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面向师范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意义、内容及途径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1-02-01

  摘要:本文从心理教育入手,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探讨积极心理教育的优势和必要性,介绍了积极心理教育几个方面的内容,最后提出积极心理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为师范生心理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字:师范生;积极心理教育;心理教育能力;必要性;途径

面向师范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意义、内容及途径

 

  引言:

  目前,国家对于学生的培养,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入素质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不仅要会教书,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成长。但是,目前教师身上的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一方表明了教师自身需要更全面的心理教育,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心理教育能力,以便能够更好的去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把心理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一方面去培养师范生自身心理强大的心理机能,另一方面要让师范生掌握心理教育知识,培养其心理教育能力,并且能够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真正做到在教书中育人,通过育人促进教书。

  积极心理教育及其意义

  1.1积极心理教育及其相关概念

  1.1.1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在心理学领域普遍认为教育是心理改变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外已经有很多专家从智力教育、个性和社会教育等方面入手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国内心理教育理念最早出现在王国维先生的《论教育之宗旨》,文中提到教育的宗旨是要使人成为完全之人,也就是全面发展的人,那么要想成为“完人”需要经过两个方面的教育,一个是身体方面的,另一个是精神方面的,即心理教育。当代心理教育专家陈中永较早在国内对心理教育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对心理教育的产生基础每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说明,他将心理教育概括为“针对人类心理机能进行的特殊的教育活动”。心理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指导人类全面发展和提高心理机能并维护心理健康。其他学者认为心理教育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王希永认为心理教育是以人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以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状态的教育活动。从以上学者对于心理教育概念的阐释可以看出心理教育是以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全面提升人的心理机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燕国材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一部分。班华也对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作了区分,他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从预防心理疾病的角度出发的。心理教育是一个更全面的概念,它对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从以上学者的陈述中可以看出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含义、作用等都有所不同。要实施心理教育就要面向所有受教育者,不仅要使其心理状态从异常转入正常,更要使心理向着更好的心理机能发展。

  1.1.2积极心理学与积极心理教育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美国,它的出现是因为在以往的心理学中对于心理疾病、心理问题和精神失常等问题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心理健全者的心理需求。科学心理学包含着三大使命,即治愈精神疾病、使人幸福充实的生活和发挥人潜能。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使命在于挖掘人的积极特质与潜能,引导人们去获得更多如幸福等积极体验,并建立积极的组织关系。

  相关知识推荐:心理咨询师要不要发表论文

  积极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一个取向,旨在通过教育的手段去掘人的潜能以及美德和优势,让受教育者去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最终实现幸福而有意义的工作与生活。积极心理教育的心理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是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积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可以加以挖掘和利用的。积极心理教育是对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乃至于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2面向师范生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对师范生进行心理教育以及心理教育能力培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都是以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治为主,忽视了心理教育对于心理成长、潜能开发以及全面发展的作用。面向师范生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可以弥补以往心理教育的不足,使得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并培养其心理教育的能力,提升个人心理机能,做好职业准备。首先,实施师范生积极心理教育,能够为师范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储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其次,实施师范生积极心理教育,有助于师范生形成专业的心理教育能力;最后,面向师范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有助于师范生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和职业态度。为师范生日后的工作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使得师范生在从教过程中充满热爱与激情。

  2.面向师范生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内容

  面向师范生开展的积极心理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取向为指导,以心理教育为途径,以师范生实际的心理与职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目的是提升师范生心理机能和心理教育能力,适应日后的职业需求。

  2.1积极人格特质教育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积极人格特质是核心部分,Seligman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套积极特质,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应用它们,那么我们将会体验到满足感和真正的幸福感。”积极人格特质包含有6项美德和24项优势积极特质的对于教师而言都十分重要,Thomas 和Samantha研究发现通过,人格特质与行为的的整合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策略。此外他还认为如果能在工作中使用一个人的积极人格特质,那么就会大大增加对于职业的幸福感,在工作中会增加更多积极体验,所以面向师范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就是要注重心理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人格力量的挖掘与使用,并使之成为构建强大心理机能的重要元素。

  2.2积极的情绪教育

  从情绪的效价角度来看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Fredrick通过大量研究总结出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模型,该模型表明积极情绪能够构建个人资源,扩展思维,消除消极后效。所以要培养师范生的积极情绪,一方面是个人的情绪教育,包括个人情绪感知,识别和控制以及积极情绪的培养,如职业幸福感等,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和处理,也就是社会性情绪的教育,比较重要的如感恩、宽恕等。

  2.3人本主义教育

  人本主义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面向师范生进行人本主义教育,一方面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我实现,另一方面使师范生树立起人性本善,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积极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面向师范生的积极心理教育还有很重要的一面就是要培养师范生的心理教育能力,要使师范生具备基本的心理教育知识和能力,并以积极心理教育为指导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3.面向师范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形式

  要想实施积极心理教育,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积极心理教育行之有效。并且要结合中国师范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使得积极心理教育能够本土化,逐渐形成适应中国师范生学习和工作需要的心理教育方式,通过师范生自身心理状态和知识的提升达到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首先,面向师范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营造一个积极的校园气氛,增加校园的正能量,无论是从校园文化还是校园活动都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心理状态,让整体的氛围变得积极和谐,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

  其次,要将理论与实际需求。要在原有《心理学》的课程中引入积极心理教育的思想内容,在课堂中要以不同的形式让同学们了解什么积极心理学,如何获得积极体验,如何发觉积极情绪,以及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内容与今后的教学相结合等等,让师范生了解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之后的教学辅导工作打下基础。

  再次,在面向师范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是无法起到提升心理健康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让学生自我探索,人际沟通模拟训练,小组故事分享与讨论等形式让大家能够有真实的体验和感觉,从而达到提升心理健康学会应用技能的目的。

  最后,除了依靠心理课堂之外,还要依托心理社团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学选修课,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从而根据自己自身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还要为多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锻炼并能够将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论文作者:韩汪慧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