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药用植物学大围山野外见习教学实践与探讨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21-05-10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集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为一体。其实践课作为特殊而必要的教学环节一直备受重视,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其求知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及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本文从实习时间、师资力量、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当前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效果。

药用植物学大围山野外见习教学实践与探讨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包括药用植物形态、显微结构以及药用植物分类部分,并开设相应的实验课及实践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为其学科特点[1]。要求学生掌握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的一般方法,通过野外见习以巩固、加深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野外实践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因此,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作为该课程重要而必须的教学环节一直备受全国各高等医药院校重视[2-4]。

  相关期刊推荐:《继续医学教育》(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卫生部委托,天津市卫生局主管,天津市职工医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专业期刊,以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读者对象为各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卫生工作者。设有:论述、医教论坛、医学成人教育、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国外医学教育、考试研究等栏目。

  多年来,我校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已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野外见习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诸多新问题,故笔者针对目前我校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1基地建设

  为保证和提高我校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教学质量,遵循植被丰富、种类繁多、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便利等原则,从我省几个候选地中选取了浏阳大围山作为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基地,考察了10余条采药线路,包括高山草甸、人工林(竹林、杉木林)、落叶林、果园、池塘、溪地、常绿林等生境,确保每组实习期间不走重复路线。药用植物种类覆盖了教材中涉及到的几乎所有科属,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材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树脂类等,其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高质量完成野外见习教学提供了重要保障。

  2野外见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2.1见习时间一直以来,我校野外见习安排在6月底7月初实行,这也是大多数高校的见习时间[4]。植物花、果实等生殖器官的特点是鉴别被子植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时植物开花少,学生机械的记住了部分植物的科种,对于植物科的特征,几乎没有掌握,不利于初学者的观察辨识,教学效果差。另外,大学生每年四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时间也是6月底7月初,直接导致野外见习的时间安排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安排合适的野外见习时间对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尤为重要。

  2.2师资力量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参加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的学生有200余人,具备植物学专业知识结构的带教老师只有6~7人,部分教师不具备完整的植物分类学知识体系,带教困难,且每组见习学生人数偏多,无法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缺乏有经验的植物学老师一直都是见习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2.3教学理念教师教学理念直接影响见习的组织和效果,目前我校野外见习的教学实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传授大量知识给学生,学生通过野外见习再巩固知识。与理论教学相比,野外见习提供的条件使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更灵活,但从教学理念上说,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传授-学习-消化-再传授”的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野外见习结束后,学生只掌握教师传授的部分知识,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和方法,整个见习过程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难以形成独立检索和鉴定植物的能力。

  2.4教学手段目前,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教学单纯采用“采集-讲解-答疑-记忆”的教学方法,教师说明植物的科名和种名,采用眼观、鼻嗅、手揉等方法,讲解标本辨认要点和相应科的重要特征,见习结束时要求学生辨认300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整个见习期间实质是强调学生对植物特征的记忆,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没有图片、PPT等现代技术辅助学生回顾、比较及总结性学习,鉴定植物完全依靠老师教学。该教学方法可使学生经过短时间的集中学习,认识一定量的药用植物,但当植物繁殖器官凋落、或植物营养器官因环境变化其形态特征产生一定差异时,由于缺少原始资料的查询,学生对原本认识的植物会表现出不确定或不认识的现象,对未知植物更是无法鉴别。笔者认为,单一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5实习考核在教学环节结束后,我校采取的是现场考试的考核方式检验学生野外见习的学习效果。即教师提前采集一定数量的见习期间常见药用植物,分多组且每组随机选取25种常见药用植物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该植物所属科名和种名,此考核方式只要求学生对已学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掌握,易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局面,资源调查的相关知识点以及未知植物的检索等涵盖较少。

  另外,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及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在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仅为药用植物学课程中一个教学环节,教务处考试系统并没有设置此教学环节的成绩录入窗口,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不够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学效果不明显。

  3改革措施与探讨

  3.1调整实习时间结合植被和气候特点,植物处于不同的生长时期时,根、茎、叶、花、果、种子均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繁殖器官形态特征相对营养器官都较稳定,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故每年野外见习时间应根据见习基地大部分药用植物繁殖器官的生长期来确定,而不应该为了配合学校教学管理方便而临时安排某个时间。笔者认为,植物花果期是野外见习的最佳时段,此期间见习有利于学生对植物繁殖器官的解剖和观察,并进行植物分类检索及鉴定,学习效果明显。

  3.2加强师资培训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要求带教教师有较系统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和较强的实践经验,鼓励专业老师定期参加植物分类学方面的进修,提高野外见习带教老师的整体专业水平,确保教学效果,师资力量对于学生野外见习能力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3转变教学理念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教学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检索、鉴定药用植物基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培养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种教学目标必须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才能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系统,鼓励学生独立采集标本,促使每个学生参与到整个野外实习活动中,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植物科种名,而是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并判断科种,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在野外见习过程中学生应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掌握知识的思维和方法为主[5]。3.4PBL教学法结合现代技术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可采用PBL教学法,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以问题为主轴,坚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野外见习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整个野外见习过程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4]。PBL教学还可以缩短学习过程,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6]。

  另外,随着数码照相技术的普及,见习期间鼓励学生使用个人数码设备,运用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将采集植物图片制作成电子植物图库、PPT或应用SPOC的联合式教学等,运用开放网络教育资源,通过电子设备弥补腊叶标本难以承载的部分信息[7-10]。此外,野外见习提倡“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学方法。为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实习效果,在野外带教学习3~4次以后,利用室内学习时间可组织举办一次教-学-考-乐融于一体的竞赛,将植物形态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种加以区别比较,形态特征相同的进行归纳总结,将分散在各组的新发现普及到全体师生中,使见习讨论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3.5优化考核模式原植物种类鉴定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为了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应单独设立为一门课程,而不是作为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某一个教学环节,见习考核测评由平时考查与现场考试两部分组成。评分组成为:个人见习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现场考核成绩(70%)。平时考核内容可包括学生平时表现(所在小组的团队合作,组织纪律等)、药用植物的形态描述、采集标本数(每组随机指定90种)、PPT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压制标本规范程度等,现场考核内容包括常见药用植物种类识别(25种)、未知植物鉴定(10种)等方面。

  4小结

  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的教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药用植物分类学的检索方法,储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将来更好地进行药用植物种类的鉴别、中药资源普查等工作。笔者认为,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中各种教学方法需配合使用,且具体实施方案仍需在野外见习中不断改革和完善,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亦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作者:刘笑蓉1李硕夫2※刘湘丹1王志辉1王朝晖1周日宝1※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