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趋同与不同: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12-3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ꎬ制造业强国对于产业工人的需求标准呈现出鲜明的趋同态势ꎮ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产业工人ꎬ德、日、美等国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呈现出注重实践教学、注重优势产业、注重新兴技术、注重文化培育等四个方面的特点ꎮ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大国ꎬ其培养方向与上述几国一致ꎬ但文化传统、从业观念和就业形势的挑战ꎬ又让中国的职业教育面临着其他国家不曾有的困境ꎮ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ꎬ探寻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两难处境的方法ꎬ并提出了着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人才选拔机制、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措施ꎬ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ꎮ

趋同与不同: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关键词:产业强国ꎻ职业教育ꎻ人才培养ꎻ比较研究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ꎬ职业教育面临着其他国家不曾有的双重使命ꎬ既承载着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迈向世界一流的重任ꎬ又分担着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ꎬ因此如何在完成既有的社会教育使命之外ꎬ稳步推进我国高素质劳动人才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ꎬ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课题ꎮ

  一、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劳动力标准的趋同

  伴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形成ꎬ技术能力、技术种类等专业素养成为划分产业劳动力水平的关键指标ꎮ现代运输业的发展ꎬ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ꎬ使得全球物流和信息传递的成本大幅下降ꎬ速度迅猛提升ꎬ产业跨越地域乃至国家的壁垒寻求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成为可能ꎮ寻求最低的原料成本、最好的制造工艺、最优的人力配备、最强消费市场成为跨国公司近乎一致的利润法则ꎮ这意味着在一条遍及全球的生产链条中ꎬ除了原料、工艺和市场等要素面临着全球范围的竞争ꎬ产业劳动力作为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因素ꎬ其评价标准也形成了全球范围的趋同ꎮ

  产出方的职业教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ꎬ尤其是当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中的工业和服务业比重逐渐超越农业时ꎬ劳动力市场对于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中等技能人才将产生极大需求ꎬ职业教育由此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产业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ꎮ世界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强国德国、日本、美国也都拥有较为出色的职业教育体系ꎬ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同样也将职业教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ꎮ这些位于全球产业链条顶端的国家既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ꎬ拥有着世界最优秀的产业技术工人群体ꎬ也代表着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水平ꎮ对于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进行考察与比较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些共同发展趋势ꎬ包括注重实践教学、注重优势产业、注重新兴技术、注重文化培育等四个优先发展方向ꎮ

  一是注重实践教学ꎮ与传统高等教育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创新和人才品性的陶冶不同ꎬ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市场ꎬ要求学生具备出色的实践能力ꎮ各国紧紧围绕这一职业教育的特点ꎬ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色ꎮ为了更加贴近生产实际ꎬ德国职业教育直接由企业发起ꎬ学校则配合企业完成人才培养工作ꎮ这样的培养方式带有鲜明的定制化色彩ꎬ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ꎬ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ꎬ从而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ꎮ美国职业教育通过体验式教学来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生产一线的无缝衔接ꎮ美国职业教育设有16个领域的职业体验模块ꎬ涵盖该行业的理论、技能、发展水平、就业导向等信息[1]ꎮ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校进行低成本的行业选择ꎬ减少误判与转型所带来的消耗ꎬ便于学生通过实践进行职业体验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业ꎮ日本职业教育学校通常以“专门学校”命名ꎬ彰显了其鲜明的行业属性ꎮ虽然日本职业教育以初中生为主要生源ꎬ但仍会随着教育进程的不断进阶而逐渐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ꎮ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也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ꎮ在广泛吸收了欧美长处的同时ꎬ也结合自身产业特点ꎬ创办行业性鲜明的职业技术高校ꎮ各类企业的定制化培养、各类技能大赛的择优选拔、各式教学模具的更新换代都积极地让学生勇于实践、乐于实践、善于实践ꎮ

  二是注重优势产业ꎮ在全球化的竞争中ꎬ一个国家很难在所有领域均处于优势地位ꎬ想要占得产业高地ꎬ必须着力发展本国的优势产业ꎮ优势产业一方面可以带动人才培养ꎻ另一方面ꎬ良好的人才培养不但可以有效地助推优势产业的发展ꎬ而且可以进行人才输出ꎮ德国作为传统机械制造强国ꎬ着重加强了机械制造业工人的技能水平ꎬ为德国保持全球机械制造排头兵的地位做好了人才储备ꎮ技术过硬的德国技师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也广受欢迎ꎬ不但随德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ꎬ成为德国海外工厂的技术标兵ꎬ而且在欧盟、北美和亚洲的多家汽车、飞机、电器和农用机械制造企业中也占有较为庞大的份额ꎮ日本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高科技制造业大国ꎬ其职业教育也偏重电子、机械和精密仪器等领域ꎮ日本对于这些领域的科目开设、技能指标和就业导向都有较为明确细致的规定ꎮ这些领域的专门学校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较好的国际声誉ꎮ中国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ꎬ在庞大的市场中蕴含着不同的需求ꎬ但总体来看ꎬ中国职业教育仍然紧紧跟随国家发展步伐ꎬ适应市场需求ꎬ先后出现了“计算机热”“挖掘机热”“厨师热”“航空热”等热门专业ꎬ体现了中国巨大的服务业市场需求ꎮ

