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1-04-09

  摘 要:林木遗传育种学在林学中地位显赫,是林学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其课程涵盖量比较广泛,涉及的内容颇多,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值得我们研究的课程。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设立,为我国林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其课程的教学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现代种业培养创新人才。在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社会在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学实践教学也在进行着改革。本文针对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改革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林木遗传育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强调实践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精神、团队精神各方面综合发展,进而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关键词:林木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随着教育的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地位显著。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相关的文件:《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该文件要求相关的部门对林业体制进行改革,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让林业遗传育种学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做到重点突破,进行创新,能够做到高效繁育的目的,让学生的技术有所增长,进而提高种业科技的创新能力[1]。在2015年国家又对林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我们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林木遗传育种课程是林业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促进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改革对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实践的现象,是影响林学专业学生社会适应、创造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应注重实践教学的高效展开,培养一批富有创造力、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

  一 相关概述

  (一) 林木遗传育种学概述

  林木遗传育种学是我国农林高等院校林学专业的一门课程,是林学院的一门必修课程。林木遗传育种学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涵盖相比较高,主要根据生物遗传现象和规律为理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满足人类需求,对育苗进行专业的引种、选种、杂交、诱变以及运用生物技术,经过人工精心培育,对森林植物进行遗传改良的传统学科[3]。林木遗传育种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主要是对现代林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林木种业的基础课程。林木遗传育种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以及森林培育等对门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是一门内容丰富而复杂的学科。

  (二) 教学改革对《林木遗传育种学》学科的要求

  林木遗传育种学在农业学院很受欢迎,它的办学宗旨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的学科。主要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为国家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农业学院开设《林木遗传育种学》学科主要是根据学院的地位和学院的发展趋势,根据地方经济和企业对农业创新人才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改变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知识整合,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 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同时是教学改革重难点,从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来看,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应遵循工学结合下的人才培养原则,结合市场对专业人才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人才培育计划,做好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配套改革,逐渐形成一套可行性强的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改革路径体系,确保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时自身各方面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应去除不必要的理论知识内容,注重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同时要转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动性,最终实现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关期刊推荐:《教育现代化》坚持"贯彻国家现代教育方针政策与理论,反映现代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教育学术思想,适应国内外教育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整合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服务"的宗旨,力争使教育工作者"人人参与现代教学研究,人人探究现代教育规律,人人实践现代教育理论,人人成为现代教育模范",全面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全方位形成学术研究氛围。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知,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是一个长期性过程,要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强调新型教学理念渗透在教学改革各个环节,以便发挥林木遗传育种教学在学生综合发展上的促进作用[4]。高校应明确并利用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加快自身教育事业改革步伐,将学生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保证实践教学有效性。

  二 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与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有着重要联系,从教学实践来看,当前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课时少,系统性差

  林业专业实践性较强,而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错误思想,实践教学课程安排较少,实验项目主要是单一性验证类实验,设计类、综合性实验较少,无法在实践教学中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印象和体会,没有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学生按照教师指导完成实验操作,势必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案模式化,打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据调查发现,《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性比较强,在教学中发展迅速,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课程主要包括细胞遗传学、良种繁育学和细胞遗传学等多种学科。但是受时间的限制,其实验课程比较少,一般的实验只有16节,在有限的实验课程中不能完成各种实验内容,其中需要良种繁育方法的训练就需要很多课时,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多倍体育种等方法,这些方法需要我们进行实验,但是受时间的限制和课程资源的限制,这些实验是不能完成的[5]。由于一些实验受时间的限制,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林木遗传育种的材料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完不成材料就会浪费,因为这些材料的有效期很短。还有就是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一些实验是需要和植物的生长规律一致的,例如:在做植物有性杂交实验的时候,需要我们在夏季的七、八月份比较合理,因为很多植物都是在这个时候进行开放,但是很多高校在这个时期处于期末备考状态或者是期末放假状态,很多实验课程就设在了九月份,这种实验课程所设置的时间和植物的生长规律不符,实验材料就会出现短缺现象,需要选择类似的实验材料来进行试验,但是取得的实验效果是不一样的。一些林学院所开设的实验课都是比较简单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课程,这样的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少,但是和其他实验是没有联系的,不能实现系统性,最终做出实验的效果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 学生主动性不高,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从学生方面来看,大多数学生对林木遗传育种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原有教学目标过于片面,导致学生对林木遗传育种教学内涵认识不正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反复验证教材知识,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能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操作和总结等工作。一些学院在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固定的实验室中,其中教师讲解的试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都是一致的,都是比较陈旧的教学套路,学生对此已经缺乏兴趣,因为学生不能真正到室外观察林木遗传发育的真正过程,不能随时感受育种带来的快乐,对变异情况也是不了解,长此下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观察能力也会下降,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这种讲解实验的方法,会使实践的教学目标丧失,学校不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贡献[7]。

