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2014-2018年沈阳市 6~14岁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

分类:医学职称论文 时间:2021-05-26

  摘要:目的了解2014-2018年沈阳市6~14岁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点,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沈阳市6~14岁儿童甲乙丙类传染病个案病例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14-2018年,沈阳市6~14岁儿童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16种,8849例,年均发病率362.08/10万(282.21/10万~440.82/10万);发病率最高的前5位病种依次为:猩红热、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共占总病例数的95.48%(8449/8849)。发病高峰呈双峰分布,在11-12月和6月。总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趋势=1948.27,P<0.05)。不同年龄高发疾病不同:6~<10岁猩红热发病率最高,10~14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最高。全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035.38,P<0.01),其中于洪区发病率最高(921.07/10万)。共报告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流感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结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6~14岁儿童最为严重的法定报告传染病;需关注疾病因年级不同而异;学校必须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的流行。

2014-2018年沈阳市 6~14岁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特征;儿童

  儿童青少年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是许多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人员密集,空间相对密闭,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扩散和流行。为了解沈阳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特征,指导学校科学防控,特分析2014-2018年沈阳市6~14岁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点,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发病年龄为6~14岁、病种为法定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个案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基本信息系统》,所有病例住址均为沈阳市的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发病日期为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1.2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2007软件汇总。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沈阳市2014-2018年6~14岁人群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8849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62.08/10万。5年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535.14,P<0.01),发病率最高年份是2014年,为440.82/10万;最低年份是2016年,为282.21/10万。发病率最高的前5位病种依次为:猩红热(166.37/10万)、手足口病(71.69/10万)、流行性腮腺炎(68.62/10万)、细菌性痢疾(19.80/10万)和其它感染性腹泻(19.03/10万),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5.48%(8449/8849)。按传播途径分:呼吸道传染病6052例,发病率247.63/10万;肠道传染病2731例,发病率111.75/10万;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8例,发病率0.74/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8例,发病率1.96/10万。

  相关期刊推荐:比较好投的医学类杂志有哪些

  2.2年龄发病情况不同年份不同年龄发病情况不尽相同,5年间总体来看,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9~岁例外,5年间发病率均高于8岁,见表1。不同年龄高发疾病不同:6~<10岁猩红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10~14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手足口病和猩红热。猩红热、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麻疹和病毒性肝炎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4岁人群共发生73例肺结核,占总数的97.33%(73/75),发病率为6.44/10万,见表2。

  2.3时间分布呈现冬季和夏季两个发病高峰,发病率最高的3个月份依次为:12月、11月和6月,冬季高峰高于夏季高峰。发病率最低的3个月份依次为:2月、3月和1月,见图1。

  2.4地区分布全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035.38,P<0.01)。发病率前5位地区依次为:于洪区、铁西区、和平区、皇姑区和大东区。发病数前5位地区依次是铁西区、皇姑区、于洪区、和平区和大东区,报告发病数占总数的66.18%(5856/8849),见表3。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5起法定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377人。其中2起流感,均发生在12月,涉及112人;3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生在3、4月份,涉及265人。

  3讨论

  2014-2018年沈阳市6~14岁人群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8849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62.08/10万,主要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不同年龄应关注疾病不同。猩红热是6~14岁人群发病率最高的法定报告传染病[1-5],尤其是6~岁,即刚入小学的儿童最高,随后发病率下降[6]。因此本病应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重点防控疾病。猩红热是学生因病缺课的主要疾病之一[6],因病缺课率与本病流行高峰期一致[7-9],因此,小学在冬春季节应重点关注,特别是仅表现为“发热”出疹前的缺课学生,杜绝症状不明显的轻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带病上课,是防止疫情传播的重要保证。流行性腮腺炎于2008年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程序[10],在6~14岁人群中发病率居高不下,沈阳市与北京等地情况类似[6,9,11],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有研究显示,1剂免疫程序免疫3年后抗体阳性率仅为58.18%,同时,群体免疫率应维持在90%以上才能阻止本病的流行[12],这也是10岁以下儿童高发的原因。因此,学校应加强免疫规划疾病的接种入学查验工作,及时督促查漏补种,同时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病进入周期性流行高峰期前,在4~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第2剂含流腮成分疫苗的加强免疫,可以有效降低本病发病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0~14岁人群中肺结核病例,占总数的97.33%(73/75)。肺结核是由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时有学校结核病暴发的报道,12岁以上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年龄,内分泌变化大,从而容易感染传染病。学生患者平均就诊延迟率高[13],导致疫情发现不及时,学校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可能性,加强主动监测对学校肺结核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卫健委和教育部多次联合下发相关文件,为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提供了有力保障。2018年7月6日开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自动预警系统对身份为“学生”、“教师”的肺结核患者开展了自动预警工作,要求对每一例学生和教师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传染源加强了学校肺结核监测工作,为及时处置学校疫情赢得宝贵时间。

  手足口病、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也是学校高发传染病,多发于夏季,与学校传染病夏季流行高峰吻合,但不容忽视诺如病毒引起的其他感染性腹泻,其高发季节为冬季,且多经过呕吐物污染食品、物品、环境等,经空气和接触传播,常引起学校暴发[14]。本研究有3起诺如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示学校应对首发病例采取居家隔离,避免在学校造成呕吐物、排泄物形成气溶胶污染环境。学校一旦发现呕吐物应及时进行清理消毒,同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气溶胶吸入。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指导,规范洗手[15-16]。

  综上所述,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6~14岁人群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学校应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特别是做好学校疫情报告、因病缺课登记和晨午检工作,及时隔离传染源;落实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降低学生中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消毒;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平衡膳食,增强营养,提高其免疫力。——论文作者:白杉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