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纤维艺术是基于西方传统壁挂而发展起来的,通过艺术家的长期努力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新形式。纤维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不论从材质上还是内容上都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与创新,展现出丰富的艺术形态。该文首先介绍装置艺术和纤维材料的相关内容,其次分析纤维材料的特性,最后论述纤维材料的具体应用策略,以促进装置艺术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装置艺术纤维材料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大众接受,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纤维材料装置艺术也得到了大众的广泛喜爱。装置艺术是一种将材料、场地、思想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不受传统条件的限制,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纤维材料由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和多样,与装置艺术创作自由、发散的特点不谋而合,二者产生了深层次的共鸣。
一、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指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将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进行重新组合和加工改造,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艺术形态[1]。20世纪60年代,装置艺术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艺术家开始试图消除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线。20世纪70年代,艺术家对装置艺术的探求加深,开始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反映到作品中。20世纪80年代,装置艺术不再局限于环境与材料的限制,空间艺术、心理学等内容被逐步融入装置艺术,有效增强了装置艺术的实用性与生活性,装置艺术使用的材料也更加多元化,更能够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装置艺术涉及的题材更加全面。如,环保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许多艺术家将环保问题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共鸣。21世纪初,信息时代使装置艺术走向公众,成为时尚的潮流。
在创作装置艺术时,艺术家要综合考虑现场环境和空间特征。装置艺术的艺术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是独立性,艺术品会在独立空间中展示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如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二是互动性,艺术品是供人们观赏的,在创作时,艺术家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将受众带入特定的艺术境界。三是综合性,装置艺术和其他艺术类型有一定的区别,与传统艺术相比,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形式,是对大部分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四是装置品主要用于短期展览和观赏,因此往往不具备收藏价值[2]。
二、纤维材料的特性
随着人们认知的进步,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逐步从传统手工艺制品发展到装饰用的壁毯、壁挂,艺术家对纤维材料的不断实践与探求,使之成为供人欣赏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品。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艺术家首先要认识与掌握材料的特性。纤维材料品种多样,主要包含丝、纸、棉、麻、布、尼龙、羊毛等。纤维材质的不同带给人的感受与情感体验也不同。如,亚麻质地粗糙,丝绸轻盈光滑,羊毛柔软亲肤,棉质温暖细腻,不同的纤维材质具有特殊的质感。人们通过感官体验不同织物带来的不同质感,从而可以产生一种自然的情感反射[3]。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文艺家》2009年在创刊55周年之际全面改版,针对美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增加书画在杂志中的比重。本刊涉及范围为所有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电影、电视、杂技及民间艺术各个领域有一定成就并具一定影响的华裔人物。
纤维材料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肌理的软硬、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深浅等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装置艺术是材料自然属性与思想的多样体现,能够使装置艺术的材料语言、形式表现、情感表达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4]。与其他材料相比,纤维材料可以与大部分材料结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纤维材料这种天然的亲切性更容易使艺术家和观众在情感上架起一座桥梁,传达出当下人们内心深处的感知。
三、纤维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纤维材料种类繁多,将其应用在装置艺术中,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纤维材料的应用延伸了装置艺术的材料内容,丰富了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促进了装置艺术的发展。
