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调研企业生产车间对新能源设备及工具的管理模式,对其模式进行分析讨论。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安全意识、规范素质、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高校新能源汽车现场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范进行优化,形成新能源实训车间现场管理的可行性方案。深化教学和职业需求的融合,为“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深化产教融合和社会培训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车间管理;实训改革;“1+X”
随着“职教二十条”、“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等改革的深化,实训教学在整个职教领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实训车间建设投入逐渐加大。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兴的高增长产业,前景广阔。在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中,新能源汽车专业招生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新兴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因为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有大量的高压部件,在其实训车间建设时既要考虑对学员新技术新技能的培养,也要考虑安全操作和规范意识[1]。学员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维保、检修、诊断作业时,必须对高压安全保持足够的重视和警惕,确保自身安全。在新能源汽车实训车间建设过程中,优化实训现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十分必要和迫切。
1 高校新能源实训车间管理现状
以某校为例,新能源汽车实训车间拥有北汽EV160纯电动车1台、EV160整车台架一套、本田混动思域1台、丰田普锐斯混动台架1台。实训车间设备工具由新能源汽车技术教研室管理,实训车间现场由实训中心教研室管理。
实训教学管理工作。专业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照自己学期所担任的课程,凡是属于理论+实践课或纯实践课程的课任教师,在新学期开学的一周内,将理论+实践课的授课计划和耗材计划交给专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并上报。在实训中心上课的教师,按实训计划表提前与实训分区管理员沟通,提前作好开课前的工具、设备准备工作。
相关期刊推荐:《南方农机》(双月刊)创刊于1970年,由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江西省农业机械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颇有南方特色的农机化技术刊物,以全面推介南方适用农业机械,大力普及实用农机科技为宗旨,谒诚为广大农村机手、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基层农机工作者、农机科技人员服务。主要读者群为南方15省市各级农机工作者及广大农林机手、拖拉机驾驶员。涵盖面广、发行量大,是贵单位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特别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最佳媒体。
安全文明操作,工具、设备以及卫生管理。实训课任教师必须把安全文明操作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对所操作的工具和设备安全规范必须熟练掌握,做到指导学生规范操作,预防教学事故发生。鉴于汽车实训中心车间空间过大,实训使用的配件、工具和可移动设备乱摆乱放现象时有发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课任教师务必把工具、设备和部件总成用好管好,对解体后的部件总成一定要安装复原,对来不及复原的总成部件等,应告知管理员,给下次课教师复原。对使用后的工具、设备等要清洁干净,清点后归还管理员。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有损坏的配件、工具、设备,应及时向管理员报告,说明原因,并作好记录有据可查。对遗失的小型工具和小型零部件,也要及时反映、寻找原因、酌情处理。避免再次发生,情节严重的应追查责任。工具、设备及场地卫生,在实训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场地、工作台、设备清洁,课后必须打扫干净,把工作台、桌椅板凳摆放整齐有序。
2 新能源汽车车间管理现状
笔者先后到“东风特专”“东风小康”“十堰汇创天下”“东风力神”等新能源企业进行交流调查。企业在车间管理方面的要求明显高于学校现状,具体体现在制度上更加完整、细致,措施上更加具体、到位,奖惩上更加及时、有效。根据调研情况,对企业的车间管理梳理如下。
2.1质量工艺管理
各车间应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文件》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对关键过程按《质量管理文件》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认真执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巡检),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严格划分“三区”(待处理区、报废品区、流转区),做到标识明显、数量准确、处理及时。对新进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2.2设备定置管理
