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产动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分类:教育职称论文 时间:2021-05-11

  【摘要】分析水产动物育种学的课程特点和实践教学现状,提出加大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通过设置开放性实验丰富实践,依托各类赛事提升实践,借助双导师制指导实践,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以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产动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水产动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

  水产动物育种学是研究水产动物育种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也是一门水产养殖理论与水产养殖技术生产实际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有较高的要求。水产动物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更是高质量水产苗种应用推广的关键,也是水产业在激烈市场竞争飞速发展的核心,它在水产养殖学和水产养殖技术中地位也愈来愈突出和重要。目前水产动物育种学实践教学存在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时间不足、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实践考核方式相对不合理等现状。实践教学主要还是依赖于学校现有实验室开展模拟实验,学生难以深刻领悟并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在“应用”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学生对水产动物育种学的期待值也普遍较高。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育种的新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水产养殖水生动物育种课程教学为复合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服务[1]。

  1水产动物育种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我们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尽可能对水产动物育种培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目前我们的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上还是依赖于学校现有实验室开展模拟实验,校内没有专门的实习、实践基地,学生也很难深入养殖户或企业进行实质性的生产与应用实践。虽然学院和一些水产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但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要务,很难放手给师生进行实习和实践,即便企业愿意接收,学生的数量、实习的时间也都是迎合育种期生产的实际需求。如果是全班所有学生全员参加实习实践也只能是参观性质的学习和观摩,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本得不到锻炼与培养,实践的质量也很难保证。此外,涉及外出的安全、经费,指导老师缺乏企业经历,学校缺乏实践教学激励措施等系列问题。水产动物育种学结合生产实际的校外实践很多时候只是流于一种形式,说是实践教学其实只是实验教学而已,形式极为单一。

  1.2实践教学时间不足

  水产动物育种学实践教学主要依赖于实验课,针对课程外出的实习实践因为多种因素限制几乎很少,也很难进行。实验课通常每周设置4个课时,持续4周,时间和周期较短,但教学任务较重,难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个实验,实验课的前期准备都由实验教师和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来完成。学生没有自主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药品及其用途是从教师上课讲解或自主预习时得知。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不得不采取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和反复的锻炼,往往主观认为就是按照实验课本上的实验步骤,依样画葫芦即可完成,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自我分析或进行试错性验证。

  1.3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水产动物育种学实践教学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由指导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实验项目并在实验中演示操作,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和观看老师示范操作进行实验。一方面,课堂一般都是大班集体授课,教师与学生往往是一对多,当学生提出问题或遇到困难时,指导老师难以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所有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会主动学习知识,当实验结果出现问题,也无法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利用课堂的时间少之又少,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教师无法同时兼顾讲解知识和管理学生。一旦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便应付了事,课后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学生自身对于实验操作方法不熟悉,缺乏创新思维,实验效果不佳。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往往因为工作繁忙等未能及时批阅,延缓信息反馈环节,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4实践考核方式相对不合理

  实践考核方式主要以学生实验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成绩三个指标综合得出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首先,教师如果在每次实验课程中没能随时记录和保存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考核成绩其实就是二个指标。其次,部分上课不注意听讲或没能理解实验过程的同学,下课只能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导致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度大多雷同,教师不能客观的以实验报告的完成度给学生打出期末成绩。最后,实验课期末考核时间紧促,流于形式,不注重学生实验过程,只关注结果,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

  2强化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育人”意识

  水产动物育种学是水产动物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也是水产动物育种方法和技术的关键,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最为紧密,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较强。学扎实、运用好这门课程极为重要。可以说,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进而影响其就业前景及未来的发展空间[2]。传统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如今应该根据水产育种学的培养特点与能力素养,搭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体系。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重视水产动物育种学的实践操作部分,结合理论讲解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知识点,再通过实践反复实验,反复操作,甚至能够达到灵活地驾驭育种过程及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关期刊推荐:《轻工科技》杂志前身为《广西轻工业》,创刊于1984年,本刊杂志内容丰富、权威性高、可读性更强,是行业内科研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发表职称论文、学位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好平台。主要栏目:食品与生物、化工与材料、机械与电气、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资源与环境、纺织与服装、包装与印刷、家具与设计、检测与分析、经济与管理、理论探讨。

