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地图类型众多题材可以内容丰富,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历史地图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连贯历史知识、解释历史概念、系统总结知识、展开探究活动、进行巩固训练等,不仅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历史地图、课堂教学
前言
中学历史教学中有不少历史地图,这些地图在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很大的帮助。
历史地图的基本内涵
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地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空间联系及地理环境提供明确的概念。简言之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生动、更简化的反应。
将历史地图应用于课堂教学
导入新课
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利用历史地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旧知识转入到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上来,为接受新知识做铺垫。例如:读图以认识历史特征,是分析历史地图的表现。如:读英国割占香港的三幅示意图,“割占香港岛图”说明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充分证实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论;香港的沦丧标志着这块这个的固有领土已完全置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成为英国的侵华基地。“割让九龙司区地方一区”说明我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英国实现了侵占香港地区的第二步,香港这块侵华觉得基地的地位得到巩固。“1898 年英国租借香港新界图”英国强租“新界”完成了侵占香港地区的最后一步,在香港地区的殖民战略地位得到加强。从三幅示意图的动态发展看,英国对香港的侵占是通过三步实现的。可见,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让香港落入英国人手中。新中国又是怎样使得香港回归祖国的呢?一起走入我们今天的新课。这样,利用历史地图,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顺利引入新课,一举两得。
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的讲解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当重点确定以后,一定要将其讲透讲深,突出本课重点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例如: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列强欺辱,大片领土被列强割占。尤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过150多万平方公里,教师在讲到这里时,为了使学生形成更直观的印象,可以展示沙俄侵略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图中用不同颜色清晰的标注每一块不同时间被割占的北方领土区域,以及通过哪个条约被割占、条约签订的时间,这样一来,沙俄与我国签订条约之多,割占我国领土范围之广,便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被带入到那段历史中,亲自体会我国丧失领土智通,进而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这节课不运用地图,只凭空讲授,学生会感到头绪繁多,难以理解,更无法形成正确的历史知识,影响教学效果。
完成课堂小结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他是整节授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教学总体思路最明确、最深刻、最集中的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地图来复述知识点,加深和巩固记忆。例如:在《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小结部分,让学生回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并在纸上画出长征行进路线的简图并复述长征的过程。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总结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空间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进行课堂巩固
在课堂巩固环节,可以运用历史地图,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试题,巩固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例如在:在《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新课结束后,对本课的知识点《马关条约》进行巩固练习。对比《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第一问,从地图中找到《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第二问,在地图中找到《马关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第三问,说说从地理位置上看,《马关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对清政府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对比分析,既回顾了知识点,又加深了学生对《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这一概念的理解。
相关知识推荐:历史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能够认识到历史地图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将历史地图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老师并不多。要想真正发挥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达到相应的效果,关键还是要看教师。教师可以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结合历史地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环节,实现教学目标。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论文作者:李静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