1.纤维材料在墙面壁饰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纤维艺术往往借助墙面或地面展示出来,材料表现形式大多以缠绕、编织为主,可以更好地展现出纤维材料的特性。相比以往单调的墙面,借助墙面壁饰展现纤维艺术显得更具有生机,满足了现代人更高的审美需求,提升了空间的整体美感。中国山东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集体创作的作品《中国根》由麻、绳等材料制作而成,整个作品将麻绳通过编织、缝纫等手法表现出树根的形状,有一种古朴、真挚之美。这件作品有着深刻的寓意,紧密连接的麻绳代表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体现出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精神,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另外,将纤维材料应用在墙面壁饰中,可以增强美感、弥补裂缝、覆盖脏物等,让整体空间的结构更加完善。纤维材料的柔软特性与坚硬墙面形成互补,达到了协调统一的状态。
2.纤维材料在空间三维作品中的应用
纤维材料在三维空间中的运用比二维的墙面、地面更加生动直观,这样的展现方式可以让观众与艺术品之间进行动态的交流与互动。将纤维材料应用在三维空间中具有更高的要求,艺术家除了要考虑纤维材料的颜色、形状,还要注重其与空间整体的统一性。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框架式结构,艺术家将各种纤维材料如麻线、毛线等编织在框架上,可以呈现出一种与传统架上绘画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5]。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不是必须采用框架式结构,框架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意大利艺术家弗朗西斯卡·帕塞斯使用吸管创作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三维装置。他把不同颜色的吸管剪切成不同长度陈列摆放,用小吸管一个一个排列成高低起伏、神似山峰的人造景观,图案和纹理刺激了观众的感官。另外,艺术家也可以将纤维材料制作成软雕塑,使其成为一种立体装置。软雕塑的制作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形式会随着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波兰艺术家玛格达莲娜·阿巴康诺维奇的作品《红色阿巴康》是纤维艺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使纤维艺术品的创作从平面转向立体,维度上的转变使纤维艺术不仅在材料应用上取得了突破,而且在空间维度、形态方面的展示上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表达,打破了原有的纤维艺术观念。从这之后,纤维艺术中的壁挂艺术系列开始从墙壁走向三维立体展示空间。三维立体作品的出现扩大了纤维艺术的领域,使纤维艺术的含义愈加饱满[6]。
3.纤维材料在公共环境中的应用
在公共环境中,纤维装置艺术作为人类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充分发挥了特有的优势,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物体的展现,都给观众带来了人性化的体验,使公共空间环境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为人们营造出轻松、活泼的生活环境。在公共环境中,纤维作品突破了对墙面的依附,被直接置于空间中,将空间关系融入作品,使作品与周围的环境和场地发生关系,强调作品与空间环境、人的交流互动,使观者在特定的环境中由被动观赏转变为主动体验,让纤维艺术品无论在艺术观念的表达上还是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上都有了更好的展示环境和表现空间[7]。在空间环境中,纤维装置艺术在空间环境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两者形成了互相烘托、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使空间环境与纤维装置艺术的关系愈加和谐、紧密。2009年,中国艺术家谷文达用五千多个中国灯笼创作了“天堂红灯-茶宫”,将布鲁塞尔的“王朝大厦”的外表全部覆盖住,使建筑的形式转为中国式亭子。建筑两侧配有中国汉字“茶食”字样,大厅内部也布置成了中国茶楼的形式,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样式(图1)。装置不仅是纤维艺术在公共环境室内的展现,而且是在公共环境领域的拓展,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响力。
现代的装置艺术作品会更多地将环境作为背景:有的放置在室外,利用自然环境或物品予以展示;有的是在室内墙面或地面上予以展示。因此,环境对于装置艺术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纤维材料在景观装置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景观装置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运用景观装置设计出新奇、生动的公共空间。这种空间不仅可以供人们观赏,而且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日本一位纤维艺术家使用不同颜色的纤维材料,对自然景观进行创意包装,实现了人为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融合。以色列奇克隆雅科夫地区的景观装置作品《帐篷》的设计理念是让传统手工艺回归现代。艺术家在设计时选择了简单易学的编织,将设计手绘图发送给当地的手工艺爱好者、小朋友等,他们将从工厂搜集的许多颜色各异的纺织品废料编织成粗绳系在圆环上,制成了颜色艳丽、造型灵动的“帐篷”,体现出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8]。该景观装置凝结了传统文化的韵味,让人们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了传统手工艺。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可以赋予城市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9]。
将人为设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实现人为设计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要想将纤维材料应用在景观装置作品中,艺术家要善于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与创意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结语
材料是装置艺术的生命源泉。纤维材料作为一种媒介,起到了重要的连接作用,能够表达艺术情感、传达艺术思想、传递精神内涵。纤维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不仅在形式上丰富了造型表现形式,而且在内容上拓展了语言的边界。在装置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要提升艺术水平,有效运用纤维材料,加强纤维材料和装置艺术的融合,创新装置艺术创作理念,展示出纤维材料的潜力,不断提升作品质量。——论文作者:牛萌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