车间设备指定专人管理,定置摆放,按区域按类放置,合理使用工位器具。设备管理坚持日清扫、周维护、月保养。设备点检记录、运转记录完整、填写及时、准确。做到“三好”“四会”“五项纪律”。三好:管好、用好、保养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五项纪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整洁,并按规定加油;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丢失;发现故障立即停车,通知维修人员检查、处理。
2.3工具计量管理
各种工具和检测设备应按规定使用和维护,不可违规使用或用于其他用途。新能源专用工具设备要定期检测其绝缘性能,确保其使用时不会发生漏电,严禁将专用工具,尤其是高压检测工具用作他用,以免破坏其高压防护等级。对工具设备做到正确使用、正确保养、正确放置。
2.4文明安全管理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班组内经常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不定期进行认真整改、清除隐患。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对过期或者损坏的消防器材予以更换或维修。加强事故管理,坚持对重大未遂事故不放过,发生事故按有关规定及程序及时上报。对新能源汽车高压部件的装配维修操作,需要持有特种作业证方可作业。
经过调研结果发现,企业的车间管理大同小异,严格贯彻了6S管理理念,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1)整理:对必需品和非必需品进行分类,非必需品不得摆放在操作区。2)整顿:对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并做标识,能在较短时间内取放物品。3)清扫:将作业区和休息区整洁干净,打扫地面油污、积水、尘土和垃圾。4)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落实到位,形成制度,有专人督促检查,做到作业前后干净卫生。5)安全:消除工作中一切不安全因素,加强监督,减少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概率,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把安全摆在生产第一位。6)素养:及时更新管理理念,规范操作,对组织决定的事,要坚决执行,形成团队力量,养成良好的6S管理习惯[2]。
3 优化措施
3.1提升理念,制定细则
教师应通过培训提升车间6S管理和“1+X”证书等级制度等先进理念。依据“1+X”证书制度的改革要求,加大企业车间管理和新能源实训车间的融合,通过企业标准倒逼实训车间改革。提炼X职业技能等级技能素养要求,融合企业特有的要求,形成新的新能源实训车间管理要求和条款。基于6S管理理念,模拟企业生产实践现场,建设规范的“企业化实训车间”,营造“企业氛围”,可以还原真实情境,职场情境代入感更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实现师生良好互动,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增强,培养良好工作习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适应企业环境的能力,减低设备因不规范操作造成的损坏概率,塑造学院良好形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1+X”证书制度要求,职业技能的模块化必然会要求课程知识体系的模块化和教学模块化。而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实训课程课时操作占比50%,实训车间的功能就是在新能源汽车专业的“1+X”证书实施过程中支撑模块化教学服务。在现有实训资源上,参照“1+X”实训设备清单,购置必备设备,并将设备按照类别及技术等级进行重组[3]。智能新能源汽车技能等级“1+X”证书模块总共有5个,分别是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悬挂转向制动安全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空调舒适技术、新能源汽车网关控制娱乐系统技术、新能源汽车多种能源高新系统技术。5个证书对应若干工作任务、职业技能、技能点和知识点。新能源实训车间的现场管理规范中,应融合职业技能中相应安全技能、规范操作的培训培养,按照统一的标准,通过训练活动,强化认知教育、情意养成、技能培训三个方面。
3.2贯彻落实,组织实施
对实训车间进行设计、施工,固定实训工具、实训器材、清扫工具、消防设备等摆放位置,对实训台上的设备进行重新整理、固定,写好名称、序号。将工具设备定置的要求写入学生实训工单中,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安排职场角色,各司其职,贯穿课程全周期,学生按照车间现场管理要求对准备、操练和恢复现场三个教学环节进行全过程落实实施,确保实施的完整性和学生参与度。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方法加强职业素养在课程中的融合。情境再现和角色扮演模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整个课堂上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分享,在提升知识的同时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实训教师按照车间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学生进行6S管理理念培训,并将6S管理细化、量化到整理、清洁、安全等方面,且将此方法总结纳入新能源实训车间管理规范中。
3.3督促整改,形成制度
实训车间管理人员对使用新能源实训车间进行期初、期中和期末定期检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定期抽查[4]。对不合规范、不合理的地方通报到个人,限期整改,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特别要加强车间安全和规范的监督。高压安全防护和急救措施应在车间管理当中有明确体现,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急救技能。可以使用简图和短文字对急救措施进行说明,将繁琐的文字变得生动易学。通过制度性文件,让新能源车间的现场管理形成标准化作业。在车间管理实施、检查、调整完善基础上,定期对车间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不断优化管理标准和细则,建立长效机制。——论文作者:陈高峰1,吴冬雪2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