趋。在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建立标准的生态管理机制,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优化,同时加强宣传和政策扶持,使生态农业经济更好地发展,最终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论文作者:李静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