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当前教育的关键。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心理、生理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他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变化。面对社会的压力,会调整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状态,也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利用专门的心理教育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健康的心理,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通过正确指导来让学生的身体、智力和道德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现状;教学措施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年龄较小,可塑性非常强,是完成良好心理建设基础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日益紧张,健康的概念早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与生理的健康,精神与心理健康是同样重要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导致其出现厌学、易怒、社交恐慌、焦虑等问题出现,甚至沾染不良嗜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预防为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及生活中的细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生活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文章将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当前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教育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育理念和目标任务都出现了重大变化,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知识的构建和培养。与此同时,也应当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当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较为脆弱,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消极情绪,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对此,在实际小学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调节心理,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快乐成长。对此,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偏向形式主义
在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推广的影响下,很多小学在校内建设了心理辅导室、咨询信箱甚至开通咨询电话或心理小报等,但据我调查所知,有一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开放时间较少或不开放,部分学校并未为学生开设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甚至一些学校及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足,所开设的心理辅导室作为其他用途,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家庭对学生过于溺爱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6~12岁,这一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很多情况下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在这种家庭条件下,父母会更加溺爱孩子,导致学生与人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容易产生自私心理。很多学生在爸爸妈妈的娇惯下,十分蛮横,性格过强。此外,当前离婚率的增长,导致小学生处于单亲家庭的概率也越来越高,这种家庭环境也会使得学生性格偏激。在步入学校时,需要与同龄伙伴进行交流,但是这种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开展合作交流,从而引起更大的问题。
(3)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形式单一
小学生的年龄特性使学生的学习易受个人思维及兴趣爱好的影响,部分学校在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性,对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度较低,造成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枯燥乏味,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及实际生活。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个人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感,对心理讲座、心理信箱等多样化教育形式运用较少。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建立师生友好关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任何一方面或者一个人即可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良好配合与支持,才可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加强自身心理建设。而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引导者,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人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性问题。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可以通过多个方向进行开展,首先在课后接触时间,教师应当将学生当作朋友和伙伴相处,在课后游戏环节参与进入学生的游戏中,与学生协作完成,以此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第二即是对学生的激励与鼓励,良好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元化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当从多个方向出发。以鼓励为主,以激励为辅,在对学生优势的鼓励与表扬之后,针对学生的劣势以及漏洞加以整理,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意见,注重表达方式,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鼓励,更要使学生准确清晰的认识自身不足,以此进行改善。其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心理教育已迫在眉睫,教师在教学时需着重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与生活艺术能力,要着力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防治处理。教师自身也必须树立完善的科学观念,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家庭结构完成了巨大的变革,学生的学习负担也相对较重。在很多家庭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如果出现各种不如意状况,学生的心理也很有可能会受到打击。学校需要帮助学生消除这些心理障碍,疏导其心理问题。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心理期望进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经历一些困难和挑战,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品格,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充满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在目标制定方面则考虑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与学科教学的复杂程度,控制目标高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借以促进学生健全心理的发展。
(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合作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部分小学生的家长因工作因素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和培养,家长意识及行为上的缺失或不当,容易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学生认为父母对自身的关爱不足,在生活中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游戏、网络世界中,在复杂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观念易发生消极变化,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对父母缺乏尊重等,种种现象与家长和教师的未及时引导有一定关联。为改善此类不良现状,学校应及时和家长沟通,为学生构建适宜、健康的成长环境。提升家长对学生心理教育的能力,充分提高家长对该项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校内到家庭,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构建优质环境。
结束语
完善小学生的心理服务体系,有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是健康学习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大,如不给予足够的关注,后果不堪设想。树立榜样示范,教会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安全的环境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作者:邹彦斌
相关期刊推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是惟一中央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媒体。其坚持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交流和研究、探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园地。全面介绍了21世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