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观察

分类:医学职称论文 时间:2021-04-02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效果。为阑尾周围脓肿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50例,按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使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治疗。观察2组的治愈率、住院时间、白细胞降至正常时间、治疗费用及随访3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感染指标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总费用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较单纯西医治疗更有效,而且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观察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肠痈;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外科学;中医痔瘘学;中医肛肠病学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急性阑尾炎的4%~10%[1,2]。本病的发生多与急性阑尾炎治疗不及时、不恰当,或因阑尾炎症较重迅速出现坏疽、穿孔有关。因其并发症(肠瘘、腹腔残余脓肿、肠梗阻、出血)较多、难度大而不主张采用手术,多数学者提倡本病应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1,3,4]。此外,仅用抗生素治疗,则临床见效慢,病程长。因此,积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面临的关键问题。阑尾周围脓肿属于中医学“肠痈”的范畴,肠痈是热毒结聚,瘀滞于肠中,而致热盛肉腐成痈的一种病证。主要病机为热毒炽盛,气血瘀滞,以实证、热证为多。纵观古今医家治疗肠痈之文献,多以下法、清法、消法为主,故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为主法,佐以理气通腑、活血化瘀等。除内服中药外,还可以配合外敷法、中药灌肠、微波治疗等,以中药外敷最为常用,可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在西医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治疗,对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对于阑尾周围脓肿采用非手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往往可收到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50例,年龄17~65岁,男性31例、女性19例,按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即可诊断阑尾周围脓肿:①具有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且病程在48~72h以上,仍有右下腹疼痛,多伴高热,体温高于38℃,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②右下腹肌紧张,可触及压痛性的肿块,其大小不一,一般不活动;③实验窒检查提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④B超检查能够发现右下腹质地不均匀的低回声团块,伴有压痛;或可发现包裹样无回声液性暗区。

  1.3纳入标准①年龄15~65岁,可清楚表达自身感受的患者;②能遵循医嘱坚持治疗并能定期复诊者;③自愿参与研究,配合检查及治疗的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出现脓肿破裂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或严重脓毒血症等并发症或急需手术治疗的患者。②糖尿病、皮肤病或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造血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的患者。③纳入后未能按要求使用药物,或临床资料不全影响安全性判定的病例。④观察过程中患者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继续进行治疗,自行退出者。⑤纳入后发现受试者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⑥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不易继续接受治疗而被中止试验的病例。

  1.5知情同意参加临床试验的医师必须向受试者提供有关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性质、可能的受益和危险、可供选用的其他治疗方法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受试者了解并表示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

  1.6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二代头孢类抗生素2g+替硝唑注射用100ml,静点,每天2次,连续使用7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治疗:败酱草15g,柴胡9g,大黄3g,附片9g,薏苡仁15g,黄芪15g,紫花地丁15g,赤芍9g,桃仁9g,枳壳9g,大血藤15g,浙贝母15g,牡丹皮15g。每日1剂,早晚分服。

  1.7观察指标①2组症状、体征(腹胀、腹痛、体温、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消失时间。②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WBC降至正常时间。③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全身症状及腹部体征消失,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B超或CT证实脓肿消失;好转: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明显缩小,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B超或CT证实脓肿范围减少80%,无反复;无效:全身症状改善不明显,肿块无缩小,白细胞计数无明显下降,B超或CT证实脓肿未缩小。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相关期刊推荐:《光明中医》杂志以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临床为办刊宗旨,以中医临床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为读者对象。欢迎惠赐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省部级以上公关或重点项目;有重大创新,发表后准备报奖或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及其导师的高层次中医药科研论文。

  1.8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双侧检验,P<0.05即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及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病例。见表1。

  2.22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治疗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WBC正常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中医学在很早以前就总结了很多治疗肠痈的名方验方,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根据成脓与未成脓创立了“大黄牡丹汤”和“薏苡附子败酱散”。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提出了著名的薏苡仁汤。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在其专著《外科正宗》中有专门章节记载了肠痈的诊疗,创立了大黄汤、牡丹皮散、活血散瘀散、排脓散、七贤散等。目前,这些依然是临床上治疗肠痈的著名方剂。多年来我科使用自拟方剂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在临床上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方中薏苡仁利水渗湿,附片温阳,败酱草清热解毒,薏苡仁破肿毒,利肠胃为君,早期研究薏苡仁具有镇痛、解热、镇静等作用,可以对离体心脏、子宫、肠管等器官产生兴奋。近年来研究发现,薏苡仁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降血糖等生理活性。败酱草一名苦菜,治暴热火疮,排脓破血为臣,附片则假借其辛热,以行郁滞之气尔,败酱草能增强网状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抗体形成,提高血清溶菌酶的水平,从而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方中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兼有益气的同时,能够起到升阳举陷,鼓动血行及托毒生肌的功效,促使脓毒由里而外,托毒而出。大血藤气薄味苦,性主降泄,能清热解毒、去瘀血、通腑道。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以除去肠中湿邪热毒,而无苦寒败胃之虞;外敷可治疗痈肿、跌打损伤、广泛地应用于湿疹、粉刺、瘙痒等,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等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等功效。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镇痛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赤芍包含萜类及其苷、黄酮类及其苷、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保肝、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脏保护、抗血栓、抗氧化、抗内毒素等多种药理作用。配以柴胡,既能清热又能疏肝理气,引经达肠腑。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以促邪外出,实现肠腑通则不痛。浙贝母气味辛、平,无毒,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等功效,助败酱草以排脓。

  本研究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较单纯西医治疗更有效,而且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在朱林波等[5]运用中药红藤汤联合抗菌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实验研究中,中药红藤汤联合抗菌素治疗组中治愈34例,好转1例,无效2例,治愈率达91.9%,有效率为94.6%。王宏磊等[6]将91例阑尾周围脓肿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6例在常规西医治疗上联合大黄牡丹汤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00%。赵明一等[7-9]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同样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试验通过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化验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等指标,结论提示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而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较单纯西医治疗更加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临床应用。——论文作者:张建杰赵建更△罗文荣王勇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