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畜牧学课程“Bloom + PBL”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分类:教育职称论文 时间:2021-05-26

  摘要:Bloom学习分类法和PBL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为了探究“Bloom+PBL”融合设计的畜牧学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畜牧学课程教学活动的效果,笔者根据Bloom学习分类法设计问题,采用PBL法实施教学过程,通过问卷调查、过程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测评来综合评定教学效果的优劣性。结果表明:实施“Bloom+PBL”的畜牧学课程教学设计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拓展与探索创新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融合式教学方法。

畜牧学课程“Bloom + PBL”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关键词:Bloom学习分类法;PBL教学法;畜牧学;教学设计;考评体系;教学效果

  畜牧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动物营养与饲料、遗传育种与繁殖、饲料加工调配、畜禽饲养管理、畜牧机械、环境卫生、生物安全、牧场经营与管理等内容,知识涉及面广,学生仅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难以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掌握,特别是当前该课程的教学课时被大量压缩的情况下更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其缺乏对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知识的系统学习,给深入理解课程知识点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或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激发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布鲁姆(Bloom)学习分类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PBL)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育教学方法,Bloom学习分类法主要强调教学目标达到的阶梯层次[1],PBL法主要强调教学的手段[2]。本研究将Bloom学习分类法与PBL法融合,构建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课程“Bloom+PBL”的融合教学模式并进行示范性应用,期望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翻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Bloom学习分类法

  Bloom学习分类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学习分类法,对学习目标进行阶梯式分类,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共6个层次[3],见图1。记忆是通过机械式的学习或记忆来认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的概念,能够自己处理基本的信息。理解是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所学知识信息,即同义替换或同义转换过程。应用是学习者利用所学知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是对所应用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分解,弄清知识结构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判断自己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及其相关的机理,属于反思阶段。评价是学习者用所学知识来判断、评价和评估遇到的相关问题,做出决策或论证自己或他人的观点,需要用批判式思维来看待事物。创造是将所学知识构建成一个整体网络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借此剖析、设计产品、凝练概念或功能。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多数处于理解和应用层次,表现出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强和探索创新动力不足,仅少数课程达到分析以上教学效果。为此,有学者将Bloom学习分类法融入食品科学、超声医学课程的教学活动,结果表明其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4-5]。

  2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翻转课堂教学法,该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引,教师为辅助,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启发性教育模式[6]。基于课程教学体系,设置问题场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实现由体验、反应、归纳及应用与实施再回到体验组成的体验循环学习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此,国内外学者在基础理论课和实践应用课中实施了PBL教学法,结果表明PBL教学法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在应用性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尤为突出[7-9]。

  相关知识推荐: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被哪里收录

  3“Bloom+PBL”设计畜牧学课程理论教学

  根据Bloom目标教学理论和PBL教学理念,设计“Bloom+PBL”的畜牧学课程理论教学模式,记忆阶段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基础设计问题,如配合饲料、营养需要、遗传力、重复力、杂种优势等名词解释;理解阶段以知识点的同义性转换为基础设计问题,如试述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过程、试述不同种类饲料的差异性等;应用阶段以课程知识应用为基础设计问题,如猪的生物学特性在生产中如何应用、做好猪的生物安生防控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等;分析阶段以课程知识点的关联性为基础设计问题,如分析猪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的关系、分析反刍动物饲养与精粗饲料利用之间的关系等;评价阶段以观点评述和观点论述为基础设计问题,如畜禽高度集约化生产是否会对其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需举例说明)、如何看待动物福利与畜禽高效生产的关系等;创造阶段以知识凝练和探索创新为基础设计问题,如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畜牧学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根据畜牧学课程知识结构提出研究课题(需要写出研究方案)等。按照Bloom学习分类法中的六个层次要求设计问题,实现“Bloom+PBL”的有机融合,养成深入学习和循环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模式见图2。

  4“Bloom+PBL”设计畜牧学课程实验教学

  根据畜牧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要求,按照Bloom学习分类法设定畜牧学课程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目标,根据目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解决问题,由实验指导教师归纳总结,提出新问题,实现“问题-实验项目-问题”的循环,推动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见图3。

  5“Bloom+PBL”设计畜牧学考评体系

  根据“Bloom+PBL”设计的畜牧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模式将课程过程考核、实验实践考核和期末测试考核相结合。课程过程考核:将学生分组,课前分工,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作答,分工合作制作PPT并进行汇报,提交纸质文档,根据汇报内容和提交的文档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20%;实验实践考核:学生分组,课前发放实验大纲,列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和解决问题,提交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20%;期终测试考核:根据Bloom学习分类法设计测试题目难度,通过考生答题情况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进行评估,低阶思维能力题占比60%,高阶思维能力题占比40%,期未测试考核占总成绩的60%。

  6“Bloom+PBL”应用效果评估

  根据“Bloom+PBL”的畜牧学课程教学设计,以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6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56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导师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进行授课;2017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40人为试验组,全程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均采用“Bloom+PBL”融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由学生主导教学活动,教师辅助完成各问题的解答。学生满意度、期末考试测评、实验操作测评等按照参考文献[10]的评估指标开展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验组学生比较喜欢“Bloom+PBL”的教学方法,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过程考核结果表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归纳总结能力,学生从不敢上台到敢于上台甚至主动上台表现自己,推动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实验操作测评结果表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能从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发掘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期末考试测评结果表明,试验组学生在应用题型、分析题型和论述题型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0.45分(总分25分)、16.56分(总分20分)和24.88分(总分3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24分、13.96分和21.33分,而记忆类题型名词解释和填空题的得分两组相接近,表明试验组对知识的掌握达到Bloom学习分类法中“应用”以上层次的能力,优于对照组,但对记忆类题型未表现出优势。综合结果表明,实施“Bloom+PBL”的畜牧学课程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能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翻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7小结

  畜牧学课程内容丰富,仅通过有限的教学学时难以实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掌握,特别是当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缺乏生动性,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因此,采用现代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有效翻转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笔者结合畜牧学课程教学体系,按照“Bloom目标学习法”的理念设计问题,采用“PBL教学法”开展教学,将“Bloom”和“PBL”有机融合,设计畜牧学课程教学模式和考评体系,通过示范应用和效果评估,揭示“Bloom+PBL”的教学模式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拓展与探索创新能力,可作为一种优良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