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推进,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国内市场中的企业得以在良好的环境中稳步发展,但税收问题一度成为制约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基于此点,我国在充分调研市场企业运营现状后,创新性地将原来的企业营业税变更为增值税,这一举措从根本上避免了企业重复缴税的问题,同时从整体上也有利于国家税收增长,可谓是一举两得。文章以企业营业税变更为增值税对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影响为题展开研究,剖析国内营改增实施必要性、现状,结合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完善策略,以期能够为提升国内税务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小型企业;会计核算
新税收制度的出台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完成资金、商品利润相关问题方面的架构,提升中小型企业优化运营结构和利润结构,但该税收模式的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影响,基于以上,笔者以企业营业税变更为增值税对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影响为题展开研究,剖析国内营改增实施必要性、现状,结合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完善策略。
一、营改增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第一,由企业营收税变更为企业增值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国内与国际税制的接轨,便于后续与跨国企业、对外贸易的沟通与合作。增值税的特色为抵扣制,于企业而言抵扣制的出现能极大地避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重复缴税的问题,同时实施出口彻底退税,从整体上有利于加快我国工商业、制造业的发展,在对外贸易中获取更加优势的位置。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的关键时代,营改增的推出,有助于帮助我国与世界接轨,为后续国民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第二,相比传统的企业应收税,增值税的模式更符合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需求。市场经济发展越深入,企业营收税制的局限性越明显。增值税在对企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推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依然秉承双税制并行的模式,既影响增值税发挥作用,又为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随着产业供给侧改革,第一二产业整改,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分工细化带来的是更多的流转环节,如果依然采用营收税模式,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复缴税的问题,而小微企业为了寻求发展,在沉重的税收压力面前,其经营方式的灵活性会严重受阻,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的活力便无法增加,市场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进而影响到第三产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此外,相比营业税,增值税具有诸多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公平税负、税收中性,以及前文提及的避免重复缴税等,增值税替换营业税势在必行。
(二)可行性
第一,从既往税收改革历史来看,增值税代替营业税早显端倪。我国开始实施生产型增值税迄今为止已有十几年,这十几年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发展早已明证,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从双税制度并行到营改增,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产业改革和优化推进,由资源调配影响到税收制度的选择,时间和实践将会证明营改增的可行性。
相关期刊推荐:《商讯》商业经济专业理论刊物。研究商业经济理论和实践探索,发展大流通、大商业,建设大市场,搞活特区商业经济和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设有:前沿、资讯、案例分享、金融天地、金融证券、经验交流、企业管理、圆桌论坛、人力资源等栏目。
第二,增值税并非新鲜事物,历经了十多年的实践考验。在这十多年的实践中,我国在征税、抵扣操作以及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同时重视信息总结和反馈,不断地调整增值税落地执行策略与内容,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税收管理保障体系。因此在具体的征税和抵扣方面,落地执行完成度较高。同时增值税与营业税并非全无关系,营业税是企业营业额与纳税额相乘的结果,增值税依托扣税法依法缴税,虽然在计扣方式上存在一定区别,但就本质而言,二者均属于流转税,这就意味着增值税的征税和管理可以从营收税的实践借鉴管理经验,保障其能有序推进。
(三)公平性
营改增完成后,受益最大的当属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这也符合当前我国大力号召建设和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政策,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营改增推出后,能一改往日企业重复缴税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保障税收公平,体现社会公平,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营改增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首先,营改增后税收扣款具有连续性,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基于抵扣税款的优势,能够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其次,营改增有效减免企业税负,第三产业获得税收优惠政策保障,能够放下担子轻装上阵[1]。
二、营改增后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影响
(一)对小企业利润的影响
