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装配式建筑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分类:建筑师职称论文 时间:2021-02-08

  摘 要: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因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人工成本低,能源消耗少等诸多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尚缺乏对装配式建筑相关研究的系统性分析。本文以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数据库和 EI 数据库中 1990—2017 年收录的 330 篇代表性文献为基础,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整理,展现装配式建筑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研究领域主要涵盖五类研究主题: 装配式建筑内涵及发展现状、发展环境、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管理和可持续性研究。最后,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性建议。

装配式建筑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研究综述; 全寿命周期管理; 可持续建筑

  装配式建筑,亦称工业化建筑、模块化建筑,其内涵比较广泛。一方面,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施工方式的创新,将现场施工的部分工作内容移至工厂,采用规模化生产的方式生产构件产品,并通过现场组装形成的建筑[1]。 另一方面,装配式建造方式代表建筑业全产业链整合和发展的程度[2]。通过与传统建筑的对比研究,普遍认为装配式建筑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劳动力,减少能源消耗[3]。在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更加严峻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建造方式,受到政府部门、建筑企业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装配式建筑研究领域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Li 等[1]对装配式建筑管理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研究国家和地区,并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管理的主要研究领域有装配式建筑的行业发展前景、应用和实践、绩效评估、技术应用环境以及设计产品运输和装配策略。Yashiro[2]对工业化建筑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生产技术、产品体系、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管理、供应链成熟度、推动及限制因素等方面提出了工业化建筑研究的概念框架。Mostafa 等[4]从精益建造和敏捷制造的视角对装配式建筑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提出装配式建筑的内涵以及模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前景。Zabihi 等[5]则从经济、社会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对装配式建筑的内涵进行了综述。然而,上述研究成果仍存在若干局限性,首先,文献分析的数据量较小,以上综述的文献收集均未超过 100 篇,所涉及的期刊有限。其次,对于装配式建筑研究领域概括不全面,未能从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角度,对装配式建筑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研究。最后,提出的研究框架多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普适性不强。

  鉴于此,本研究基于 1990—2017 年 SCI(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数据库和 EI( Engineering Index) 数据库中收录的 330 篇代表性文献,首先对装配式建筑研究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包括发表文章数量、期刊类型、研究地区、研究机构、研究学者。其次,从装配式建造项目内涵及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管理、可持续性五个维度,系统性地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分析框架。最后,本研究旨在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对 SCI 核心数据库和 EI 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检式 TS = ( ( prefabricated AND construction* ) OR ( prefabricated AND building * ) OR ( offsite AND construction * ) OR ( offsite AND building* ) OR ( modular AND construction* ) OR ( modular AND building * ) OR ( industrialized AND building* ) OR ( industrialized AND housing * ) OR ( modern AND method AND of AND construction* ) OR ( IBS* ) OR ( modularization) ) ,时间跨度为 1990—2017 年,共检索到 580 篇文献,经过筛选得到 330 篇有效文献。从 90 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定位建筑业,装配式建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本文获取文献的时间跨度为 1990—2017 年上半年。 2 研究基本情况分析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文章数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如图 1 所示,图 1 表明该领域正逐步得到学者的重视。通过采用二次平均的方法对文章数量数据进行趋势拟合,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相关文章的数量在某些时间段内会有短暂下降趋势,并且存在 一 定 的 周 期 性,如 2000—2004 年、2005— 2009 年、2010—2013 年。

  本文所选 330 篇文献共涉及 47 本期刊,涵盖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房地产管理、设计规划、建筑环境等相关领域。表 1 列出了论文数量排名前 10 的期刊。从 SCI 数据库收录的文章来看,《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中发表的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文章最多,其次为《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和《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这 3 本期刊在建设管理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该领域的权威期 刊,国 际 影 响 力 很 强。EI 期 刊 中 发 表 在《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和《Construction Innovation》文章最多。

  通过对文献来源分析,330 篇装配式建筑相关文章共涉及 37 个国家的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其中排名前 10 的国家如图表 2 所示。由此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相关研究最多的国家为英国,其次为瑞典、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及中国香港。

  本文研究的文章共涉及 143 个研究机构,其中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土木环境工程发表的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的文章最多( 19 篇) ,其次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房地产及土木工程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建设与房地产学院。表 3 为发表装配式建筑相关文章数量 5 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

  基于文献作者的分析,不考虑作者顺序,按照发表文章数量排名,其中来自瑞典隆德大学建筑与环境科技学院的 Lars Stehn 教授发表文章最多,为 11 篇,其次是香港理工大学建设与房地产学院的 Qiping Shen 教授和英国拉夫堡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 Alistair G. F. Gibb 教授。表 4 给出了排名前 10 的学者列表。

  3 研究主题分析

  日本学者 Tomonari Yashiro 从创新方法的先决条件,制造技术,产品技术和建筑功能,组织管理,供应链成熟度,驱动和限制因素等方面,提出了工业化建筑分析框架并研究了日本工业化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趋势[2]。

