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社区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相对于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社区教育管理还相对滞后。本文运用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对社区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社区教育;创新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开始兴起,在20世纪30年代以“人际关系”的形式出现,60年代后发展为“人力资源理论”的形式,普遍运用于各种教育管理活动。[1]社区教育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区、满足广大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和加强服务。社区教育管理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的发展,只有正视管理中的不足,加强基础管理建设,社区教育才能积极发挥适应性、灵活性和普遍性方面的作用。借鉴人本主义教育管理思想,从单一行政管理到参与式管理,这是社区教育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也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内涵建设和实践探索,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 社区教育管理的相关概念
社区教育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杜威提出的“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曼雷、莫托对这一思想进行实验后,其内涵日渐完善。[2]国内对它的界定大致分为三种:以厉以贤教授和黄云龙教授为代表的教育范畴说;以梁春涛教授为代表的组织管理范畴说;参考1995年国际社区教育大会提法的社会发展范畴说[3]。我们由此可以总结社区教育的一些共同点:为所在区域所有成员提供各类教育服务,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生活质量,实现社区的发展。关于社区教育管理的概念,我国学者们大多是从管理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的界定,观点较为一致:“社区教育管理就是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组合,使之有效运转,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协调活动过程。”[4],从发展现状来看,社区教育管理就是指有权管理社区教育的部门或组织,为实现社区教育目标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协调活动。社区教育管理为社区教育活动而服务,作用是促进社区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二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就是利用一切特定历史的有利因素,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个性,调动一切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促进教育对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全面和谐发展。[5]它所包含的人际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重视组织与个人的互动,重视个人对组织决策的参与、共同目标、参与性、个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等。
人际关系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始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梅奧。[6]梅奥认为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需要。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管理中得以采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在人际关系理论之前,以杜威民主主义教育哲学为基础的民主管理观念已经在学校广为流行。杜威主要强调教育要把受教育者作为主体对待。既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民主的关系,那么教育管理人员和他们的关系也必须是民主的。人际关系理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教育管理所接受。20世纪40年代,不少学者试图把个人需要的满足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麦格雷戈的“X-Y理论”强调了人的主动性和社会性,认为人的自身发展要求获得满足后,就会自我控制、主动承担责任。利克特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四种管理系统:一是专权领导模型,二是“温和的命令式",三是“协商式”,四是“参与式管理”。他认为第四种管理系统是最有效的方式。[7]这些理论试图解决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教育组织和其他组织一样都是由人所组成的,不同的是它的工作对象也是人。所以,人本主义管理思想更契合于教育实践。[8]
三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下我国社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也迫切需要全面的革新与提升,从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的思想来看,现有社区教育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政策制定中民主参与度不够。我国社区教育政策直接关乎全体居民利益,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理应倾听公众的意见,了解民心所向。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相关政策的构建阶段还是规划阶段,专家、一线工作者和居民直接参与的途径和机会还是较少的。社区教育发展至今,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都很少向基层公开征求意见,地方政策的制定也同样是行政主导的色彩浓重。民众是否参与制订政策并未受到重视,政策内容仍主要以政府部门拍板决定。[9]
(二)实际管理中居民参与度不高。政府仍是社区教育管理的主要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教育服务往往不能真正满足居民的需求。虽然部分地区近几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管理体制创新与改革,但效果甚微。毫无疑问,社区教育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要加强政府行为,但若单靠政府行政力量管理社区教育还是远远不足。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居民,居民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但居民对主动参与管理的兴趣并不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居民参与管理的意识较低。二是参与社区教育管理的途径较少。
(三)社区教育管理队伍薄弱。管理队伍较为薄弱是社区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从队伍构成上来看,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性强。原因就在于工作负担重,工资待遇低,发展空间不足。没有稳定的队伍,社区的发展必然受限。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管理队伍的社会认可度低。社区队伍人员工作待遇偏低,导致青年群体大部分不愿意从事社区工作,再加上社区教育管理工作较为繁琐,难度较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干部队伍断层等情况严重制约了工作的顺利开展。[10]这些内部松散、能力不强、管理无力的弊病,使社区教育管理难已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
(四)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达到“以人为本”的要求。目前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使用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严重束缚社区教育发展的脚步。在人力资源方面,社区教育队伍匮乏且素质不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财力资源方面,社区教育经费不足且使用不当,已经深刻影响到了社区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在物力资源方面,无论是场地面积,还是设施都不足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在信息资源方面,平台建设不成熟且受众群体有限,与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育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四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下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对策
在对我国社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具体如下:
(一)转变思想认识,重视居民的参与。观念意识的缺失是社区教育管理未能起到有效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对社区教育管理的认知程度较低,无论是在政策的制定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没有深刻认识到居民参与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大多数居民也对社区教育的本质缺乏真正的了解,直接制约了他们投身于社区教育的热情。事实上,社区教育是一项长久的利国利民的事业,是一项服务居民、依靠居民、成果惠及居民的公益性教育服务。错误的价值理念导致了这种认知共识的缺失,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有效性,一部分人对社区教育管理无认同感、无参与感。要打破这样的困境,相关利益主体就要从认识上进行提高。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才能很好地落实。
(二)打破传统管理思维,推进社区自治的社区教育发展。社区自治不是依靠政府直接管理与干预,而是依靠居民及其组织发挥作用,把工作落到实处。事实上,这样的创新已经有了实例:成都市锦江区对社区教育实行网格化管理,在社区建立居民学习点的基础上,又往下分期分批建立“院落学习室”,拓展社区教育服务空间,配备服务设施,提高供给能力,扩大服务覆盖面,把社区教育学习送到居民院落、家门口,形成方便居民的“学习服务圈”。[11]这样的管理形式使社区和居民真正变成了社区教育的主体,建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下一步,重点就是把这些好的经验模式推广出去,使居民群众从社区教育服务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建立激励兼容的绩效管理体制。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管理队伍较为薄弱,社会认可度低,势必影响其积极性,因此,在加强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提高管理者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第二,要加大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社区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队伍的工资待遇。第三,还要建立督导评价机制,要充分发挥督导评价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保证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12]
(四)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办居民满意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场地建设、设施建设等硬件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平台建设等软件支撑都是社区教育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也是居民受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在人力资源方面,要提高教师素养,健全评价、激励、保障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物力资源方面要夯实基础建设,促进机构开放;在财力资源方面要拓宽筹资渠道,增强财力保障,在信息资源方面要重视网络平台,扩展居民学习方式。只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社区教育。——论文作者:汪家琦
相关期刊推荐:《教育现代化》反映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教育学术思想,适应国内外教育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整合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服务"的宗旨。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与教学研究、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育研究与教育管理等栏目。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