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重构

分类:教育职称论文 时间:2022-12-09

  [提要]教学团队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更加注重推进“三教”改革,提出围绕“X”证书课程模块,组建模块化的创新教学团队。所以,要在1+X背景下,按照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新要求,抓好“1”的教学团队建设与优化重组,进行“X”的教学团队建设与重构,建设与重构职业教育1+X背景下的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重构

  关键词:1+X教学团队;协作;路径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职业能力提升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体制,引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学职业能力、开发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以点带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19年2月教育部公布《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要启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师资方面要与行业企业合作,探索教产岗位互通、专兼教师互聘机制,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且围绕“X”证书课程模块,组建模块化的创新教学团队,团队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在此背景下建设与重构教学团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关期刊推荐:《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是一本经济期刊,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的教学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倡导高效、诚信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学术性强、信息量大、刊网互动等特点,是广大读者的良朋益友。目前,设有:经济/产业、金融/投资、市场/贸易、管理/制度、财会/审计、公共/财政、信用/法制、信息/科技等栏目。

  教学团队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互相分工协作,有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此目标而共同负责的教学群体。高职教学团队要由具有较高学术成就或企业实践经历,在团队中能发挥凝聚作用的专业带头人牵头,成员应由不同职称结构、年龄分布、学科领域以及从业经历的专兼职教师联合组成,队中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明确的职责分工,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互相配合、优势互补、交流合作、协同创新、促进改革。

  一、现有高职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教学团队功能上无法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教学团队主要功能包括课程建设、社会服务、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科学研究,但现有教学团队中由于人员结构的配置缺陷所导致的功能缺陷很多,有的重教学轻科研、有的重技术技能轻知识传递、有的重纵向课题轻社会化服务、有的重职称轻能力等等,这些导致教学团队不能整体协调推进专业(群)的发展。数字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使得企业岗位(群)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在课程开发、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方面远远落后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新技术的应用。

  (二)现有教学团队成员实践能力偏弱。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引进的新教师更多是从院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拔而来的,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但是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指导能力偏弱。其次,虽然现在高职院校几乎都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期间有企业一线的下企业实践经历,但企业出于各种原因考虑,教师更多是以观摩的身份在企业一线实践,其实践能力很难得到真正提高。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在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开讲座或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身份参与教学团队建设,即使有一部分课程或课题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但由于其是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在教学研发中投入的精力有限,成果一般。

  (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带头人领导力缺乏。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组建时没有严格地选择团队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大多都由专业带头人或课程负责人担任,由于其行政资源有限,在团队成员协调、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发挥、经费使用和报销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即便有一部分教学团队有院校级领导担任负责人,却很多因不懂业务、干预过多,而导致团队所出成果不佳。

  (四)教学团队协作缺乏凝聚力。教学团队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建,成员的组成结构与参与度决定着教学团队建设质量。以课程建设为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成员是某一专业(群)教师的简单组合,团队成员只是有不同的模块或课程分工。成员各自独立承担若干门专业课程开发,团队成员互相挂名,很难实现课程建设的先进性、实用性、共享性。更不用说企业兼职教师多为企业中层业务主管或骨干,不稳定且投入在教学团队工作的时间精力有限,虽然参与团队建设但和其他团队成员沟通交流不足,教学团队缺乏凝聚力。

  二、1+X背景下建设与重构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原则

  在“1+X”证书制度改革中,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相互补充的关系,“1”主要解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职业对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X”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先进性,解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或新技术新技能的强化、补充或拓展问题,“1+X”证书制度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教学团队素质是基本条件,是证书制度落地的关键,教学团队在校企深度融合、课程标准和技能标准有效对接等多个环节承担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与重构,要明确团队的整体构建战略定位,要理解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从而才能找到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重构的有效路径。

  1+X背景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重构需致力于打造专兼教师协同互助、校企人员双向交流的教师协作共同体。建设专业教学团队要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资源共用所达到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优势互补,形成专兼职教师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专业教学团队要把专业知识、技术、专利等推向市场并积极参与社会大交换,突出社会效益,同时也应及时将企业最新研发成果融入教学。团队带头人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横向专业知识的传递交流,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团队成员专业水平整体提升,所以建设与重构专业教学团队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三全育人”。教学团队成员组成过去需具有共同的学科背景、专业知识或者共同的技术基础,但是现在由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教学团队中加入了思政课教师,语文教师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为已任,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在课程建设、技术研发、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进行资源共享。

