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基建”推动实施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1-06-28

  摘 要: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强调的是科学技术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依靠市场和政府合力推动,而不是和传统基建一样是由地方政府主导。[1] 随后,中共中央在 2020 年 3 月召开的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对于新基建问题的探索,我国学者多集中于对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文件进行解读,很少或基本没有从乡村振兴视角去探讨新基建在农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问题。本文结合当下乡村振兴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实施“新基建”项目的必要性,其次,探讨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实施“新基建”会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外引+内培” 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进一步提高农民主体参与三个合理性建议,推动实施农村“新基建”,进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基建”推动实施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基建你;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基建”推动实施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新技术和新思想的灌输,提升农民自身素质

  何玉长认为“与传统的旧基建相比,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基建”具有独特的经济学特性,加快‘新基建’,需要新思想、新理念。”[2]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不发达,有些政策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导致许多农民思想落后,不能真正体会到整个社会在快速有效地发展,跟不上形势。通过新基建这一“数字基建”的有效实施,一方面可以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国家有在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并没有只顾城市的发展而“抛弃”他们,让农民在思想上对新基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农民对自身素质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快新基建在农村的合理运用,推动发展创新理念,新基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生活交流不方便的问题,通过农业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便利使得农民获得更多收入,从而解决了农民就业及收入问题。

  (二)有助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质的提升

  吴文正通过分析“腾讯为村”调查数据发现,农村新基建理念正逐渐进入大众视角,其所折射出一种新型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正在稳步推进。[3] 随着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宁愿选择去陌生的城市打工也不愿意靠农业寻求发展。农村的新基建工程,国家出于对成本及资源合理性的考虑,肯定会考虑对农业现代化生产和销售方面加大投入,如果现代化技术在农业方面得以高效率运用,那么农民恐怕不会放弃在家乡就能创造增收的机会。李冠洲认为“‘新基建的发展能够解决农业保险部分市场的失灵问题,并影响农业保险产品发展趋势”。[4] 总之,利用“数字基建”推动农业生产向更高的产业化、科学化、科技化的综合性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通过大数据平台为农业提供金融服务、市场服务和营销服务,实现农业供销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发展“质”的提升,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三)有助于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2018 年 12 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随后,在 2020 年 1 月农业农村部颁发《规划(2019— 2025 年)》中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要基本完成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和云平台建设;数字化体系与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进一步融合,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方面有重大进展。”这一政策的颁发,体现出国家及政府对“发展数字乡村战略”有着重大举措。2020 年 3 月 4 日召开的会议中强调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了进一步阐释,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多增加“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组成部分。魏际刚、温明月认为“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现阶段,提速新基建实施进程和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适逢其时,新基建可助推疫后数字经济发展,带动国民经济振兴。”[5] 可见,数字化新基建的提出迎合了国家政策的颁布,响应国家对农村建设的号召,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关知识推荐:职称论文需要几篇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基建”推动实施问题

  (一)建设资金保障不足

  与传统基础建设相比,新基建的融资方式主要来源于:一是靠地方政府的专项投资;二是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农村新基建的推广实施,离不开较大的资金支撑,然而,投资大、收益期较长、缺乏互动性的项目很难引进社会资本的投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政府要为‘新基建’发展创造条件,制定规则标准,提供良好营商环境,而不是直接投资、上项目。如果政府直接大包大揽,有可能会提高债务风险,也达不到拉动经济的效果。”[6] 可见,单靠政府一方面投资是不能很好地推动实施农村新基建项目,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政府也需要通过试点的方式考虑是否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二)数字信息化人才缺少

  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组成部分,新基建是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其本身也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缺失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两大原因:一是人才留不住,二是人才引不进。由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许多农村知识分子完成学业后依旧选择留城市发展,很少有“衣锦还乡”的传统现象出现,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颁布的福利政策待遇偏低、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简陋引起的。对农村新基建推广实施来说,更加离不开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大量数字化、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参与,然而,由于人才短缺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新基建项目的推广及实施。

  (三)农民认知不深,参与度较低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控制,大多数农民并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农村新基建实施的重要性。由于新基建项目并没有在农村得到成熟、广泛运用,使得农民对于陌生的科技产品的投入运用往往会有一种“逃避”的心理,自卑、固执、不能承担任何风险,典型的保守型的农民害怕去尝试带有“新鲜感”的事物,任何工作都需要建立在政府及村委会领导的基础之上。总之,农民参与农村新基建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新基建很难得到有效推广及实施。

  三、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基建”推动实施的措施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曹淼认为“可通过引导和鼓励数字农业各类相关主体参与数字农业‘新基建’投资建设,投资方可通过商业运作获取资金以支持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维护。”[7] 总之,政府要加大对用于“新基建” 项目的金融、财政及税收方面的优惠力度,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促进企业加大对农村新基建项目的投资,提升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对农村财政深化改革,明确政府用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投入资金,加大“新基建”在农村的合理有效布局,同时,进一步完善投融资反馈体系,加强多方主体参与下财力的管理,发挥政府、企业、民间的多方力量,进而通过农村“新基建”带动乡村振兴。

  (二)“外引 + 内培”式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城乡之间长久以来存在的差异性导致人才向城镇的单方面流动,为更好地解决人才流失和人才引不进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定程度上加大人才政策优惠待遇力度,通过优势因素引进人才并利用人才,同时,政府也不可形成只管“引”而忽略 “留”的问题,新基建是以技术创新为内生发展动力,政府及村委会必须形成一定的良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数字化、科技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可通过与高校相关专业合作方式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给予相关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机会。

  (三)提高农民主体参与度

  农村新基建的推广与实施,离不开农民作为主体的参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政府,要全面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新基建”项目,不断加强政策宣传,让农民了解一定的相关政策,村干部也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多方参与主体的互动模式来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同时,可以筛选出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进行专业培训,使其会一些简单的技术操作,增强与农民之间的互动性,让农民意识到“数字科技”带来的可行性实际效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就业、生活的需要,提高农民主体的参与度,从而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

  四、结语

  李迅雷、徐驰认为“新基建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应用,提供了培育应用场景的重要舞台,与其可能造成的产能过剩互相解决彼此“痛点”,形成正向循环和发展动能,共同促进中国经济加速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8]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广实施“新基建”问题分析十分重要。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另一方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影响到农村“新基建”发展的实效性。相关政府机构要了解到推动实施农村新基建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针对性方案。要不断完善多元投融资体系的建设,首先解决项目实施的资金问题,接着,通过“外引” 和“内培”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才流失和人才引不进的问题,最后,可通过政府互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式加强农民主体的参与度,推动实施农村 “新基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论文作者:顾惠玲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