  该框架的提出对于分析装配式建筑研究主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该框架只涉及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和施工阶段,未能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系统性分析,其次,该框架基于日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所包含的研究主题不全面。因此,本文通过对文献标题分析、关键字提取以及文章内容的概览,分类汇总得到 19 个研究主题,分别是概念内涵、发展现状、采纳行为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市场客户分析、施工方式决策、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生产流程、施工布局和进度调度、项目管理( 安全、质量、成本、进度、风险) 、建筑垃圾及回收管理、供应链管理、先进技术应用、生产率及绩效评估、建筑能耗、可持续性、组织变革、商业模式和合作创新。基于系统论和建筑全寿命周期理论,将以上研究主题聚类成 5 个研究维度,即概念内涵及发展现状、发展环境、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可持续管理和组织管理。本文系统性地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研究分析框架,如表 5 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装配式建筑产品体系和生产流程的研究最多,占到总文章数量的 13. 03% ,其次是装配式建筑采纳行为驱动和制约因素研究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由图 2 可知,装配式建筑产品体系和生产流程、先进技术应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可持续性为目前研究主流。

  3. 1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及特征

  各个国家和地区对装配式建筑的命名不统一,常见的术语有: 装配式建筑(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Building ) 、场 外 建 造 方 式 ( Offsite Construction) 、模 块 化 建 筑 ( Modular Construction Building) 、工业化建筑( 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 Building) 、现代施工方式( Modern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等。其 中 英 国、瑞典和澳大利亚常用 “Offsite Construction”和“Modern Methods of Construction”,美国多用“Modular Construction Building”,日 本、中 国、韩 国 多 用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Building”和“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 Building”。马来西亚习惯用“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 Building”或“IB”。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定义也各有不同,如表 6 所示。

  由此可见,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 1) 建筑设计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设计,可以降低模块化建筑的复杂性,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济效益。标准化设计,使预制产品的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

  ( 2) 产品模块化模块化

  要求每一个构件或部品具有独立性,接口标准化。模块化房屋的特点是由模块化单元组成的子体系,通过标准化接口和先进的连接技术拼装形成整个房屋建筑。在日本等装配式建筑发展比较早的国家,已形成完整的工业化建筑产业链,有专业的构配件生产和销售市场,因此在房屋到达使用寿命后,对其构件仍然可以回收利用,实现全寿命周期效益的最大化[2]。

  ( 3) 生产自动化

  生产自动化是指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进行预制构件和部品的生产,通过优化生产线和资源调度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同时也可以将制造业精益建造和柔性生产等理念引入建筑业。

  ( 4) 装配机械化

  预制构件和部品运送到施工现场后,经过机械设备的吊装和一定的连接技术,组装成新的建筑。有部分学者研究装配式建筑吊装方案、现场布局的优化等。目前,机械化是我国工业化建筑的主要特征,其更高阶段为自动化和智能化。

  ( 5) 管理精细化

  装配式建筑不仅仅是将部分现场施工的工作内容移至工厂而是整个建筑生产环节的重新设计。从设计到构件部品生产再到现场组装,需要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协调配合。与传统建筑不同,装配式建筑的每个环节不再是独立分工的,更需要协同合作,强调标准化的设计,标准化的流程和标准化的组织管理。

  3. 2 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是指能够支撑装配式建造方式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装配式建造方式采纳行为的动机和制约因素研究,国家的政策和装配式建筑市场环境研究等。目前各个国家对于装配式建造方式采纳驱动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比较广泛。

  许多研究已经识别并量化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驱动和制约因素。一方面,就驱动因素而言,Pan 等[6]的研究表明,时间、成本、质量、生产率是促进英国开发商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主要因素。 Lu[7]通过对美国建筑承包商的调研,得到模块化建筑的驱动因素有施工工期、整体项目进度和施工现场天气条件。Blismas 等[8]基于澳大利亚的建筑市场,从经济、社会和环境视角分析装配式建筑发展环境,其中提高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提高全寿命周期绩效为主要驱动因素。Zhai 等[9]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问题是驱动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首要因素,包括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建筑能源消耗,促进绿色技术发展等。同时,装配式建筑可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提高建筑质量。

  装配式建造方式的采纳仍面临很大的挑战。 Pan 等[10]研究得出初始投资较高、构件连接技术复杂、交付时间过长以及生产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英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Lu 等[7]的研究表明制约美国模块化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无法实现后期施工变更,运输限制和设计选择限制。Blisma 等[8]识别和评估了影响澳大利亚装配式建造方式采纳的制约因素,包括劳动力施工技能和知识的匮乏,成本过高,顾客认知不足,冻结设计的时间过早等。Zhai 等[9]研究表明供应链集成程度低、无法在早期冻结设计、成本过高、缺乏支持政策和相关标准是制约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3. 3 装配式建造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建设项目增值为目的,从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以及后期使用阶段进行全过程管理,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五个目标,即社会满意目标、安全目标、经济目标、时间目标、质量目标[11]。

  本文根据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细分为以下研究主题: 市场客户分析,施工方式决策,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生产流程控制、施工布局与进度调度,安全、质量、成本、进度、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先进技术应用、建筑垃圾及回收管理,如图 3 所示。其中产品体系和生产流程的研究最为广泛,其次是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论文作者:刘康宁1 , 张守健1 , 苏义坤2

  相关期刊推荐:《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季刊)曾用刊名: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1983年创刊,是土木建筑工程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以下内容的专题研究论文: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工程管理,包括具有独创性的工程应用新技术,特别要求所发论文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简洁性。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