企业营业税和企业增值税二者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价内税,另一个是价外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采用的是企业经营收税的方式来要求企业缴税,涉及的是企业营收各方面的利润总额,采用增值税制度后收税基点和税收对应的内容发生变更,对企业而言有了更多的利润空间,有效化解了企业的税收压力,便于其能够投入更多财力与精力到下一阶段的发展。
(二)对小企业纳税的影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按照营业税的模式缴税,需要依据自身经营的纳税项目对应的缴税范围进行缴税,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固定资产不享受优惠政策。具体到不同行业,限制因素更多,例如制造业购进的营业税劳务无法抵扣,由此造成了企业税收重复的问题,同时还无法获取抵扣减免,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税务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我国征收企业营业税期间,按照征收范围向企业进行征收,主要内容为营业税,增值税只占很少一部分。营改增之后,不再死板的依据范围进行征税,而是将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征收点进行征收,如此一来便能有效避免既往征税过程中遇到的重复缴税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产业供给侧改革,第三产业崛起,分工更加细化,如果沿用之前的企业营业税,会极大地增加第三产业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不利于盘活市场经济,进而影响到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影响定价机制
营改增推出后,不仅在缴纳税收总额的结果发生变化,同时倒逼小企业要依据新的税收政策拟定企业的定价机制。小企业的盈利相关因素包括经营成本、经营收入、缴税以及其他成本支出等内容,以前实施的企业经营收税针对的是九大范围,抵扣应用范围狭窄,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分工更加细化,往往会遇到重复缴税问题,营改增推出后,针对企业增值点进行征税,企业可以依据这一特色来拟定自身的盈利和定价模式,进而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税负,帮助企业减负,实现轻装上阵,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盘活第三产业市场[2]。
(四)影响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
企业经营发展,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改增后,企业会计核算需要及时获知税收新规,依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税收规定,来确立合适的避税方案,帮助企业实现合理避税且降低税收风险。营改增推出后,针对的是企业营收增值部分进行缴税,也就是说企业营收收入高则缴税额便高,因此为实现合理避税目的,便需要在营业额上升过程中,针对会计核算制定有效策略,例如增加生产成本的方式降低企业整体营收,通过这一方式便能合理避税。此外,小企业还可以结合本地政策、行业发展形势因地制宜的选择合理的避税形式,将企业税收稳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简而言之,营改增推出后,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应当是制定长短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纳税等级,在此基础上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保障企业税收成本处于一个可控状态。
三、营改增背景下小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调节方案
营改增实施后,会计核算工作处于一个时刻变化的状态,企业需要在了解税务规定的基础上,把握政策和规定重点内容,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增值税特点,整合内外部资源制定有效的税务方案,帮助企业合理避税,降低税负成本。增值税的实施方式要符合当地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首先,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要遵循增值税两种税额的匹配工作,营改增实施后,针对企业新增营收进行税务征收,能够抵扣一定的进项税额,基于这一背景,企业可结合营收现状,对应调整应缴增值税额,如果在生产旺季,营收额上涨迅速,企业便可通过增加购买生产资料、设备等方式来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的形式来扩充进项税额,两相抵消之下企业在该阶段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便能降低;其次,营改增实施后,基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行业发展差异,税率不尽相同,因此企业要合理划分税务等级,选择适宜企业的税务方案,通过高效、有序的会计核算来降低企业税负压力[3]。
(二)整合企业决策与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工作可以适当的与企业决策内容结合,依据决策内容的变动,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形式,帮助企业实现合理避税。例如合并纳税主体,并向当地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之后便可以采用新的税额核算方式,通过这种主体的变更,可以适用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而有效降低企业税负,同时还能倒逼企业优化自身经营模式,盘活市场经济,促进产业发展。
(三)针对税务管理人员展开培训
营改增实施后,会计核算工作相比以往发生巨大变化,需要企业涉税人员及时更新自身会计核算、税收知识、税收理念等,建立和完善高效、优质的税收工作体系。因此企业要加强对涉税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来强化涉税工作人员的税务法律意识,强化其业务能力,加强其与企业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制定出适宜企业发展的全新税务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语
营改增税收制度推出后,对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深远意义,尤其是能够快速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对小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能够有效精简政府机关部门职能,精简既往税收程序,另一方面也能避免重复税收的问题,使小企业能轻装上阵,降低税负提升效益。——论文作者: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