  三是注重新兴技术ꎮ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ꎬ技术手段进步迅猛ꎬ通信、互联网、物联网、芯片、云计算、航空航天、电动汽车、无人驾驶等新兴领域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产业发展的热点ꎮ世界制造业强国纷纷开始在这些领域发力ꎬ除了创新人才以外ꎬ强有力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也是该产业得以发展的必备要素ꎮ因此各国的职业教育纷纷转向ꎬ加大了对于科技新领域的投入力度ꎮ20世纪80年代ꎬ日本开始将“技术立国”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ꎬ并不断推动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ꎮ其中光学、半导体、光刻胶、数控机床等领域的职业培训迅猛增加ꎮ中国则在“互联网+”的基础上ꎬ大力推进芯片人才在内的技术骨干力量培育ꎬ多措并举地推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升级为科技密集型ꎮ

  四是注重文化培育ꎮ以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主体的文化养成是各国职业教育普遍重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ꎮ良好的文化培育不但对于技术人才有着启发、激励和规制等作用ꎬ而且对于整个行业的风气和品质也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ꎮ日本自古崇尚“匠人”精神ꎬ其一代代产业工人以严谨、细致、认真的作风让“日本制造”一度成为精益求精的代表ꎮ日本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对于“匠人”精神的培养ꎬ将其融入职业观、人生观乃至爱国主义的教育中ꎬ希望学院以“职业人”的身份和理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ꎮ德国职业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ꎬ其中一些地区可追溯至中世纪的手工业学徒制度ꎮ德国职业教育充分挖掘了这种职业传统的文化底蕴ꎬ非常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ꎬ强调责任、认真、协作、稳定的工作态度ꎬ并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重视技能的行业文化ꎮ中国也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渠道发挥思想引领的优势ꎬ构建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为主体的价值体系ꎮ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人民服务”等深入人心的价值观念ꎬ树立“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国家榜样ꎬ在学校和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ꎮ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不同使命

  作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强国之一ꎬ中国属于典型的后发型国家ꎮ改革开放初期ꎬ中国凭借着巨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实现了进出口双向的优异成绩ꎬ并以此为基础ꎬ不断向高端产业迈进ꎮ近年来ꎬ伴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ꎬ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ꎬ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逐步加大ꎬ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ꎬ开始从粗放型、资源型经济向集约型、创新型经济发展ꎮ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以后ꎬ企业积极提升创新能力ꎬ产业转型不断加快ꎬ知识密集型、高精尖技术、高附加值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快速增长ꎬ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更加明显ꎬ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ꎮ在这样的条件下ꎬ原先“低技能、低工资”的劳动力模式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环境ꎬ市场和国家都在呼唤符合世界一流制造业强国标准的劳动力供给模式ꎮ从这一点来说ꎬ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与世界制造业强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是趋同的ꎮ

  我国职业教育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ꎬ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同于其他制造业强国的职业教育现象ꎮ

  一是我国的文化传统造成职业教育生源质量难以保证ꎮ长期以来ꎬ我国社会存在一定的“万般皆下品ꎬ唯有读书高”的思想ꎮ在这种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ꎬ教育制度、政府决策、社会美誉度和民众认可度等因素共同作用ꎬ将优质生源选拔进高校ꎬ这些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理论研究、科学研究、行政工作等非技术工作ꎮ而反观我国职业教育ꎬ录取生源长期居于高考录取分数段的末端ꎬ造成我国技术工人的选拔层次普遍偏低ꎮ在职业教育的日常教学工作中ꎬ为基础教育补课、帮助学生重建信心和融入主流社会的额外工作量不容忽视ꎮ

  二是“一业而终”的从业观念让职业教育在中年群体中缺乏市场ꎮ我国历史上就有“子承父业”的职业传统ꎬ虽然这种传统很好地延续了一些行业的生命力ꎬ承袭了很多历史技法ꎬ但是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行业封闭ꎮ现代社会以来ꎬ虽然这种传统影响甚微ꎬ但一个人一生从事一种行业的现象仍然较为明显ꎮ在美国等国家ꎬ中年群体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行业转换是一件较为正常的事情ꎬ但我国职业教育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ꎮ职业教育群体的多样化既有助于职业教育职能和形象的转变ꎬ也有助于职业教育更加深入地参与社会分工ꎬ从而提升产业劳动力的生机和活力ꎬ但这需要社会机会、政策引导、观念转变等方面因素共同促成ꎮ

  三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我国职业教育成为“稳就业”的关键一环ꎮ我国既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ꎮ这决定了就业问题的极端重要性ꎮ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ꎬ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ꎬ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较大影响ꎬ国内经济向内外双循环的经济模式转向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ꎬ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均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ꎬ职业教育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供给方ꎬ纾解就业压力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ꎮ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同世界一流制造业强国趋同ꎬ但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下ꎬ不得不作出某种妥协来适应发展环境ꎮ

