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弹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大教育、大环境、大系统中主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养成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弹性学习就是学习要求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即灵活地把握学习数量的多与少,学习质量的高与低,学习程度的深与浅,学习评价的宽与严。弹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不是根本目的。通过弹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探索学生的学习规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首先,摆正对学生的学习的焦点,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有人曾用胡萝卜和兔子来比喻学生的学习。伸手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断地往前跑。例如教育学生说,“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这样才能进重点学校,将来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 这,是一个境界。而更好的状况是,没有胡萝卜,兔子也会往前跑。为什么呢?因为这只兔子热爱奔跑!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往前跑去。这,则是最佳的学习境界。
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这些没有胡萝卜也依旧热爱奔跑的小兔子呢?把学习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考试考了几分?班上排名多少?),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学生,你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换言之,也就是在培养为胡萝卜而奔跑的兔子。
如果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了。其中的差别,在于不把学生跟别人比,学生只与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如此一来,学生可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这么做,就会培养出热爱奔跑的兔子。
其次,培养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弹性要求
传统教学经常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发展,导致把学习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例如:这次考试考了几分,升学进入了哪一个学校,在班上排多少名等等,对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过程中展示的师生丰富的思想、情感、态度、兴趣、个性等交往内容关注严重不足,不能以多种标准、多个尺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学生,你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这么做有个潜在的大危机,若外在肯定不在了(名次差、分数低),那学生自然也就缺乏学习热忱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者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即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多元化的,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多元性评价特别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师生的主体性。这也意味着对师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的尊重,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原有情感及个性等的尊重。它客观上要求教学评价必须有多元的标准。“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在评价标准上必须建立起多元性的开放性的评价标准体系,从而使评价能真正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
相关知识推荐:教学论文发表哪些期刊有用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力因素理论”。主张要判断一个学生是否聪明,应从八大能力来做分析。前三项是传统智力因素:1、数学逻辑能力;2、语文能力;3、空间能力;另外这个划时代的创新理论,还加了5项新的能力指标,来判断一个学生是否聪明,其中包括了——4、体能;5、音乐能力;6、了解自己的能力;7、了解别人的能力;8、理解自然环境的能力。这一“多元化价值观”的教育理论,如今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教育体系。原来一个体能很好的学生(例如像姚明),在校的数学成绩若不如其他学生,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就不是个聪明而会受重视的学生。然而按照这个“多元智能理论”,拥有极佳的体育素质也是一大智能,这个聪明的学生绝对值得我们好好栽培。又如80后代表作家韩寒,他在读高中时,曾有过7门功课亮红灯的状况,在传统的教育体系来看,他当然也就算不上聪明,更不用说优秀了。可善于文字表达的他后来靠丰富的文采,成了年轻人崇拜的知名作家,他的经历也很值得那些只重视考试成绩的家长细细思考。所以,如果我们能用多元价值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果,就会发觉,其实每个小孩都有他的闪光点,我们的职责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让它可以熠熠生辉。如果太过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强迫学生在他不擅长的部分发展,则只能起到负面作用.
再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弹性,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动力。
要让学生永保学习的热忱,除了先让学生真心喜欢上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养,就是“学习弹性”。
(1)帮助学生做正面的归因。
学习弹性的培养,首先应着重在学生看待挫折的眼光。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遇到挫折时,负面消极的想法,会使人压力倍增,容易半途而废;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则会让人拥有极佳的抗压及抗挫能力。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学会做乐观正面的归因:例如学生考试没考好,负面消极的归因会是“我很笨!”,而正面积极的念头是“我这一次没考好……”;成绩没有其他同学好时,学生负面消极的归因会是“别的学生都比我聪明。”,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则应该是“我还没找到最有效学习这门知识的方式”“我掌握的内容还不够全面”等等,观察学生的归因,辅导学生做正面、积极的思考,就能帮助他提高学习弹性。
(2)帮助学生切割他的功课。
面对念不完的课本,做不完的习题,学生不知如何入手,因而倍感压力。这个时候,给学生最好的帮助是帮他将内容做切割,大目标切割为小目标,比如一天背十个英语单词,做十个数学题等等。只要按照这个计划,就可以慢慢地学会这门知识。在这里焦点要放在学习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学习成绩上面。
(3)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古人已经发现了反思的重要性,《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格言都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则是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上教师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1、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2、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给自己提这样的三个层次的问题: 1、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怎么样,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2、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已有的知识到新知识的认识过程,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反思是指以严肃的态度,持续不断的、主动的、反复深入的对已有的结论、认识或观念,以及思维活动的形成过程,进行周密、富有批评性的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并作为进一步思考的起点。认知与反思二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真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保护好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得到维持,维护学生们长久的学习动力。
总的来说弹性学习就是考虑学生个性发展,因为我们所教的学生千差万别,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孩子,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成功,鼓励学生冒尖,鼓励学生的兴趣发展,使其不断寻找与适应自己的爱好。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为学生提供空间,让他们自由去翱翔,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悟学习意义,感悟学习能力,让他们自由,让他们快乐,让他们畅想,让他们动手动脑,让他们去创新。我们的弹性学习为学生今后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可能,为我们课程教材改革和减轻过重负担成为现实,让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论文作者:饶建洪 王智辉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