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1-02-07

  摘要:合唱教学不仅是中小学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还能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根据目前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来看,合唱教学依然面临着种种问题,本文主要以合唱教学现状与可行性改善策略进行研究,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合唱的效率,促进中小学生音乐水平发展。

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引言

  合唱作为综合性最强,普及面最广的多声部艺术形式,其旋律的统一和声部的融合,考验的是参与者的音乐素养及协作意识。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作为中小学生培养音乐素养的重点手段之一,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足,据笔者调查发现,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薄弱,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合唱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经历,简单分析几点改善和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

  有专家呼吁,要突破校园合唱瓶颈,首先要在音乐教学中解决识谱问题,进而推行多声部识谱。要想独立识谱,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而乐理对学生来说,总觉得枯燥,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必须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如编一些顺口溜、做小游戏或尽可能的详细分析等,⑴在教学生认识七个基本音级的位置、音名和唱名时,我教学生高音谱表五线谱“一、二、三线,mi、sol、si ,一、二、三间,fa、la、do,下加一线do,下加一间re ”;对于简谱和音名可以分别做成小卡片,卡片分别写有1、2、3、4、5、6、7、C、D、E、F、G、A、B,课堂上举卡片,让学生做抢答游戏快速唱出唱名,以谁唱得快而准为胜,学生在平时也可以这样当游戏玩。⑵在讲解拍号的含义、每种音符的时值及常用节奏型时,把讲解、示范、图示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节奏知识,可以先总结不同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再用手划着拍来读出旋律中的常用节奏型,即分析不同音符在一拍中所占的时值;如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假设手匀速地划一次“↓↑”就为一拍,即“前八后十六”(x xx)节奏型的读法在手划“↓”时X 念da,手划到“↑”时 XX 平均念dada,遇到较复杂的节奏型时还可以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音符在一拍中所占的时值比例,在学生弄清了节奏型的读法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走路的时候,把每一步作为一拍去默念不同的节奏型。

  上述两点虽然需要点耐心,但是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对音符的唱名和时值能做出快速反应,为识谱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学生的音准概念

  精确的音准是合唱的基本保证。对于合唱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音准把握能力是建立音准概念的关键。教学中,⑴首先要求学生对照钢琴弹出的每个音级的音高唱准七个基本音级,然后唱C自然大调a自然小调的上下行音阶。⑵在学生能够唱准音阶后,尝试让学生听辨单音,在给出的第一个音的基础上唱出第二个音的唱名,这也是培养学生默唱音阶,在心里建立简单的音程概念。⑶接着是旋律音程模唱及分解和弦模唱。⑷以任意一个音为低音,构唱音程或和弦。⑸建立了较好的音程概念后再进行音程听辨、和弦听辨。

  相关期刊推荐:《戏剧之家》(月刊)创刊于1991年,由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报刊集团主办。设有:本期关注、特别报道、新剧出击、前卫世代、梨园漫笔、伶人故事、群星璀璨、演员手记、文论研究、戏剧综述、外域采风、艺讯要闻等栏目。

  唱音阶及音程和弦的模唱构唱是合唱教学的支撑,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都要训练。值得注意的是,需要长时间练习不可急于求成,应先简单后复杂,从易到难,逐步加入,长此以往学生的音准就会慢慢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声习惯

  青少年学生在歌唱时容易出现含胸,弓背,伸脖子,气僵、喉紧、直嗓子喊唱等弊病,针对这些问题在训练中应时常给予学生提醒。⑴歌唱前让学生们原地自由蹦跳几下,让其达到身体积极而情绪放松的状态。⑵歌唱姿势要求身体直立,重心稍微前移,胸部打开,眉开眼笑,眼睛平视前方。⑶训练气息时,用快速而短促的吹气,引导学生体会小腹瞬间收缩的感觉,这样既可以避开平时胸式呼吸的习惯,让气吸到腰腹,又能拓展横膈膜和腹部的机能。⑷发声训练时,可以先用“呜”进行高位置的练习,和带“U”母音的跳音练声曲或先跳后连的练声曲,因为“U”母音音色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一来可以规范学生的声音,也可以感受口腔打开的空间感。随着歌唱能力的提高,练声逐渐加入“a”、“e”、“i”、“o”等母音进行练习。⑸高声区提醒学生轻声高位置,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⑹在声音的训练中,少讲理论,多以形象的语言去引导,例如用“保持微笑”、“说悄悄话”、“惊讶”的状态和“张嘴咬大苹果”、“脚指抓地”等较影响的引导方法。

  因此,对于处在发育时期的中小学生,声音的训练重在实践且应是循序渐进,让其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四、帮助学生树立合唱意识

  合唱的过程是“控制”和“聆听”的过程。声音自始至终都要控制,不能松懈且不能突出个人的声音特点,突出自己就会破坏集体演唱效果。 “聆听”是不仅自己要咬对字唱对谱,还要聆听其他声部,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控,务必注意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声音的融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合唱效果的统一,还须提醒学生养成看指挥的习惯和意识。对合唱队员进行合唱意识的训练也是每一节合唱课的必修内容:⑴让不同声部的学生以相同的母音,不同的音高,做长音练习。如以“U”母音低声部发C调do的音高并保持延长,接着中声部以同样的母音发C调mi的音高进来并保持,最后高声部也以同样的母音发C调sol的音高进来;然后提醒每个声部每个人要保持唱好本声部的音高,呼吸换气以不破坏本声部声音的连贯性而自由换气,养成循环呼吸的习惯;换气后进入时,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音色、音量与自己声部的融合。这样的先后的发声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让三个声部根据给出的三和弦,看指挥的提示做不同声部同时发音和收音练习,也可以适当加入渐强渐弱的练习,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和引导。⑵轮唱是合唱教学的重要导入方式,是培养多声部听觉的一种简易、有效的手段。选用《两只老虎》、《数星星》、《欢乐颂》这类简短易唱的歌曲来进行轮唱的形式合唱练习,提高学生声部独立感。先练习两个声部的轮唱,因为两个声部旋律节奏型相同,学生更容易学会倾听,练好二声部的基础上可以再加到三个声部甚至更多声部。当学生适应了这种多声部的音响效果之后,可以练习不同旋律和节奏的多声部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建立起纵向的听觉感受,而且学会声部间互相倾听。

  合唱是歌唱的团体表现形式,通过多声部的丰富表现力,来体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及音乐美感。合唱效果的呈现要靠每位团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因此,合唱训练和教学理应让每位学生树立合唱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学习能力与艺术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教师重视合唱的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积极推进课堂合唱教学的发展,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论文作者:符铭弟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