  三、正确认识和利用“趋同”与“不同”

  我国职业教育与世界产业强国职业教育在发展目标和发展环境上的“趋同”与“不同”ꎬ归根结底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ꎮ正确认识和利用这对矛盾ꎬ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要求ꎬ也是我国解决改革与发展问题的传统理论优势ꎮ

  作为当前世界产业强国普遍追求的发展目标ꎬ培育善于实践、有所专长、与时俱进和文才并举的技术人才ꎬ既是时代的需求ꎬ也是专业发展的导向ꎮ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目标上可以与之趋同ꎬ既是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必然结果ꎬ也是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跻身世界一流强国的一种体现ꎮ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ꎬ“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ꎬ能造茶碗茶壶ꎬ能种粮食ꎬ还能磨成面粉ꎬ还能造纸ꎬ但是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3]ꎮ几十年来ꎬ历经全国各族儿女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ꎬ我国从走向世界市场ꎬ到参与世界分工ꎬ现今终于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全产业链国家ꎮ成就来之不易ꎬ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ꎬ继续以世界一流水平为发展目标ꎬ保持开放心态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ꎬ克服困难ꎬ砥砺前行ꎬ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ꎬ为我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ꎮ

  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是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ꎬ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很多工作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ꎬ职业教育当然也不例外ꎮ客观看待我国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ꎬ既有助于我们正视自身定位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ꎬ也有助于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ꎬ尽快缩短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ꎮ特别是经过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ꎬ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ꎬ具备一定的基础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ꎬ对照世界先进标准ꎬ并非手足无措ꎮ内观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发展困境ꎬ是多个方面综合造成的ꎬ因此也需要多个方面系统来解决ꎬ就职业教育本身来说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进行改善ꎮ

  一是加强校企合作ꎬ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融合ꎮ校企合作既是职业院校坚持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ꎬ也是人才培养面向市场导向的主要依托ꎮ一方面ꎬ职业院校要与时俱进ꎬ敏锐把握国家政策动向和业态信息ꎬ与同等级的企业精准对接ꎬ在师资和培养方案上应主动适应企业的需要ꎬ既可聘用理论教师ꎬ也可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ꎬ既搞好全日制的职业教育ꎬ也积极拓展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4]ꎮ另一方面ꎬ政府应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担任主角ꎮ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ꎬ正是因为德国拥有一批具备行业前瞻力和社会公信力的企业ꎬ才让“以企业为主导”的办学模式得以在高水平上运行ꎮ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已经积累了一些企业办学校的经验ꎬ这些学校和企业为我国的工业建设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材ꎮ虽然当年“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在经济上造成了一些负担ꎬ但是在教学模式上的经验并非没有我们继承吸取之处ꎮ按需定制、生产一线培养、老工人传帮带等经验其实都是在校企合作中可尝试的成熟经验ꎮ

  二是拓宽人才选拔机制ꎬ实现分配之后再分配ꎬ选择之后再选择ꎮ建立一套基于现行高考选拔制度之上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互通机制ꎮ让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可以获得本科学历ꎬ也积极从本科毕业生中挖掘技能人才ꎬ经过一定的职业培训之后ꎬ成为高级技术人员ꎬ实现高考基础上的分配之后再分配ꎬ选择之后再选择ꎮ应用型、技术型大学应对职业院校学生给予更大的帮助和更广范围的资源共享ꎮ同时技术型大学自身的培养目标也应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和产业导向ꎬ鼓励学生扎根基层ꎬ勇于实践ꎬ投身于我国产业的前沿ꎮ这种学历之间的互通机制ꎬ可以从实质上弥合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鸿沟ꎬ改善职业教育的薄弱地位ꎬ拓宽职业教育的学历通道ꎬ从而提升我国产业工人的文化水平ꎬ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更优质的人才支撑ꎮ

  三是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ꎮ我国与德国、日本等产业强国相比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庞大的市场和广泛的业态ꎮ因此我们在优势产业之外ꎬ还有巨大的就业和创业空间ꎮ2014年9月ꎬ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ꎬ该理念可以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ꎬ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5]ꎮ职业院校毕业生作为我国产业劳动力的主要来源ꎬ广泛实践于我国产业一线ꎬ拥有生产创造的直观感受和较强的动手能力ꎬ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之一ꎮ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ꎬ有助于扩大内需ꎬ释放我国经济的潜在消费能力ꎬ对于我国在新形势下的“稳增长、保就业”工作也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ꎮ——论文作者:王允

  相关期刊推荐:《继续教育研究》期刊(原名《函授教育》,2000年更名为《继续教育研究》)是中国继续教育类、社会科学类、中文类期刊,1984年7月创刊。设有: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自由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大学生教育、高职教育、高校管理、英语教育、教师教育、教育者论坛,培训等.“继续教育研究”、“远程教育研究”、“成人教育”、“学术研究”、“探索与实践”等栏目。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