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省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实力雄厚,海洋国内生产总值连续25年占据全国领先位置。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在广东省政府多方面推进与积极部署下,在海洋生物资源挖掘、海洋药物研究和开发、海洋健康产业研发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对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及其代表性技术进行概述,并总结产业发展的优势,同时对现今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若干思考,以期为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广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发展机遇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地球上80%的生物资源分布在海洋里,因此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研制海洋生物药物与生物制品,在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占领海洋经济战略高地、建设海洋强国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从中提取有效成份,通过高新技术生产各种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的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海洋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和行业划分,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大健康)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两大核心。习近平同志曾在青岛考察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时指出“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是我们共同的梦想”[1],表达了海洋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巨大潜力。
广东位于南海之滨,管辖海域面积41.9万km2,大陆岸线4114km,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1/5,是海洋经济大省[2]。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发展起步较早,拥有良好的科技基础,发展潜力较大。因此,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代表性技术情况概述,分析其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并对今后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出若干思考。期望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带动下,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和产业集群优势,加大研发投入,重视企业发展导向,促进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
1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概况
广东省凭借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并在中国实现蓝色经济的带动下,逐渐从海洋大省迈向海洋强省。2018年3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广东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沿海经济带,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确定以海洋生物在内的海洋六大新兴产业为抓手,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均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六大产业,可见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迫切。根据《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经由自然资源部初步核算,2019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为2.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连续25年位居全国首位。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3.6%,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9.6%,海洋经济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广东也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2015—2019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情况见图1[2]。近年,随着海洋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进一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成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此外,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获得了部分优势技术和喜人成果,产业的发展逐渐加快。
2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代表性技术情况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广东省主要依托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重要研究平台,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特别是在海洋生物资源挖掘、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研发以及海洋微生物新型酶和肽的生物制品研发技术中显得尤为突出。这些关键技术是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根基和优势所在,是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强省的必备条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果。
2.1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研究和挖掘利用
广东省对我国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和利用研究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山大学就开展了南海近岸渔业资源调查研究以及西沙地质和生物资源调查[3]。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南海及其附属岛礁开展大型海洋科学考察[4]。由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于2017年启动[5]。现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拥有“实验1”号、“实验2”号和“实验3”号3艘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船,同时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于2020年7月18日下水[6]。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于2020年8月28日下水[7]。广东省拥有一系列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船和成熟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平台,在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挖掘等方向取得了突出的基础研究成果,掌握了我国(特别是南海)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和技术保障。
2009年,以张偲院士为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我国第一个海洋微生物973项目“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生物合成机制”启动,大大推动了广东省甚至全国的海洋微生物资源挖掘和研究[8]。2017年由中山大学牵头、广东省内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暨南大学参与,省外中国海洋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单位参与,共同建成了国内第1个“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化合物库”[9]。中山大学将投资4.1亿元建设海洋生物资源库,包括海洋生物基因资源库、海洋种质资源(活体)库、海洋生物化合物库及信息中心,建设周期为5年[10]。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累积保藏了海洋微生物样本2万余株,已经构建了亚洲最大的海洋放线菌菌种资源库[11],构建了特殊的产生物酶活性菌种资源和抗菌抗肿瘤等活性的药用微生物资源库等,为海洋微生物活性与功能物质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12]。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针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微藻,建立了最大保藏容量可达2000株、现存量1100余株、设施功能齐全的广东省经济微藻种质资源库,聚焦于藻种资源经济价值的挖掘,已经建成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水藻种库。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了“鱼类抗菌肽数据库”,为深入研发新型饲料添加剂、保健食品或药品等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13]。
2.2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海洋药物研发
21世纪以来,我国已成为发现和报道海洋新颖天然产物最多的国家,而广东省海洋天然产物研究较为突出,特别是海洋微生物来源天然产物中,广东省地区发表的新颖化合物占全国首位[14-18]。
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级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和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等单位逐渐构建起海洋药物研发体系,特别是海洋微生物来源药物先导化合物成药性评价获得较好成果,如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发现的深海放线菌来源抗结核活性的怡莱霉素E[19]、抗肾癌粉蝶霉素GPA[20-21],中山大学发现的海洋微生物来源蒽环类化合物SZ-685C[22]等抗肿瘤候选药物。此外,暨南大学防治帕金森综合征的海洋真菌来源Xyloketals[23]、海藻来源抗肿瘤环肽GLD等海洋活性分子,均具有较好的成药性[24]。2014年自然指数(NatureIndex)中国专刊中描述了广州地区的科研贡献,其中重点描述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为主的海洋微生物药用活性成分及生物合成工作,该所贡献了广州地区地球环境领域43%的指数[25]。
