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针灸科患者的护理原则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20-12-15

  针灸科指的是以针灸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科室,其主要针对的是在针灸治疗方面具有较好效果的疾病,包括有面瘫、中风、头疼等,在西医院中,其一般归为康复科。为保证针灸治疗的效果,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应配合高质量护理工作。以下介绍针灸科患者护理原则,希望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帮助。

针灸科患者的护理原则

  患者入院时,应立即观察其身体以及病情情况并将其护送至对应床位。如患者年龄较大,或者是存在中风情况,亦或是肢体运动存在障碍,应注意为其提供更为方便的床位;且及时检测具体的患者身体情况,包括血压、脉搏以及体重等,做好详细记录并告知医师。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并向其介绍医院规章制度。

  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与康复环境,保持病房整洁,无噪音影响,且空气清新、流通性良好,同时根据患者身体适应情况调整温度以及湿度。除此之外,进行治疗时,为充分尊重患者,避免其心理不适,应设置有屏风遮挡。

  一般情况下,患者初入院时,为及时了解患者身体变化情况,需要以3次/d的频率测量患者体温、脉搏以及呼吸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其中,如检测发现其体温高于37.5℃,则应设置为4次/d,如体温等于或者高于39℃,应每间隔4h测量一次。后续经治疗后患者身体好转,可适当降低频次,一般为1次/d,除此之外,还应每日记录大、小便情况1次,且每周进行1次体重测量。

  在医生对患者病情分级后,护理人员应按照分级情况以及医嘱内容开展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应在24h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三大常规标准包括有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大便常规,其需要护理人员在24h内有效收集患者血液、尿液以及粪便标本。

  应安排好查房制度,经常巡视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疾病情况,以及生活作息、饮食、睡眠、情绪情况,解答患者疑惑,使其以更积极的状态接受治疗。

  医务人员应综合患者病情情况、喜好等设置对应的饮食方案,以保证患者具有一定的食欲且利于病情康复。

  针灸治疗前后应密切关注患者身体情况,包括有神志、面色等,如发现其存在体温异常、脉象异常以及面色异常等情况,如较为紧急可先进行应急处理而后报到医生进行详细诊断与治疗。针灸治疗过程中应观察患者身体反应,如存在晕针、弯针的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

  针灸治疗前,应告知患者针灸的流程、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应,使其做好身体、心理准备,指导其调整至较为舒适且利于针灸治疗的体位;针灸应避开皮肤存在溃疡、皮疹、感染以及存在肿瘤的部位;且如果针灸部位为胸、背以及腰部,应注意控制深度。

  相关知识推荐:针灸临床杂志审稿周期是多久

  单次治疗完成后,应做好记录,包括治疗涉及穴位、时间以及身体反应等内容,并应获得患者签名;同时应严格进行针灸相关工具的清洁以及消毒处理,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艾灸治疗时,应实时观察艾条燃烧情况,注意其与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出现烫伤、灼伤情况。如艾灸后检查发现有局部气泡的情况,泡较小时可不进行处理,泡较大时应抽出其中液体并用消毒纱布覆盖,以避免磨破,减少患者疼痛,并降低感染风险。

  一般情况下,施灸后,患者应注意避免当风,做好保暖。所以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穿戴好医务。

  通常情况下,针灸科治疗中也需要应用一定的药物作用,医务人员应在明确患者身体情况后,综合针灸治疗情况,合理设计服药方案,包括有频次、剂量、温度以及方法等,且应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后身体反应。

  对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医护人员应指导并协助其进行对应康复锻炼,以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患者确认出院时,医护人员应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其出院后护理以及疾病防控方法,以改善其出院后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针灸科护理内容较为繁杂,但总的来说,即以患者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其合理需求,保证其身体、心理舒适度,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除此之外,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除医护人员外,护理还需要患者及患者亲属配合。——论文作者:杨旭梅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