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韭黄绿色生产技术及效益分析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1-06-29

  摘 要:通过采用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控制病虫害,增施微生物菌肥(剂)和充分发酵的有机农家肥提升土壤有机质等方式,开展绿色韭黄生产技术模式;同时,对韭黄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为促进产品质量追溯及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韭黄绿色生产技术及效益分析

  关键词:韭黄;生产技术;效益分析;发展前景

  一、土壤要求及品种选择

  (一)土壤要求

  含沙,疏松、透气,水质优良,采取传统韭黄技术,生产出的品质好、无污染。

  (二)品种选择

  引进富韭黄冠、富韭黄2号、墩黄韭、黄金韭等4个韭黄新品种。推进韭黄品种更新换代,提升韭黄产品品质。通过采取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配方施肥、农药减量等综合技术措施,达到产量高、品质好、效益增的目标。

  二、移栽标准

  (一)高垄沟灌

  垄宽15cm、沟宽45cm,沟深30cm。

  (二)配方施肥

  沟内铺油渣,压韭黄时(11月份)沟内铺油渣肥30   000~37   500kg/hm2。

  层麦草覆盖压菜,厚度50~60cm。保留了用油渣作为主要肥料,利用麦草覆盖保温的传统韭黄生产工艺。

  (三)栽植

  移栽前韭黄暴晒1~2d。移栽过程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株距2cm,行距60cm,保持合理密度。

  (四)糖醋诱集

  在韭蛆成虫发生期,每公顷韭黄田放45个糖醋液(糖、醋、酒、90%敌百虫晶体和水按3∶3∶1∶0.6∶10的比例配成溶液)盆诱杀成虫,每5~6d更换1次糖醋液。或在成虫高峰期,按150~225个/hm2小土坑,坑底铺地膜,每天傍晚添加糖醋液的同时清除死虫。

  (五)生物防治

  撒施白僵菌药土,苦参碱药液灌根。顺垄浇灌,灌药后覆土。

  (六)田间管理方面

  1.采用高垄沟灌技术,利于培土、施肥、杂草清除等日常管护。引进培土机18台,进一步提升培土效率。

  2.沟内铺油渣,减少化肥用量。

  3.综合运用黄蓝色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等物理措施,结合喷施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降低韭蛆、斑潜蝇、蓟马等病虫害程度。

  4.喷施阔立清等生物农药,去除田间阔叶类杂草,促进韭黄充分吸收养分。全程施用有机肥,活苗前增施腐熟农家肥,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养分平衡;中期追施生物菌肥(亲土一号),增加土壤肥力,提高韭黄抗病虫害能力;配水冲施沼液,补充韭黄生长所需营养。

  (七)采收及采后管理

  韭黄收割时间集中、用工量大,韭苔采收每日要用到人工,采收周期2个月,用工至少30个人工,折资2   400元;韭黄生产要花费浇水、割茬、施油渣、割韭黄等工序共需36个人工。采后管理。回填定植沟,分2次刨土,壮秆养根1年。

  (八)销售

  成立韭黄专业合作社,将种植韭黄的农户全部纳入村上的互助小组,联合开展韭黄栽植、病虫害防治、有机施肥、收割、包装等工序,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互助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市场,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凸显了品牌效益,提高了韭黄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韭黄产业的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前期韭苔产值120   000元/hm2以上,后期韭黄产值37   500元/hm2以上。

  (二)社会效益

  通过大力发展韭黄产业,可发挥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加农民收入。韭黄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带动劳动力就业,产生劳务收入10   000元,带动就业效果明显,另外可带动蔡旗镇餐饮、冷链物流、露地蔬菜、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三)产品效益

  韭黄生产年经营成本8   000元左右,主要包括:油渣4   500元、水电费100元、农药肥料800元、人工2   600元。通过特色产业发展,仅韭黄一项人均纯收入可达12   000元以上,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70%以上。

  (四)发展瓶颈

  韭黄生产由于采用传统韭黄生产技术,普遍存在韭黄生产投资大、投工投劳多的认识。在现实生产中,韭苔采收周期2个月,用工至少30个人工,折资2   400元,生产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四、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方面

  种植地块比较分散,不利于生产、销售、病虫害防治,部分农户已不再种植。

  (二)专业合作社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专业合作社仅仅停留在搞好技术服务和引进分散客商的层面上,在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上做得不到位。

  (三)韭黄生产销售各环节基础设施薄弱

  受资金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交易市场建设、种植技术培训、节水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分散销售无法保障农户利益,抵御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韭黄种植地块节水设施配套不足。

  (四)韭黄品牌效应不明显

  目前销售上由本地收购商集中收购后销往外地市场,没有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交易秩序混乱,市场开拓能力弱,价格波动大。同时,韭黄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无认证标识,不利于韭黄知名度和市场知晓率的提高,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五)韭黄前期投资大,收入无保障

  韭黄生产周期是:第一年育苗,第二年春季移栽,第三年夏季可产少量韭苔,冬季正常生产韭黄,第七年后由于韭黄老化效益降低,必须更新。前两年无效益,第三年产生效益,正常收益5~6年后由于产量下降导致韭黄生产周期结束。由于韭黄前期无收益、生产周期投资大、投工投劳多的因素,对于韭黄空白地区的农户吸引力不大。

  相关知识推荐:农业方面出刊快的期刊推荐

  五、发展韭黄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韭黄适宜土壤含沙,疏松、透气,水质优良,采取传统韭黄技术,生产出的品质好、无污染,在省内市场有良好的口碑,但由于规模小、销售渠道不广,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大做强韭黄产业,助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布局

  根据韭黄生长所需的土壤等条件摸清适宜种植的土地分布情况,进行统一规划,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努力扩大韭黄种植面积。

  (二)改善基础设施

  采取个人或合作社经营,构建韭黄现代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发布销售信息。建立韭黄营销体系,健全韭黄营销网络,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产品和市场的有效对接,稳定韭黄价格,降低销售成本。

  (三)提升品牌效应

  不断开拓国内外韭黄消费市场。不断提升韭黄产品品位,在优化韭黄生产、加工技术的同时,更新产品包装,开发礼品盒等初加工产品。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节会,做好产品宣传推介。

  (四)规范品牌服务环节

  协调农业产业扶贫贷款扶持个人、合作社和企业建设韭黄交易市场、搭建网上交易平台等,对企业与韭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种植农户采取订单农业、规范技术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治、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等形式,积极扶持和培育韭黄育苗、生产、营销等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对韭黄育苗、种植、病虫害防治、包装、运输、营销等环节的服务,提高韭黄生产的产业化水平。——论文作者:李红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