  第二,团队成员覆盖范围应围绕专业群。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新观念、新趋势、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产业转型升级步入快车道。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发展对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强调打造特色、争创一流、走内涵发展之路。高水平专业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精髓,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结构聚集了若干个高水平重点专业,专业群相比专业能更加灵活地适应产业变化的客观要求。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能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为一流专业群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三,团队工作内容应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课程结构再造、教学流程重构。学校教师、企业人才分别担任同一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同模块,实现课程的可分割性。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定完善课程标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第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眼点应教学和科研并举。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既要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这就需要教学团队中的全体教师不断协作,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教学团队是一个平台,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完成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获得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团队成员发挥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注重教学成果的产生与推广,为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和技能互补,注重科研成果的提炼与应用,为科研工作提供保障。专业教学团队实现高职专任教师和企业人才的优势互补,是生产与教学融合的执行者。团队建设应瞄准市场需求,加强应用技术研究,承接企业重大科技或技术攻关项。通过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专利转化两种方式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三、1+X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重构基本路径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以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教师五元联动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并应紧密结合专业群建设,契合市场需求,深度产教融合吸引企业技术骨干,整合校企资源。主要通过以下五个路径进行:

  (一)遴选培育教学名师、产业教授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是团队建设的核心,教学名师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生技能大赛、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活页式教材建设方面、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教师能力提升、课程团队建设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作为校内专职教师,企业实践经历不足。高职院校的产业教授长期在企业一线,通过产业教授作为教学团负责人之一,能让他们加入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让教学团队和产业端结合更紧密。遴选培育教学名师、产业教授担任教学团队双负责人能够确保产教深度融合,促进高职教学教改和产业的零距离对接。要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

  (二)打造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推动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打造一支校企合作、专兼结合能精准把握1+X证书制度相关理念,掌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能有机融合双标准,满足新技术、新技能培养培训需求的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要合理,既包含思政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专业教师,也包含懂技术、善管理的企业专家。通过内选外聘,引进培训评价组织培训教师和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工艺、规范、要求的企业兼职教师,打造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内技术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平台为依托,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努力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协同育人的教学团队。

  (三)政行校企四元协同,优势互补建设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可以有四种组建模式:一是打破校内专业(群)壁垒,组建校内大教学团队。目前,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充分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就要在教学团队组建时结合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打破原来的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基础组建教学团队的观念。二是行业牵头组建的团队,把企业的技能和经验编写成案例、总结成果;行业牵头组建的团队中行业协会具有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能很好地承担起教学团队发展规划的建议、企业的技能和经验的搜集,并且能把行业内最优秀的产业导师引入教学团队中来。三是根据教学项目需要,组建的跨校、跨企团队,由一所院校牵头担任社会服务项目,牵头院校的学校品牌影响力和团队负责人的专业能力及协调能力对教学团队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四是政、行、企、校联动的项目团队模式。通常用于专业教学团队开发标准、研发技术、政府行业课题等项目。在不同模式的教学团队中,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

  (四)建立团队高效运行的保障及激励考核体系。要保证教学团队高效运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教研质量,必面在组建和运行过程中有合理的保障和激励考核体系。在组建时必须明确教学部门领导、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之间的权与责,院校相关职能部门(人事处、教务处、产学研中心等)及院系职能部门必须互相合作沟通共同建立精细的、可量化的效果评价体系,对教学团队的集体成果及团队成员的个人成果实行过程监控及目标管理,评价指标要明确具体、可量化、可实现、有时间要求,指标体系的层次性、可操作性要强,真实实现考核结果与团队每一个成员的物质薪酬和精神薪酬相匹配,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团队是教学任务的实际执行者,当前团队式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其架设水平和运作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日益重视高职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探索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推进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论文作者:方丰霞徐建林莉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