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食用菌观赏园艺助力乡村文旅发展策略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1-04-12

  [摘要]食用菌栽培是中国传统的农业项目之一,目前已发展了相当数量的规模化食用菌培育专业村镇,但食用菌产业和乡村文旅的关联性不强。通过依托产业基础,利用乡村闲散荒地、前庭后院或其他可利用的空间场地,塑造食用菌观赏园艺景观氛围,再现“可辨性”的乡村独特农业景观,助力文旅发展,延伸产品价值链的一系列策略,形成乡村文旅和农业产业的渗透互哺模式,为特色产业的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模式。

食用菌观赏园艺助力乡村文旅发展策略

  [关键词]观赏园艺;文旅;品牌;食用菌;形式美

  以食用菌产业为主的乡村,融合文旅协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中国数千个食用菌专业种植村镇和几百个基地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食用菌产业群,为此众多学者、研究人员对食用菌及行业展开了持续深入的研究,视点普遍着力于食用菌的育种科学、栽培技术、深加工,流通领域和教学实践方面。对食用菌价值链的延伸和产业融合也不乏诸多探索:吴冠男从文化创意的角度研究食用菌的产品价值和建立食用菌优质品牌的途径,重点对产品品牌建设进行论述;施并塑、朱蓉则分析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在食用菌农业观光园的运用措施,菌类植物本身的审美价值研究不是重点;陈文福、王萍陈述了食用菌创意景观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意义,对几种菌类个体的景观观赏造景方法有深度探究,对菌类的美学特征服务于乡村文旅大环境的探讨未深入;韩叙就乡村振兴背景下食用菌资源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的意义做了概括,对可具体操作的形式和方法研究没有触及,上述研究对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文旅发展的探索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目前,食用菌行业单一型的种培模式突出,食用菌产业和文旅产业的关联性不强,从乡村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看,食用菌产业助力文旅,实现三产融合是食用菌专业村镇全面发展的新方向。文章就食用菌类植物的观赏园艺栽培的方式助力乡村文旅发展的策略进行论述。

  1 食用菌栽培的模式

  食用菌是独特的植物群类,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人工栽培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芝生于土,土气和而芝草生”就已明确记载。但食用菌的栽培和其他大类蔬菜不同,它很少直接依赖土地生长,需要竹、木、菌棒等作为栽培基质,这样就需要精细化的栽培措施才能适应菌类的生长,在农耕社会都是自产自销的小规模园艺栽培模式,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小农经济模式下的食用菌园艺栽培已转变为专业化的规模栽培,如室内栽培、户外设施栽培、工厂化栽培、林地果园立体套栽等方式,这些都是以充分利用空间或增加产量为目的,旨在通过精细化的水肥管理、科学育种和产品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使产品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专业化的规模栽培属于“蔬菜园艺”中的“专园艺”形式,也是目前各地普遍采用的培育模式。这种栽培模式是追求产量和质量为目的,没有体现食用菌的观赏价值。相反,“普园艺”栽培即观赏园艺栽培模式能兼具较强的食用菌观赏性和审美性,但由于受产量因素制约,“普园艺”模式不是专业村庄的重点。

  2 食用菌观赏园艺的审美价值

  2.1 食用菌观赏园艺的概念

  现代观赏园艺主要是围绕花卉、树木、盆景、根雕、草皮、蔬菜、农作物等进行育种繁殖和培育,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的园艺科学,可以是纯经济性也可以是纯观赏性,也可两者结合。本文所指食用菌观赏园艺不仅仅要具备经济性和观赏性,同时还要有体验价值,侧重观赏性和审美价值体现的栽培方式。即利用一切可以包埋食用菌菌种的材料、物件、场地进行菌类的繁殖和培育,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让菌床、菌棒、菌盆等载体的组织有较强的形式感,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相得益彰,从食用菌的经济功能延伸到具有审美功能的一种栽培方式。

  2.2 食用菌的美学意境

  食用菌种类繁多,从子实体形态结构上有伞菌、子囊菌、多孔菌、胶质菌几大类,中国规模化栽培的有20余个品种,因其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外形千姿百态,自古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饮食文化中有“山珍”之美誉,民间有寓意善良、美丽的姑娘为“蘑菇仙子”。南宋杨万里“落松满地金钗瘦,远树黏天菌子孤”就是对食用菌的由衷赞美。常见的食用菌由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组成一个完整个体造型,形态多样的菌类组合在一起,色彩斑斓、生机勃勃,是明朝史迁“如盖如芝万玉立,紫黄百余红间十”描述的形态美。以木材为基质的香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等大型食用菌类,依附枯木生长茂盛,有枯木逢春的壮美感;草菌类从菌棒中破壳而出有生生不息的神奇美;对营养美味的菌类食物人们有八珍玉食般的期待美。食用菌作为一种自然植物所呈现的独特形态,具备审美客体自然美的清晰性和鲜明性特征,是天成之美。所以,菌类植物个体的独特审美价值,通过材料、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组合,就具备了观赏园艺栽培的形式美,形式美积累成一定的量就形成了食用菌特色农业景观。