  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育人”要做全,做实,更要做新。首先,实践教学环节,要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在实验讲解和示范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发现并捕捉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反馈环节;实验前,学生要提前熟悉实验流程,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实验中,学生要自学和专研,反复试验、操作和验证;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和反思,尝试嫁接项目化教学开展科研探索。其次,要敢于创新,勇于提出加大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并积极实践和不断求证,如实践教学管理、考核方法的创新和突破等要执行和落实到位。最后,要拓宽眼界,开拓思维,如通过校园、社会、企业相互组合、共同作用,实现“借力”与“合力”育人。

  3水产动物育种学“实践育人”课程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校内实践教学逐渐出现了与养殖生产、水产养殖企业的需求脱节的情况。为了培养满足现代水产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培养水产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改变常规的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的实践教学方式,通过设置开放性实验、依托各类赛事、借助双导师制指导、制作育种视频、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聚焦社会、企业的动态需求与现实趋势,注重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实践性、操作性和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旨在构建“回归现实”的多元化、跨平台实践育人模式。

  3.1设置开放性实验丰富实践

  实践教学不足和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弥补和丰富,开放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这是一种从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上多方位对学生开放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实现课堂实验和课下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锻炼学生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开放性实验需要教师提前把关和分工相关的实验课题,培养一批得力有经验的实验室助理,助理们指导同学们组成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用具的准备与试剂的配制,开展相关实验预练习,熟悉实验的整个流程。这不仅能够培养同学们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促进同学们操作技能的改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育种目标,结合不同知识点的进行综合理解,确定本小组的项目内容,通过查阅文献材料,组内讨论等制定设计育种计划,小组各成员合理分工协作,最终完成实验目标。实验结束后引导同学们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和现象,组织同学们定期召开实验进展汇报交流会,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难题及时提出,由助理和老师进行解答。开放性实验要求人人参与,并严格考勤记录,最终的实验汇报,实验成果也列入成绩进行考核。

  3.2依托各类赛事提升实践

  水产动物育种学可以借助水产企业或高校现有的技能培训、技能大赛,以及高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提升学生们的实践兴趣和能力。不少高校和水产公司每年都会依托一些技术、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促进技术交流,提升行业技能,强化参与者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类赛事往往是高校、企业、水产科研机构等多方联合举办,水产动物育种学实践教学可以充分把握这类机会,承接这类赛事,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提升学生们的实践技能和能力。如果说高层次的大赛和竞赛针对的是精英大学生群体,那么在年级(班级)内可以造设合适教师实践教学进度的低难度的小赛事,如小组式翻转课堂、寻找身边的实验小能手等等。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实践教学平台,如育种实验室、养殖基地、开放实验室等,将其视为学生练习备战的场所,培养和挖掘出优秀小团队。

  3.3借助双导师制指导实践

  水产动物育种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以“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培养教学能力与实践经验齐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实践育人”的效果。可以依托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送出去”一批有潜力的教师长期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将企业技术骨干的一些能工巧匠“引进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如笔者所在的学院联合正大公司、通威公司、海大公司、渔美康公司等企业不同育种领域的专家进入实践课堂,为学生介绍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商榷实施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参与水产动物育种学专实践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改。

  3.4制作育种视频虚拟仿真实践

  微课或教学视频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所需,满足了学生们直观感受水产动物的生活习性、成长过程,生存环境,感受水产动物一线育种的养殖现场,弥补了现有实验课程品种单一、资源单调,丰富和调节了实践教学课程资料。学校可以结合高校调研、企业走访等,联合高校和各大水产企业,借助高校一流的专业实验室,企业专门的育种养殖基地,借助视频制作的专业设施、设备。根据不同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多个水产动物品种的育种季节性和周期性,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拍摄、录制,或拷贝、编辑不同的育种视频,制作成微课或教学视频。

  3.5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

  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两者协同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更新课程设置“课程教学模式”实习和实训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校内外的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使专业实践教学更具有技能性、操作性、逐渐形成以技术应用为中心,以综合实践为特色的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可以采取学工交替合作、“项目化”“订单式培养”等模式,满足学生课程实习实践、科研探索、顶岗实习等多种需求,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在真实的环境里实习实践,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强化实践教学。在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对水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水产行业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当作为水产动物育种学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现实需要。——论文作者:彭仁芝,廖诗颖,宋静静,王萍,王鹏良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