  (三) 无法做到实践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

  教学和科研是学校根本职能,加强两者间的紧密结合能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在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面对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动手操作能力差。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虽然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了思维运用的平台,但是只是按照教师指导进行,不能将科研结合到实践操作中,由此降低了实践教学效果,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岗位时不能适应学生到技术人员的转变,是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改革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四) 教学实践内容比较陈旧片面

  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一些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实验课程设置都在一课时或者两课时左右,其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在实践教学中也是千篇一律的,主要包括:植物DNA的提取,不同植物花器构造观察、划分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等。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植物双倍体的有道、林木的有性杂交、遗传学与育种学等等。但是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实验是无法准确完成的,很多传统的技术手段不能用于科研结果的分析。在传统的对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实验中,是将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拍照,然后放大数倍,根据度量的结果进行配对。这种陈旧的试验方法,让实验的时间增长,不能快速的完成实验,学生的耐性就会丧失,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 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在明确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需要再次进行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改革措施的研究,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整个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构建,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使其更好融入到课堂实践中,确保高校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一) 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环境下,林业遗传育种学科取得快速发展,尤其以分子遗传学这一主体知识为基础的有关教学概念及方法不断丰富,逐渐出现多个非常规育种方法,增加了教学内容。但是课程内容不断增加的同时,课时却普遍减少,面对这种矛盾,需要按照课程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和优化组织,保留重点教学内容,以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8]。如林木遗传育种技术学是一门和其他多个学科关联紧密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容易和相关联课程内容出现相似或相同的部分,因此要作出合理调整,是提高教学效率、实施全方位教学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知识单元上,这类知识是遗传学的主要内容,而在高中教育中学生已经学习过这些知识,并能做到灵活运用。这时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基因互作、孟德尔定量应用和互换定律上,以免教学内容重复,造成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下。除此之外,教材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选择适合的教材对加强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在教材选择上,教师要从多方面考虑,选用知识点更新及时、内容结构完整的教材,还可从学生认知基础入手,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和调整,充分利用教材资料,为林木遗传育种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并突出实践教学在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提高、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促进作用[9]。

  (二)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高校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这类教学方法具有直观、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等优点,将现场情景搬进课堂,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收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如视频、文本、动画、图像等,在多种信息呈现形式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概念知识的印象。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发挥实训基地作用,使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目标下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根据生产任务展开教学活动,保证实训内容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和实际工作要求相一致。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指导作用,促使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理论认知能力是不断增强的。

  另外,还可采取互动式教学法,是指遵循以学生为课堂核心的教育思想,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大胆创新。采取互动式教学手段,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教学课堂中师生只能双向活动或单项活动的现象,而是注重互动方式的多样化,强调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的多种可能性,倡导师生、师师、生生间的多边互动。为了落实互动式教学法,可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分析与讨论中,教师采用引导、释疑、点拨、评价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林木引种技术这一知识单元时,教室会播放湖南油茶品种引种到河南后在秋冬季产生生理冻害现象的视频,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在互相交流中使其掌握林木引种原则、引种方法及相关的管理技术,使其对林木遗传育种知识有着深刻感悟,能自觉利用教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三)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是教学时间上,实验的过程应该时间长些,把以前的2小时增加到现在的4小时,并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验,以便学生了解不同实验的内在联系,一些整合性的实验应该同时完成,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如:植物DNA的提取和PRC技术,这两个实验是有关联的,应该在同一时间进行准备,由此,缩小了实验的准备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在选择实验课的时候,应该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实验,打破传统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安排的特点,根据专业特点,将实验安排在植物生长的季节,如一些实验课程可以安排在七八月份,这时候正值植物的花期,学生可以直接了解植物发展规律。教师的实验课程可以和理论分开,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将实践教学安排的几个阶段,这样为实践教学的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提供合理的时间,解决了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相矛盾的特点。

  (四) 教师团队建设

  在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选用、教学氛围营造、互动能力等,均可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及技能提升。对此,在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活动时,可借助建设专业教师团队这一路径,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10]。

  第一,完善继续培训学习体系。高校可在充分重视林木遗传育种专业教师培训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专业教师继续培训学习体系。参照学科最新发展、教师对林业遗传育种实践教学的建议及相关经验,设置培训体系。例如,某高校邀请具有多年林木育种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培训导师,以开放式培训活动形式,向林业遗传育种专业教师传输林木育种领域的最新知识、技术。

  第二,增加经验分享、交流机会。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高校还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机会。通过开展林业遗传育种实践教学专题讲座活动的形式,鼓励各教师积极分享其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为其他教师实践课程教学方向的选择、实践教学模式的设置等提供更多灵感。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实践精神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农业类教育的改革,使得市场对林木遗传育种领域的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推进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改革是有必要的,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提高林木遗传育种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林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论文作者:范付华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