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攀升,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加深,因此,围绕节能环保理念就衍生出了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围绕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展开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发展;影响
引言:我国科技水平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实现了从个体农业经营到现代化农业经营的顺利过渡,但是,农业的发展也给生态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除了要保证粮食的产出量和供应量的稳定,还要确保农业食品的安全性,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增加农作物产出量的同时严格把控农业的生态平衡问题。虽然我国的地域广阔,占据了一定的地势优势,但由于耕地面积的分布有限,这就需要政府以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来逐步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弊端
1.1欠缺准确的认知和有关政策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生态农业本身的规范标准不全面,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虽已将生态农业发展归入其中,实际上却欠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缺少具体的条例来规范生态农业发展,相关部门的构建也存在一些弊端。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管控力度薄弱,欠缺强有力的支持,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由于农业延伸出来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因此某些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
1.2经营方式分散不集中
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经营的分散性特征严重拉低了其产业化水平。针对具体的区域范围开展生态农业,才可以高效的优化生态系统,使其发挥最大的实际效用,以此促进生态农业的整体效益。针对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生态系统,其除了产量有限,规模有局限性外,还存在潜在的风险,由于各行业和部门间欠缺一定的协调性,也导致了生态农业整体收益偏低。
1.3生态农业的文化性能较低
生态农业除了具有生产等实际效用外,还具有文化等多方面的性能特征。现阶段,由于生态农业的服务性能没有充分发挥其实用价值,文化性能也存在被忽视的情况,有关部门的目光仍局限在对农产品的数量要求上,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农业的进步。生态农业的文化性能无法正常发挥,会阻碍我国生态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严重限制了我国生态农业生产领域的拓展。
二、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战策
2.1完善认知和具体举措
围绕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后盾。结合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三者实施比较,生态农业归属于高品质的农业生产,虽然与其他农业认知存有一定的相似处,但同时也具有差异性。通过对其他高品质农业的认知,可以有利于完善生态农业的认知和相关举措。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挖掘生态农业的自身优点,完善具体的规范条例,遵循统一标准实施规划,以此达到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
2.2加强产业化发展
针对我国传统的土地制度以及无法满足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要对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施改革,其改善措施主要有:首先,必须构建完善的土地流转法,在保障农民的收益权、转让权不受侵害的同时,提升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其次,不妨运用“组织农民”的方式,来推动农业生产的进步。通过股份或者合同的方式,培养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意识,让全部的农民都拧成一股绳,通过不断拓展农业领域,扩大生产规模,将各种技术、物流、服务、营销策划和生态理念融合起来,构建一个庞大的系统网,以此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
2.3深入发掘生态农业文化
针对生态农业文化的深入发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为了明确生态农业文化,就要求有关部门针对各种渠道实行筛选,通过寻找适宜的生态农业文化,达到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的,以此优化生态农业的副产品,构建完善的生态农业文化体系。结合当地具体的地理地势、历史文化背景等内容实行全面深入的发掘,透过当地特有的人文特质,深入探索出当地农产品的文化深意,以此达到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有机农产品。
2.4加强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
从宏观角度来看,要实现生态农业健康发展,使农业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加强生态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通过相关优惠政策全面保护生态农产品市场。在制定优惠政策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重点考虑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大力支持生态农产品出口和出口,提高土地流转效率,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规模经营试点,不断扩大集约农业经济范围,在西藏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此外,要完善生态农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优化生态农业相关保险机制,根据实际情况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生态补偿。针对不良的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应通过完善水利水电设施维护机制、控制乱采滥造、加强生态农产品质量审核等规章制度的约束,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监测和监督。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保障,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可以完全消除。
2.5发展农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产业融合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在新常态背景下,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促进西藏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的利用效果,不断提高农用地产量,同时拓展农民增收的途径。因此,在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发展,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加强农业与旅游、文化、卫生产业的有效互动,通过发展新的农业业态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的转型升级。第二,培养主业。在推进农业生态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政府应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加强对新农业企业实体的培训。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内容和课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通过培训过程中的系统理论教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大力推进农业生态经济转型。第三,发展生态旅游。西藏是旅游宝地,生态旅游是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生态旅游可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基层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生态旅游主体应加强自身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优质的服务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游客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同时,要加强农村风俗文化的传承和建设,进一步丰富农业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三、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科技水平的稳步攀升,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针对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必须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政府给予必要的农业资金支持,通过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的合理运用,在相关条例的规范引导下,逐步提升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论文作者:曲珍拉姆
相关期刊推荐:《农家参谋》(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服务农家发展的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政策法规、农资市场等。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