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高校土壤农化实验教学微课应用

分类:教育职称论文 时间:2020-11-12

  【摘要】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成功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更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热情的提升。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土壤农化实验教学更加枯燥乏味,教学方法陈旧,而微课教学方式的引入可以通过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教学应用,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更好地掌握高校土壤农化实验教学,通过合理的教育而引导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最终实现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推动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高校土壤农化实验教学微课应用

  【关键词】微课;土壤农化实验教学;农业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壤,而土壤农化实验则是对土壤、肥料以及植物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的实验方法,具备很强的应用性和技术性。对土壤农化的分析需要立足于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仪器和技术,实现对土壤农化的科学分析。土壤农化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效果,采取微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工作。笔者结合当前高校土壤农化实验微课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优化微课在高校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效果。

  1微课在高校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现状

  高校的土壤农化实验教学工作需要立足于对土壤、农产品检验、肥料以及植物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且所涉及到的知识范围较广,在学科中也相对重要,属于农业、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传统的土壤农化实验教学主要通过课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课下进行实验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无法深入理解土壤农化分析中的具体抽象的环节,学生也只能依靠机械的模仿实验进行操作,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缺乏深入的思考,无法达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随着高校课时的不断减少,教学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完成土壤农化分析及实验的相关教学就成为当今高校教师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油然而生,微课属于在线视频教学的一种,在微课中,教师依托于教学视频针对性地对土壤农化实验中涉及到的关键点进行重点录制,通过教学片断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看到土壤农化实验的关键之处,通过互动沟通加强教学的效果。整体来说,目前所录制的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视频整体都偏短,主题范围小,更注重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实现整个土壤农化教学效果的提升。微课更适合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个性化点播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相关期刊推荐:《农家参谋》(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服务农家发展的刊物。本刊始终坚持“面向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办刊宗旨,不遗余力地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最新的致富信息,培育出了一批种植、养殖高手和市场经营能手,无数读者在《农家参谋》的指导下,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成为至富带头人。

  2高校土壤农化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土壤农化实验教学本身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科学性以及生产性,在课程中以实验操作为主,旨在通过合理的教学工作达到学生对土壤的了解和改良的能力,以此满足相关植物生长的需要,强化土壤质量的转化效果等。但是当前高校土壤农化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1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

  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教材多年来更新性差,内容陈旧,教学内容偏向于理论性,导致在教学中难免给学生留下晦涩难懂的印象,很多抽象的概念也无法和实验教学实现很好的融合,导致教学理论和实验脱节,无法有效激发大学生对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上也无法获得良好的互动,过于陈旧的教材内容对学生对土壤农化实验的学习带来阻碍。

  2.2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高校土壤农化实验教学多年来一直采取课堂教学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枯燥的知识,导致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瞌睡的情况,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提升课堂实验的效果,也无法启发学生参加到师生互动的交流中。

  2.3理论和实践出现脱节

  土壤农化实验的学习需要在牢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展开,但是一直以来,很多高校对土壤农化的教学工作更偏向于理论的教授,并不会注重实验的实践教学,导致学科教育的目标最终无法达成,也无法合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2.4实验教学模式落后

  很多高校对土壤农化实验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上课的时候教师会在板报上写明实验的目的、步骤及原理等,并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则是根据实验步骤进行简单的操作,对于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道理却不甚了解,导致学生参与土壤农化实验教学处于被动的形态,而且实验考核的单一标准仅仅是实验的结果,这直接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掘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校土壤农化实验教学利用微课的应用探究

  土壤农化实验教学中,实验室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以及理论实践的脱节,导致一直以来土壤农化实验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伴随微课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兴起,可以将微课合理利用提高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启发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如果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微课视频的发布,让学生可以对微课视频进行提前的预习和准备,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通过课堂学习实现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很多高校通过微课的引入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影像资料和图片资料,紧密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专门制作供学生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提前了解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步骤、原理等,比如在土壤质地的分析方面,要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比如土壤颗粒的基本构成内容等,同时要引出土壤农化实验相关的公式、原理等,通过具体的公式、指标等,结合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录制,提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课堂教学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

  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改进需要有具备启发和引导意义的课题展开,通过改变以往灌输式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合理激发学生的思考及自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土壤农化实验的具体内涵及原理。可以通过围绕某个具体的土壤农化的实验环节进行讨论和优化,对该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具体讨论并纠正,实现师生较好的互动效果,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知识面的扩展,深化学生学习土壤农化实验的效果。

  3.3强化课后的研讨和反馈

  教师可以将微课的教学方式作为课后的辅助教学的方式,重点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点问题,或者对重点问题进行温习和内容的扩展,丰富学生的知识点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对于土壤农化实验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利用微课的网络平台与学生们进行课下的互动交流,可以结合土壤农化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开展网络测评,了解学生们对土壤农化相关知识以及实验操作原理具体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们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结合测评的结果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问题。

  4结论

  总体来说,教师在进行土壤农化相关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通过同当前农业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借助微课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对土壤、农业等有清晰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土壤农化理论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获得土壤样本,并带到实验室进行农化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同理论知识的结合,最终实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通过课前启发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课中强化师生互动,课后完善研讨和反馈,三管齐下,共同促进微课在高校土壤农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学农、爱农和为农,并最终服务于“三农”。——论文作者:谷蕾 崔宏伟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