2.3海洋健康产业和生物制品研发
在海洋健康产业和生物制品研发等方面,广东省在海洋生物蛋白肽、糖类、油脂等功能大分子的发掘、作用机制及功能性原料的精准制备等关键技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通过科研单位和企业产学研合作,在技术转化和成果开发方面获得较好成果。部分成果技术在省内相关企业进行转化和推广,使广州市祺福珍珠加工有限公司的海洋精细加工珍珠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份额,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海水渔用饲料产品年销售量牢牢占据世界第1的位置[26]。同时,与企业合作研发一系列海洋生物制品,包括国家药准号新药“海珠口服液”、辅助调节血脂保健食品“舒通诺”、“海怡康”海水螺旋藻片剂产品、抗风湿性关节炎产品“海精灵”、高纯度藻胆蛋白荧光试剂、岩藻黄素和藻蓝等天然藻类色素,抗肿瘤藻蓝蛋白制品,海洋生物蛋白粉系列女性健康食品(深圳太太药业),“源海”系列化妆品(佛山市安安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水密码”等知名品牌产品的“海洋源萃”和“海藻盈润”系列产品(广东丹姿集团)。暨南大学“大型海藻综合开发及应用”项目共建设6个产学研平台,孵化10余家企业,其中富诺健康、赛莱拉、广东新维成为上市公司,开发了如纳米银妇用抗菌凝胶等10余款产品,近3年实现新增销售额近25亿元,新增利润近5亿元[27]。深圳海王集团在海洋生物开发上有较深厚的基础和实力,已经形成了1个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平台,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陆续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海洋药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海王集团已初步建立了从养殖、研发、中试到上市推广的海洋药物产业链。多年来,已陆续研究开发出了近30个海洋药物和海洋营养保健食品(螺旋藻系列、海胆皇、金樽、牡蛎口服液等)。
湛江市是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8个试点之一,近年来借助国家“蓝色经济”战略,湛江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8]。在海洋生物制品研发行业,培育出国联水产、恒兴水产、亚洲海产、中联水产等对虾、海蜇、扇贝、珍珠贝海洋生物制品加工企业;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拥有30余家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包括双林生物制药、同德药业、南国药业以及科利恩生物等企业,主要代表产品有螺旋藻、海赐康、珍珠蜂皇浆、鲎试剂、甲壳素、几丁聚糖等。此外,广东医科大学于近年新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广东湛江海洋医药研究院,研制出了治疗器官纤维化的麒麟菜多肽EZY-1成药单体、防治肺纤维化的麒麟菜多肽口服液、海藻系列日化用品、海水稻系列功能食品、用于骨损伤修复的海洋多孔骨组织修复材料等产品,产业化前景广阔[29-30]。
3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3.1政策优势
海洋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其持续不断的壮大能一定程度缓解我国资源瓶颈、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1]。国家发改委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出台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海洋新兴产业要极力培育壮大,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健康安全的海洋创新药物,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用法的现代海洋中药产品。重点发展药物酶、工具酶、工业用酶、饲料用酶等海洋特色酶制剂产品,微生态制剂、饲料添加剂、高效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制品,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制品以及海洋功能食品。广东省作为我国海洋经济重点发展省市,海洋经济总量名列前茅,为促进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在《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加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相关的规划和布局,旨在加强广州、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华南现代中医城以及珠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同时依托广州萝岗、深圳坪山等地生物医药项目,搭建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支撑平台。在系列政策推动下,广东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产业将得到空前的发展,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相关知识推荐:《中国海洋药物》杂志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2018年9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实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重点突破,开展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2020年1月,深圳市印发《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生物医药产业“1+3”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打造坝光国际生物谷精准医疗先锋区,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依托“一库两园”(深圳国家基因库、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和海洋生物产业园)配套基础搭建海洋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孵化基地。
除此以外,省政府更是设立《广东省级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海洋生物产业在内的六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专项资金对海洋生物产业资助达1.07亿元,对100余家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有力支持。
3.2科技优势
在广东省政府的主导下,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产业区具有众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如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知名机构,拥有较为扎实的科技基础和研究成果,并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相关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此外,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产业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有如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机构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中山大学与湛江市政府共建的“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向湛江市引入科技资源,并针对湛江市区域的需求,对其推荐相关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开展各种产学研活动,加大组织技术攻关与转化[32]。2020年8月,江门市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在五邑大学揭牌,设有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五大研究中心,将有利于强化江门市海洋相关政策措施的研究与分析,为政府加强海洋宏观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33]。
广东省政府2018年11月启动建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在广州、珠海、湛江三地同步推进,目前已形成“三足鼎立、并驾齐驱”的海洋省实验室格局,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海洋大健康产业等相关研究开发是三家海洋省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3.3社会和产业优势
广东省整体资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广东拥有相对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发达,社会资本强盛。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达10.77万亿元,较往年增长6.2%,是首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连续31年居全国首位。同时,根据201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稳居全国首位[34]。上述成果与广东省积极推进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化进程,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人才密不可分。随着广东省海洋产业化规模的壮大和创新能力的加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更是涌现出一批如华大海洋、深圳海王等优秀企业,建设了一批集研发、中试、产业化为一体的海洋生物医药相关高新技术园区[35]。广东省已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带动超过4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海洋科技创新领域,有52项创新成果得到转化应用。此外,《广东省级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的实施,着实有效地提升了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并产生良好的社会资本带动效应。譬如,海洋脂类与糖类转化酶的研制与产业化在项目实施期内预计累计销售额约1000万,实现在10个企业示范推广;华南近海浮游动物智能鉴定识别系统的应用预期实现社会经济价值4000万。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珠海、湛江)的启动建设和高效运行,将为我国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学与工程研发基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论文作者:李骏1,2#,周雪峰1,2#,潘剑宇1,2#,田新朋1,2,鞠建华1,2*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