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分类:教育职称论文 时间:2021-06-15

  内容摘要: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首要工作便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其明白语文学习的价值,并时刻保持积极性。为此,教师自然需要在方法层面予以深入研究,通过合理的激励形式,促使学生潜在的能动性得到提升,进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并通过相关案例展开说明。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对于学习兴趣而言,通常又能称作是求知欲,是学生基于良好心理状况之下开展的内心活动。语文属于文科的一种,若学生的兴趣不佳,自然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教改工作的时候,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予以培养,有效激发其潜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转变对学习的认知态度。

  一.基于好奇心进行兴趣培养

  (一)基本概念分析

  小学生普遍好奇心十分浓厚,对于一些新鲜事物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对其这一特点予以利用,以此优化教学任务,让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教师还可以融入合作教学的形式,让其以团队的身份和他人展开竞争。毕竟学生们都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不希望小组在任何方面输给他人,从而能够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提升教育质量[1]。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学习过程中,由于文章涉及了许多我国历史,因此教师就能以此为基础,开展课堂提问活动,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问题。诸如:“大家知不知道圆明园在我国什么地方啊?”“圆明园和颐和园之间有什么关系?”“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呢?”“大家通过圆明园被毁灭这件事,能够认识到一些什么?”几个问题的难度处于不断递增的状态,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有着较大的要求。学生们相互配合,共同思考,一起尝试提出答案。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有着很强的发散性,因此只要与爱国思想存在联系,都能算作正确。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再给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最终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依靠这一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便会得到全面增强,对语文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进了个人发展。

  二.依靠优良师生关系进行兴趣培养

  (一)基本概念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其中的重要个体,只有在二者保持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喜爱之情之后,自然会更喜欢听他的课。反之,如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一般,自然也喜欢教师的课,甚至还会慢慢产生厌恶情绪。为此,教师就需要在方法层面展开深入研究。通过了解学生,把握其个人喜好,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学生积极投入。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教师应当对全班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没有差别对待的情况。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让其获得教师的认可,增强学习自信,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中继续奋进。而对后进生,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并展开单独指导,把握其学习存在的不足,提供针对性帮助,促使其慢慢转变学习态度,认真投入到未来学习活动中。如此一来,师生关系就会得到改善,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自然对其课程也会产生兴趣,从而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相关知识推荐:教师如何发表论文

  又如,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其想法予以把握,结合其实际情况,抓住兴奋点,改善教学方案,并尝试融入一些课外知识。如此自然可以调动学生兴趣,提升活动的综合质量,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进来[2]。

  再如,教师应当时刻采取“微笑教学”的方式,用自己的真情,对学生进行感染。让学生们感觉教师有着较强的亲近感,慢慢改变个人态度,愿意和教师分享个人想法。如此一来,学生们不仅不会觉得语文学习属于一件较为压抑的工作任务,反而会感到非常快乐。

  三.依靠阅读活动进行兴趣培养

  (一)基本概念分析

  对课外阅读来说,本身可以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延伸,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扎实知识基础,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理应向学生普及一些国内外的经典作品,促使学生们感受阅读的乐趣。为了保证效果,教师还要抽出一到两节课时间,让其自主阅读,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开展一些特殊活动,以此强化学习体验。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让学生们带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在教室中进行阅读。不同学生的喜好有所不同,携带的书籍自然也完全不一样。大家在看完自己的书后,就可以尝试和他人交换,了解不同类型的书籍,拓展个人视野。其中第一节课全部都是阅读时间,而第二节课让学生轮流上台分享,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谈一谈自己选择这本书籍的原因以及阅读心得,而其他学生则要认真聆听。最后,教师还要基于学生的个人分享,全面分析,促使学生能够在情感层面产生强烈共鸣。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接触到多种不同的书籍,使得自身阅读欲望得到激发,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兴趣培养

  (一)基本概念分析

  小学生由于知识基础不强,因此许多知识对其都是未知的。学生们对于各类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进行了解和学习。但是,通常这样的好奇心很难长时间保持,时间一长,就会逐步消散。为此,教师就要对学生自身关注的点予以把握,对其注意力进行吸引。在语文教材之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完全符合。为此,教师就要对教材予以有效利用,从中提炼出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部分,认真传递。此外,学生们在获取知识时,并非仅仅只是课堂,很多时候也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实例的提供就显得非常重要[3]。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对于课文《爬山虎的脚》学习的时候,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找到答案,获取文章主旨与核心,了解爬山虎的基本特点,增强个人观察能力。教师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爬山虎的照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们仔细观看。一边对比文章内容,一边观察照片的特点。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们前往周围的社区,观察真实的爬山虎,并进行触摸,了解其“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如此就能加深学生对于爬山虎的认知,了解到爬山虎之所以能够顺着墙壁一直攀爬,全部是基于它的“脚”。相比于枯燥的讲解,显然这种方法更为有趣,对学生吸引力更大,增强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同时,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也会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为未来学习活动的开展创设了优良条件。

  五.依靠教学拓展进行兴趣培养

  (一)基本概念分析

  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学生们除了要将教材完全吃透之外,还要学习一些课外知识。因此,课堂延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小学语文来说,与其存在联系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教师自然不能单纯讲解教材,还需要尝试融入一些其他类型的材料,实现拓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尽管完成了文章阅读,但是情感感知并没有特别强烈。究其原因便是学生所处的时代与当时差距太远,学生无法有效代入自己。为此,教师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其熟读课文,理解其大致内容。甚至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共同完成朗读任务。对于教师来说,在授课的时候,应当提高对教学目标以及情感传递的重视度。如此并非是指原教材的情感传递效果不佳,而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太小,理解水平不强。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此外,在完成课堂延伸之后,教师就能时刻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时刻保持集中力,增强个人体验,加深情感理解,为未来的学习提供帮助[4]。

  六.依靠信息技术进行兴趣培养

  (一)基本概念分析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在多个不同领域得到渗透,取得的效果非常好。因此,语文教师同样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微课。微课主要以视频资料作为核心,时间长度为5到8分钟,针对某些单一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对于突破难点知识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就要合理运用。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对课文《景阳冈》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微课教学的方式。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个简短的微课视频,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展开预习,大致了解本篇文章的主旨和相关生僻字。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自己不懂得的地方,全部在书中标注出来。在次日课堂教学时,教师在针对文章的核心内容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微课视频。由于时间不长,学生们很快就能完成理解,并且牢牢记住,并带着自己的疑问,认真投入到之后的学习之中。此外,课堂中应用的微课视频还能上传到学习的网站之中,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下载学习。学生基于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播放,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如此一来,整个教学活动自然会变得十分有趣,对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有着诸多帮助,从而使其学习能力达到了更高层次[5]。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早期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总是将自己当作教学的主体人物,强行进行内容传递,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学生对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就要转变个人想法,在方法层次进行研究,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便会得到全面提高。——论文作者:张东峰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