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结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基本流程,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以及预算评价的流程,并结合山东体育学院(简称“T高校”)预算管理过程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适合其体育特色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2020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中提出在预算执行中,各部门各单位要依法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加强实施绩效监控,促进开展绩效评价,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概述
(一)高校预算管理特征
1、战略指导性。高校的预算总额要依据学校一年内或者近几年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投资促进学校积极发展的活动或者项目,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选择适合本校的编制方法,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项目,在预算评价过程中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指标,并且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指导各个部门和二级学院,保证预算编制的专业性和战略性。
2、全面系统性。高校预算管理是一系列活动的组合,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高校预算管理是全面的预算管理,坚持全面预算、科学预算、绩效预算以及刚性预算。它包括整个学校的收支流程和安排,包括教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等。从预算体制上看,预算涉及学校各部门。
3、权威动态性。高校预算编制完成经校领导审核批准后,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整审批后的预算,确保预算的权威性,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但是,编制完成的预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高校面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变化时,适当准确及时地调整预算,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4、科学控制性。预算编制需要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以及以前年度的项目执行情况,并结合财政资金供需状况,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规划和分析,从而增加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预算在编制、执行、监督等过程中,要把预算变成所有领导的事、所有部门的事以及所有员工的事,加强预算全部过程的控制,使得高校预算管理真正朝着高校发展目标发展。
(二)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和基础,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都不能脱离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也是全面预算和绩效管理的中心,因此在绩效管理中要树立“目标=预算=绩效=责任”的核心理念。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是以高校预算管理为评价对象,结合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际运行情况,选取合理性和适用性的指标,对高校预算管理的成果进行评价。得出的评价结果可以为以后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性建议。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三个方面。避免了预算管理重投入、轻产出的弊端,逐渐转为监督预算全过程,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二、T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
(一)T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现状。T高校是山东省唯一的体育高等学府,设有16个本科招生专业和12个教学机构,3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拥有训练场馆17万平方米。建立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教学实验,投入体育研究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8亿元左右;T高校还建立国家篮球学院、国家足球学院、举重学院以及山东省体育实验中学;建立“训科医教培”五位一体的训练基地和中国田径协会青训基地,推进科技助力奥运备战。
T高校财务处主要负责全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实行“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与审批步骤,并按照关于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要求,结合T高校实际情况,预算编制主要实行增量预算,这种方法便于操作和理解,有利于实现预算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但是降低成本的动力会降低,针对预算的评价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指标评价体系,但科学性、合理性、完善性及规范性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二)T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的颁布,财政对高校资金使用进度情况要求更加严格,定期关注高校的财政资金执行进度,T高校对资金使用情况非常重视并加快项目的执行进度,推进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二级部门的负责人不是财会类专业,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的理解不足,难免会在制定预算过程中仅考虑短期规划,并没有与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有时会产生偏差,对预算的调整随意性很大,造成预算使用脱离预算编制,对预算的认识有待提高。有些部门负责人会把预算管理的工作等同于预算编制,后期不注重预算的监督和评价,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主要是增量预算进行编制,资金节约积极性下降,各项资源使用效率不佳,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2、预算责任落实不全面。T高校财务处主要负责全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二级部门根据部门的具体情况编制预算,财务部门负责汇总,这样的预算流程由财务部门负责不具有统筹性,预算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校性的工作,涉及全校的所有经费支出,需要用全面的视角分配经费的用途。二级部门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预算工作,预算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最终预算的工作全部归咎于财务处负责,这样就会出现工作效率不高,责任难以落实的现象。
3、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首先,T高校设置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初步阶段,覆盖范围比较小,指标设置比较简单、存在人为因素,主观性相对比较强。选取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主要选择财政部门评价报告中的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产出、效益、满意度指标;二级指标包括成本、数量、质量等指标;三级指标是自定指标。这些指标大多以财务指标为主,没有考虑到项目业务的实际情况。其次,很多指标很少有定量指标,大多数是定性指标。最后,在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缺乏预算监督,相对重视事后的评价和分析,不利于对预算的管理和资金的有效利用。
