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因素研究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21-01-31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在针对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现象予以分析研究,讨论造成临床感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试验回顾性分析医院就诊的14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研究组为患者于住院期间出现临床感染患者,对照组患者为住院期间未出现临床感染者,对比两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长等指标,讨论造成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关键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长为(12.4±5.1)d,住院时长为(6.5±3.3)d,均较对照组(6.4±2.6)d以及(3.5±2.5)d更高。而在老年患者数量、侵入性操作、合并症患者数量等方面,研究组数据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造成泌尿外科患者出现临床感染因素多种多样,临床应结合泌尿外科临床感染高危因素设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减少泌尿外科患者出现临床感染的概率,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因素研究

  关键词:泌尿外科;防治对策;临床感染;因素分析;导尿管;住院时间

  引言

  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病症种类多,许多患者存在感染性疾病,该种患者在医院停留治疗易导致其他患者感染。对医院的感染途径分析,包括直接性感染及间接性感染。手术感染,侵入性操作感染,护理交叉感染,接触造成的感染等。泌尿外科患者出现感染后,会增加患者治疗难度,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医院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过程,需寻找患者感染因素,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以此来减少患者感染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回顾性分析148例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患者临床资料。从中挑选74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74例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52例,所有患者住院过程中均出现临床感染现象,患者年龄在30~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3.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49例,所有患者住院过程中均未出现临床感染现象,患者年龄在28~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9±3.5)岁。两组患者在的性别结构、年龄方面差异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学准则。

  相关期刊推荐:《中外医学研究》以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推广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交流临床防病治病经验、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方法

  1)研究方法泌尿系统结石采用B超、尿路平片、静脉尿路造影等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针对不同的适应证,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NL)、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腹腔镜取石术等进行治疗;泌尿系统肿瘤依靠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其他血液检查等指标,对肿瘤进行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前列腺增生则结合直肠指诊、前列腺彩超、残余尿量测定、尿流动力学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尿道膀胱镜检查等,采用前列腺剜除或者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其他疾病依据相关指南规范进行诊断和治疗。2)尿路感染诊断依据参考文献和相关标准,若患者出现下列检测结果阳性则视为尿路感染:①尿液中白细胞计数>5个/HP;②尿培养细菌检测呈阳性,其中,尿路感染症状明显的患者,革兰氏阴性菌培养数量需>105cfu/mL,革兰氏阳性菌或真菌培养数量需>104cfu/mL;尿路感染症状不明显的患者,革兰氏阴性菌计数培养数量需>103cfu/mL,革兰氏阳性菌或真菌培养数量需>102cfu/mL。

  2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资料中,患者出现感染因素和患者的使用抗生素情况(感染组预防使用有28例、未感染组只有8例)、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56±4.14)、未感染组为(5.32±3.19),患者年龄因素(感染组≥55岁26例、未感染组≥55岁10例(χ2=5.456),感染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为(6.58±2.25)、未感染组(3.27±1.47),感染组采用入侵治疗有27例、未感染组9例。两组数据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年龄和基础疾病 本研究显示,年龄>60岁的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是60岁及以下者的2.014倍。老年病人生理功能在逐渐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增加了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老年病人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较多,身体机能下降。本研究显示患有糖尿病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高,说明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免疫力降低,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医务人员应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针对性开展护理工作,降低病人尿路感染的风险。2)消毒措施 本研究显示,膀胱冲洗的病人发生尿道感染的风险更高(OR=2.623,P=0.001),尿道口消毒的病人发生尿道感染的风险低(OR=0.561,P=0.035)。泌尿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洁能力,尿液排泄可以防止细菌逆向感染。反复的膀胱冲洗会导致集尿系统反复开放,通过冲洗液、冲洗管和操作者的手等途径引起的外源性感染机会增多,同时冲洗液会引起膀胱表皮黏膜受损细胞剥落,发生尿道感染的风险更高。尿道口消毒常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物质、抑菌剂,可以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降低病人尿道感染的概率。医护人员应该鼓励病人多饮水,加快尿液排出,行生理性冲洗,减少细菌进入尿道。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留置尿管护理工作时应认真根据操作规范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护理人员携带病原菌接触病人而发生感染。3)加强感染预防:在泌尿外科感染中导尿管使用时间直接影响患者出现感染,因此导尿管是影响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需注意观察导尿管使用情况,以此防止患者出现使用导尿管出现的感染。护理人员开展具体防感染操作过程中,可有采用以下防范措施: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需对患者使用置入导尿管,因此操作导尿管时选采用无菌操作,导尿管置入完成后马上把储尿袋和导尿管相连接。采用连接目的是做好密封效果,防止细菌进入导致患者感染。患者使用导尿管时还需防止尿液回流导致的感染,采取措施是导尿管要置放在膀胱以下,采用引力来保证尿液顺利排出。由此可见,作为医护人员应明确泌尿外科临床感染的因素,注意患者导尿管留置、住院时长、合并病症以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采用合理的措施予以防治,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出现临床感染的概率。——论文作者:汪鑫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