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言,最主要的是发挥了美术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课中的鉴赏旨在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缓解目前的鉴赏课堂现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本文围绕现存在的问题与审美意义,谈谈如何增强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方式单一。只是采用讲授法单纯地照本宣科,抑或是过于主观地强调自己的鉴赏观点,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只重视一味讲解,没有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渐渐失去审美体验,过于机械。其次,学生感兴趣的范围过于狭隘,每个人只专注与自己喜欢的领域,但凡涉及自己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便会失去对课堂的兴趣,在交流与互动中也难以拥有自己的审美体验与想法见解。再次,教师评价学生在鉴赏课中的方式也过于主观,或是教师根据个人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打分,或是教师只针对一次考试成绩的表现而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自己的审美判断与审美体验。纵观以上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意义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审美体验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会通过现实审美和艺术美来打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而鉴赏课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将其融入审美体验有着重大意义。
(一)培养审美心理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趋于平稳,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更加渴望可以通过鉴赏中的审美体验来缓解自己的疲劳。一方面,通过审美体验可以使学生了解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世界的探索与兴趣,并通过审美体验来缓解学习压力,使学生重新恢复精神[1]。
(二)增强鉴赏意识学生审美体验的培养,有利于鉴赏意识的增强,基于此,中国艺术市场也会得以健康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和文化自信也将加强。审美体验可以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艺术,形成人文素养;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获得多种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能受到多种情感教育,更好地感悟生活。
三、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谨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增强审美体验,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引导学生的审美正确方向即可。
(一)在教学中,基于学生兴趣教学从心理上来说,兴趣是学生愿意接受某种新事物的起点与动力。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据此,才能有效教学,提升人文意识。在此基础上,可以有两种方法应用:一是学生感兴趣什么作品,就将此作为教学内容;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导学的桥梁。而前者由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教学内容重合率较低,所以不如后者容易实施[2]。将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引入,更容易符合教学目标,又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求知欲。学生兴趣的来源十分广泛,而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也是一个以满足不同的人的审美需求的作品,所以此时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学生兴趣的调查,找到两者的共通性,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利用。比如在介绍《梵高的自画像》这幅作品时,教师会在事先了解到学生喜欢听课外故事,就可以从梵高的传奇生平讲起。以及他为了完成一幅自画像不惜割掉自己的耳朵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这幅作品的感同身受的认识,也更容易引发学生对于这幅作品的审美体验,更加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在课堂中组织师生交流,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教师主观在美术鉴赏课中,学生是鉴赏的主题。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才是教师在鉴赏课中让学生融入自己的审美体验的正确做法。而为了避免教师主观,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方式。基于此,可以组织两种教学方式:一是辩论;二是小组交流。而在鉴赏课中开展辩论的意义就是“对观点的共同探讨”。教师摆出一幅鉴赏作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存在不同观点,不同看法,并且让持有不同想法,甚至向左见解的同学在课堂上自由讨论,这么做不仅有利于两位辩论的同学的审美体验的成长更有利于让旁听的同学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见解。如果教师能采用这类“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展开教学,会使学生在课后感到收获颇丰。而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就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里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力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自我展示阶段让自信勇敢的同学大胆表示,搜集信息活过程让仔细诚恳的同学发挥作用,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说,首先应该是让学生自学,然后才进行交流。
(三)走出审美舒适,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还课堂于学生正因为“感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才需要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而不是专注于感兴趣的一种方向。而审美体验的来源,正是来自这些多种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不同主题的美术展,以及布置给学生在课下观看和鉴赏背景有关的文学书籍等方式来拓宽学生的求知欲。多去参观不同的展览,可以激发学生对不同种类艺术作品的求知欲,展览种类的大而广,可以涵盖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在不偏离自己的兴趣角度的前提下,适当丰富自己的兴趣广度。而参观展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伴随审美体验一同进步。艺术又是一种文学形式,让学生多了解有关社会风貌、生产发展、社会思潮、地域特色等多方面内容,才能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关注的兴趣点。只有感兴趣的内容广泛了,才可以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思路。
(四)采用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方式,形成审美判断学生的反思是审美课堂中形成审美体验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最重要的是避免教师的主观评价。在鉴赏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记录成长档案等方式,突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3]。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示,提倡教师采用学生互评、自评以及教师对学生评价等多主体评价的方式,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教师一人在课堂中的主观话语权过重,评价的成绩也会公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审美判断的感受,使学生结合多主体的思维,开拓思维方式。而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教师通过记录学生在鉴赏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包括资料搜集,听课过程,小组互动交流过程,参观展览经历等,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发展潜能及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课程,学生亦可通过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来自主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完整的审美判断。
四、结束语
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有着重大的意义,而针对现存的现状,教师应该突出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交流,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教学,以期为学生营造一个敢说敢想的鉴赏课堂,充分培养他们的审美体验、创造想象力,为培养国民素质与文化自信作贡献。——论文作者:李怡婷
相关期刊推荐:《美术教育研究》创刊于2010年,由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主办的,是一本集美术、教育、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月刊。该刊以文化交流、美术教育、学术研究为主旨,倡导科学、自然、人文相结合。本刊的创办为美术、教育、研究工作者及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