三、构建T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一)指标选取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指标组成的整体,它将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绩效评价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在评价指标选取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预算管理过程中选择的指标要全面反映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资产管理活动等重要的投入和产出等指标,能比较全面地反映预算管理的效果。
2、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选择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要具有动态可比性,针对同一项目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要有纵向的比较,针对不同的项目在同一时期同一阶段要具有横向可比性。
3、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确定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要有客观性,能客观公正地反映预算管理的效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邀请专家进行指标的选择,确保指标能客观反映预算管理的效果。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取预算指标的过程中考虑时间成本,进行人力、物力等因素的衡量,确保在有限的时间能够获得真实有效的预算资料和数据,同时真实反映学校的客观实际情况。
(二)构建T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打破之前按照“投入—过程—产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本文从预算管理的具体流程角度出发,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四个阶段为主线,每一阶段设置相应的指标进行考核,结合T高校体育教学以及科研投入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T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1、T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1)预算编制阶段。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同时也是整个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编制预算,确保财政资金以及自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利用。本文预算编制选择的指标主要是体现预算编制的及时性、合理性以及目标性。(表1)
(2)预算执行阶段。预算执行是指根据前期的预算编制付诸于实践的过程。预算执行是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评价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本文选择预算执行进度、预算调整率和预算执行时效性作为衡量指标。(表2)
(3)预算监督阶段。预算监督是要审查学校预算的收支是否符合预算编制的目标,是否有利于实现学校整体发展的短期规划和长期战略性目标,控制预算的收支,保持预算收支的正常运行。本文选取预算监督存在性和预算监督的有效性指标进行评价。(表3)
(4)预算绩效评价阶段。绩效评价阶段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财政投入资金以及自筹资金在一定阶段实现的效果,评价产生的结果是否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预算计划相吻合。本文选择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财务能力以及资产管理能力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的评价。(表4)
2、构建T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根据上述选取设计的指标,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以及预算绩效的评价,四个步骤来建立适合于T高校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预算责任和意识。(图1)
四、T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优化建议
(一)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T高校需要增强预算绩效评价意识的宣传,加大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力度,实现预算管理知识培训的多样化,促使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学院领导学习新知识,了解最新的预算管理理念,同时也更新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促进预算项目与学校的实业发展协调同步。实现从总体设计,分层实施,构建由上及下、由始及终的全方位、全流程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体系:从部门职能、单位职责出发,结合当前管理实际,遵循教育行业管理路径;整体绩效管理、重大政策性专项、项目支出逐层分解细化。
(二)全面落实预算责任。优化机构设置,明确部门责任,建立专门负责进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以及绩效评价的部门,确保本部门负责全校整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促使学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全局性和统筹性,同时加强各部门及二级学院对本部门预算的负责感,承担起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责任,确保预算的计划性,将绩效评价重点能体现出学校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调整项目支出结构,促进预算内容不断完善。
(三)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确保预算编制的计划性和合理性;预算执行中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调整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不得随意超额使用,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执行责任制;做到对预算的流程进行及时监督,预算监督要加强预算资金的流程管理以及对相关人员或者机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和考核,把预算监督全程日常化,阶段化的监督方式,实现合理分配预算资源,预算支出合理合法,杜绝出现“重编制,轻监督”的现象,要将预算收支全面纳入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中,以学校的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为战略目标,树立业财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管理理念,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以及预算绩效评价方面综合衡量本单位整体预算绩效,促进T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健康发展。——论文作者:王中华于建静周建存
相关期刊推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杂志以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者、财务人员、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为读者对象,及时传递财政部有关资产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资产评估指导性意见;解读相关法规制度、评估准则;研究探索公共财政和资产管理、财务运作、资产评估等方面的理论、方法;推广和介绍各地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资产评估实践中的新经验、新特点、新做法,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搭建一个学术阵地和信息交流平台。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