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各学科之间以及医学与自然科学,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产生了新的边缘学科,直接推动医学的发展,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也逐渐加强。医学教育工作者应面对这一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应措施和手段来迎合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全面高尖跨世纪医学人才。
[关键词]边缘学科;学科交叉;医学教育
事物的边缘最为活跃,且往往发生突变而改变原来事物的部分性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各学科之间以及医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在医学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加强,这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拓宽知识面,密切关注其它相近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结构,采取相应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迎合新学科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全面高尖的医学人才。
一、事物的边缘与现代医学教学启示
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往往在它的边缘。好比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不在金黄火焰中心那最亮的部位,而是在它的外缘;摩擦产生的热在物体接触的表面;分子轨道理论表明,处在最高“实”轨道与最低“空”轨道两界之间的电子最活跃;物种的杂交可以产生新品种,科学常常是在各种学科交叉之处表现出最为强劲的势头。边缘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往往是有中心延伸出边缘,而后边缘又会产生新的中心。不掌握“中心”就会失掉今天,然而忽视“边缘”将会失掉灿烂的明天。
医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育相比有明显的特殊性,它不仅学科的门类多、学时长、环节复杂和实践性强,并且随着医学科学及其它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日益明显,这种特点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显其重要。医学教育工作者如何拓宽知识面,立足于新的角度,密切注意各类学科的发展,重视其交叉和渗透,对培养全面的高尖跨世纪医学人才,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科学与医学之间的渗透
由于医学研究对象是人类,所以其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有社会科学的属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原来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因素对机体的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导致了健康概念的变化,亚健康的出现可谓与社会环境变化有直接的关系,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亦愈来愈明显,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直接和/或间接的作用。同时社会的变革使得卫生服务的对象和内容也在变化。所以医学不仅要研究生物因素,也要研究社会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对于许多疾病,只有重视社会致病因素影响的研究,才有可能得到早期、及时的治疗和有效预防和控制。社会科学与医学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医学模式的转变及许多社会科学知识被引进到医学中来,形成许多新的学科群,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建立。并且随着社会科学和医学的交叉和渗透,还会产生出更多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
二类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促使了医学专业课程结构发生了变化。要求医学教学指导思想也要不断更新,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重治轻防、重病轻人、重个体轻群体、重视疾病的生物治疗轻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的传统观念。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密切注意社会科学对医学渗透,注重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学科设置到医学教学过程中来,组织好教学,不断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发展教育事业,使医学教学更好地满足社会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自然科学与医学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
自然科学中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发明和创立,不断地向医学各个学科渗透,对医学科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形成了许多新的学科群[1]。如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X线断层扫描(CT)应用;应用光纤技术的纤维内窥镜建立内窥镜学;应用激光技术的CO2、YAG激光的医用激光学;应用超声技术而产生的医用超声学等。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中应用也比较广泛,如人工皮肤的应用。这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大大加快了医学的发展,使得医学诊断更加准确、快速、方便,治疗手段更加先进、效果确切。自然科学对医学渗透也推动了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教育不断引进和采用自然科学的成就来进一步武装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幻灯和录像,计算机实施的教学管理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学的发展又促进了自然科学发展,如仿生学和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制及应用;医学教育学的快速发展又为科研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相关期刊推荐:《继续医学教育》(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卫生部委托,天津市卫生局主管,天津市职工医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读者对象为各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卫生工作者。设有:论述、医教论坛、医学成人教育、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国外医学教育、考试研究等栏目。
自然科学对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学渗透和促进,对其发展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应主动多吸收新理论、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改善自身的素质,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四、医学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学研究层次结构逐渐由高级向更低级层次结构发展[2]。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对肌体的认识水平到了细胞层次;电子显微镜的研制和膜片嵌技术的创立,开始对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器)形态和功能进行探讨,对肌体的认识水平上升到了亚细胞层次;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技术的创立,为分子水平层次结构上进行的研究,可以对控制人类遗传基因密码DNA?核酸序列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合进行检测[3~5]。目前在基础医学如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生物遗传工程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更新了基础医学的观念,加速了临床医学的发展。新兴学科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又不断形成新的学科群。在临床医学方面,由于检查技术的提高和仪器、器械的改进,也产生许多边缘学科,如薄层CT扫描及螺旋CT的三维重建功能开发,使颅底部的解剖毗邻结构比较明确清晰,加上显微镜和手术?器械的改进,对过去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和颌面外科等都不太敢触及的颅底“手术禁区”开始进军,并创立了颅底外科学[6]。同时临床各学科之间根据自己的优势,在手术范围和手术径路上相互交叉和渗透,对边缘性的疾病进行治疗。如由耳科医师操作的经中颅窝径路实施面神经减压术,经乙状窦后径路实施面神经梳理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舌咽神经切断术等耳神经外科学兴起[7,8]。另外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又有部分学科相互融合的趋势,如耳鼻咽喉与颌面外科、普外科(颈部)合并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9]。
五、学科交叉渗透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医学各学科之间以及医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的交叉和渗透,产生了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在医学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加强。这些学科的产生虽然不等于医学教学的课程,但它们对医学教育和教学有直接推动作用,同时对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拓宽知识面,密切关注其它相近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结构,增设专业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实施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医学生能紧跟医学发展的节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密切重视问题。医学教育应采取相应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迎合新学科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全面高尖的医学人才。——论文作者:陈合新,许庚,张伟红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