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学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3月-2019年7月我院中药房的佩兰和泽兰、三七和三七伪品莪术药材为研究对象,将药材平均分成两份,采用药用植物学以及仪器进行鉴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仪器鉴别;观察组:药用植物学鉴别。结果:观察组药材的鉴别成本(28.54±2.35)与对照组药材的鉴别成本(149.65±1.89)相比较低(p<0.05),鉴别时间(7.21±1.85)与对照组药材的鉴别时间(9.87±1.36)相比较短(p<0.05)。结论:药用植物学应用在中药鉴别中,能够有效地减少鉴别成本,并缩短了鉴别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别;鉴别成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地形也多种多样,药用植物的种类比较多,促进了要用植物学的发展。中药能够有效地治疗疾病,由于一些药材之间的性状看起来比较相似,容易混淆,以及一些药材在市场上出现了伪品,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因此需要中药鉴别,药用植物学能够准确识别以及鉴别药物或者基源的种类,为了临床以及药房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我院选取在2018年3月-2019年7月我院中药房的佩兰和泽兰、三七和三七伪品莪术药材为研究对象,对药用植物学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3月-2019年7月我院中药房的佩兰和泽兰、三七和三七伪品莪术为研究对象,对其药性以及性状进行分析,药材保存良好,没有经过虫蛀、霉变以及潮解,无变质现象,对混淆品的鉴定以及中药真伪的鉴别研究没有影响,对佩兰和泽兰、三七和三七伪品莪术药材的来源以及加工资料进行分析,其无意义不具有可比性(P>0.05)。
(二)方法
1.对照组:仪器鉴别。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比较简单,灵敏度较高,能够有效地分析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根据仪器的使用方法,按照规定操作鉴别药材。
相关知识推荐:中药类著作怎么安排出版
2.观察组:药用植物学鉴别。主要应用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以及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药材的形态、构造、种群分类进行中药鉴别。佩兰和泽兰:佩兰来源于菊科,泽兰来源于唇形科,菊科植物茎为圆形,花序为头状,唇形科植物茎为方形,花序为轮伞花序。因此,鉴定二者只要从茎的形态、花序类型,就可一目了然把两者区别开[1]。三七和三七伪品莪术:三七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莪术和三七质地相似,取莪术去外皮,且可看到刀削痕迹,质地坚实极难掰断,口尝味微辛辣,但不是真正的三七。[1]
(三)评价方法
自制问卷表调查分析两组药材的鉴别成本以及鉴别时间。
(四)统计学处理
研究获取患者资料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研究发现观察组药材的鉴别成本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鉴别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p<0.05),见下表:
三、讨论
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性,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2]古人还对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了探究。中药质量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中药鉴别,中药质量不达标,以及西药的使用,使人们忽略了中药的研制,我国是一个中药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近几年来促进了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制品按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对我国部门中医药方进行标准化,研制出来一批中成药品,无序性生产中成药品,导致许多的中药产品没有质量标准,医疗使用不达标,我国的中药质量良莠不齐。对中药的质量进行研究,药用植物学应用在中药鉴别中,按照国家规定的药品检定标准鉴定出中药质量的好坏和真伪,确保中药要质量良好,这样才能确保用作医疗用途的中药安全有效,才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品种繁多,来源复杂的中药品种里,药用植物学知识可广泛应用于中药品种鉴定。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药材的鉴别成本(28.54±2.35)与对照组药材的鉴别成本(149.65±1.89)相比较低(p<0.05),鉴别时间(7.21±1.85)与对照组药材的鉴别时间(9.87±1.36)相比较短(p<0.05)。综上所述,药用植物学应用在中药鉴别中,能够有效地减少鉴别成本,并缩短了鉴别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应用。——论文作者:刘平平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