  相关期刊推荐:《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是农业综合类中文科技期刊,创办于1990年,月刊,是湖北省农科院主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与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农业科技期刊。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

  2.3 食用菌观赏园艺的形式美

  食用菌观赏园艺是指栽培的方式有常规技术性的一面,更要强调艺术性的表现,是生产和观赏结合的一种形式,正如狄德罗说的:“难得而出色的情状”。食用菌是栽培的内容,园艺是栽培的形式,形式是内容存在的方式,常规模式的室内栽培、户外设施栽培、工厂化栽培仅仅是栽培的形式、没有技术到艺术的转换或融合,所以不具备可观赏性的形式美,而食用菌观赏园艺正是“有意味的形式”积累后的形式美,它赋予人们生动、活泼、生机、精细、健康、神奇的意境美,是受现代人追逐的,食用菌色彩万紫千红、形态殊形妙状、嗅觉清香四溢,触觉细腻柔软的特点垫定了形式美的心理基础。其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食用菌本身的色、形、味、质结合园艺栽培形式、环境艺术化的统一给人的观赏效果,观是观赏园艺的初级阶段,乡村园艺的观赏基于乡村多维空间和原生态环境景观,体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使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领悟食用菌生长过程的神奇和园艺制作的技术美、劳动美、艺术美,从而感悟到生活的美好,这种特色农业种植栽培的形式美正是开展乡村文旅活动的稀缺资源,且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

  3 助力乡村文旅的可实施性

  早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了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文旅活动。乡村文旅的核心,是将乡土文化或农耕文化的创意融合到生产生活方式中,形成具有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教育价值的新型乡村业态。大量食用菌栽培专业村镇具备开展以特色农业为底色的文旅活动,但当下普遍的“专园艺”单一栽培模式不适应乡村文旅业态对乡村文旅空间的“可辨性”要求。因此,食用菌专业村镇可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拓展和培育食用菌观赏园艺的空间,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体验价值为文旅服务,食用菌产业是“绿色农业、白色农业”的一种,其独特性有利于文旅活动的开展,食用菌观赏园艺营造了乡村特色农业审美、观光、体验、劳作的新空间、既丰富了栽培形式又美化了村庄环境,同时也增添了游客品尝、购买产品的兴趣,以食用菌观赏园艺为吸引力的文旅乡村更是改变了大部分乡村“同质化”文旅面貌的低层次建设做法。综上,食用菌观赏园艺助力文旅发展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需要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方能满足文旅活动的要求。

  4 助力文旅发展的策略

  在乡村观光旅游的潮流下,以食用菌栽培为主要产业的乡镇适合开展以观赏园艺为依托的文旅活动。那么就需要营造村庄的整体观赏园艺氛围,氛围营造要在已有的规模化设施栽培或室内栽培的基础上,以此为中心区域,在周边富余的室内外有效空间场地进行,根据场地和位置针对性的设置各种形态的食用菌观赏园艺栽培。

  4.1 营造野趣园艺氛围

  由于农业生产空间的有限性,可利用乡村的零星弹性空间制造野趣食用菌生长氛围。如利用通往设施栽培区域的道路两旁、村道边、小面积荒地、缓坡、视线较好的乔灌木群落,庭院果木下、围墙旁、小溪岸、菜园篱笆下等区域适合设计野趣的食用菌生境。布置的方式要点、线、面灵活控制,针对食用菌的不同形态、色彩结合场地的特征艺术设计园艺场景。点状分布的园艺栽培遵循以小见大的原则,强调“精美”的同时要去设计痕迹,将食用菌自然生长的形态和菌床菌基的人工制造及周边景观的衬托完美融合,以有野趣的意境为佳。如路旁一组野花丛中放置几根生长白色蘑菇的枯木;竹篱笆下设计卧石,周围生长出鲜艳的小菌菇;庭院阴凉的围墙下放置一排木桩长出茂盛的木耳;一组废弃的土坛罐在野草围簇中生长出几株大体型的牛肝菌等等园艺造景方法,追求“蒸出蕈花团戢戢,戴穿落叶忽起立,拨开落叶百数十,蜡面黄紫光欲湿,酥茎娇脆手轻拾”的野生菌落意境,用原生态食用菌生境氛围提升游客游赏的兴趣。带状园艺栽培区域的布置以主要村道、通往设施栽培区的道路两侧为主,选择体型较大的两到三个菌种进行观赏园艺栽培,结合运用土床、木基质、器皿等栽培,排除花坛式的规则设计,整体效果要“不经意”的场景,因地制宜设置几组采用菌棒栽培组成的“花境式”主景,主景宜使用单一的菌种塑造,并要达到一定的体量才能有景观效果的作用。面状观赏园艺栽培以房前屋后,闲置荒废的公共绿地为基面,土床栽培和菌棒基质、木桩形式均可,但每一个区域不超过两个品种的菌类,要结合周边环境,设置一些步道、石凳、果木等服务观赏体验。野趣食用菌园艺氛围的体验,是食用菌观赏园艺助力乡村文旅初级阶段,旨在营造乡村整体的食用菌产业氛围,提升村庄景观空间的游赏魅力。乡村各项文旅活动要围绕专业化、设施化的食用菌规模栽培为核心去开展。

  4.2 利用设施园艺设置文旅体验项目

  生产大棚区或室内栽培点,有完善的栽培设施和技术,是生产核心区,文旅背景下的设施生产融合观赏、加工、体验、甚至开展品赏活动是未来拓展食用菌产业链的趋势,即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根据食用菌栽培的特点,可在设施区开辟专门的生产兼食用菌观赏园艺栽培、采摘体验,设施化的规模栽培的场景能触发游客对食用菌生产过程的关注,了解现在城市居民享用的菌类食物来之不易。食用菌观赏园艺栽培体验具有劳动性、技术性、艺术性叠加的特点,特别适合青少年和家庭式周末休闲活动,同时结合利用现代网络影像技术融合到文旅活动中,如体验者经过现场栽培的劳动体验,离开后能通过实时影像随时关注自己栽培的菌类生长情况,使游赏活动有了连续性。并开辟食用菌知识科普场所、休闲和产品售卖点等设施,能有效的提升产品的价值。利用专业化、规模化的设施栽培场所和条件开发文旅项目是助力文旅发展的第二个层次。乡村文旅的可持续需要强劲的文旅品牌效应,食用菌观赏园艺具备塑造文旅品牌的潜力。

  4.3 将产业品牌向产业文旅品牌转换

  “一村一品”背景下产业村庄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品牌,规模栽培香菇,专业化栽培黄丝菌、培育综合类草菇,都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产生了品牌效应,并发展成合作社、公司化经营的趋势,但能效只是产品本身的品牌效应,和乡村文旅的关联性不强。一二三产的融合,是推进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措施。食用菌产业区,以食用菌观赏园艺为核心价值基础,食用菌文旅品牌培育为动力,通过菌观赏园艺的栽培制作、加工、劳作、科普、休闲、品尝、售卖等一系列文旅体验项目,把地域文化融合到食用菌观赏园艺形态中,辅助其它多肉植物、彩叶植物的观赏园艺,形成浓郁的观赏园艺大景观空间环境,通过设计食用菌观赏园艺的系列主题、活动,有计划传播产业品牌,提升文旅消费人群对产业品牌认可度,最终由食用菌产业品牌转换为食用菌产业文旅品牌,通过一定时期的品牌沉淀实现产业文旅品牌的输出。这是食用菌观赏园艺助力文旅发展的最高层次。食用菌观赏园艺文旅品牌有极强的“可辨性”和显著的“差异性”,是乡村独特的农业品牌资源,能有效促进产业和文旅的互哺发展。

  5 产业和文旅的互哺性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食用菌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大多数专业栽培村镇、基地、厂家仅仅是通过食用菌栽培实现了产品本身的原始价值,或经过加工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第三产业融合层次较浅,未使产业价值外延。特别是专业乡镇,食用菌这类特殊蔬菜的品牌溢价体现的不够。当前,迎来了乡村全面发展的机遇,发展产业又是首要任务,食用菌行业同样可以拓展产业形态,注重创新驱动,利用食用菌独特的审美性,观赏园艺栽培模式的形式美,将产业链向乡村文旅深度延伸。在文旅背景下,观赏园艺形式具双重性,它能服务于文旅,又能生产出菌类产品,为生活在城市化、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居民提供体验农耕乡村时代的原真美和生态美的文旅产品,食用菌观赏园艺就是极具“吸引力”的原真美特殊植物景观资源,可以吸引大量的休闲观光人群开展文旅体验,文旅人群食宿、售买、体验等消费行为又为食用菌产业村镇增加了收入,为村庄和产业的发展可持续提供了可靠的模式。食用菌产业和文旅产业的互哺发展模式,利于特色农业产业文旅品牌的塑造,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措施保障。

  6 结语

  通过食用菌观赏园艺的审美价值及形态美分析,采取系列措施营造浓厚的观赏园艺空间氛围、设计相应的文旅体验项目,最终形成产业文旅品牌的策略是可行的。为食用菌培育行业向第三产业融合,延伸产品的价值链探索了新的途径,对食用菌培育专业村镇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食用菌观赏园艺助力文旅发展离不开艺术性的形式感具体设计,接下来将持续研究,为乡村文旅建设提供参考思路。——论文作者:邓寒松,莫武刚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