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编辑审校稿件的三个基本功

分类:文史论文 时间:2020-10-28

  摘要:当前,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外在因素成为编辑人追逐的焦点,弱化了内在基本功对增强稿件审校品质的重要性。文中从标点符号、语言文字、遣词造句等三方个面简要阐述编辑人在审校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编辑审校稿件的三个基本功

  关键词:编辑、品质、基本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通信等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产品为人们的阅读带来质的飞跃。大众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多种电子设备进行在线教育、网上阅读和职业学习等。许多出版社也相继推出电子版的图书、期刊和报纸,满足读者数字化阅读需求,进而不被市场淘汰。作为编辑人除了要学会运用外在新技术进行稿件编校外,还需要不断强化内在基本功,把稿件做深做细做精,持续推出有品质的产品,在数字出版时代抢占机遇。

  一、编辑基本功对稿件品质的重要性

  万物互联,全息媒体也不能替代读书,出版人读书如同厨师做菜,自己不爱吃,别人自然也不爱吃,做的书也就没人读。[1]出版业是国家的文化产业,对社会大众具有导向责任,生产的出版物要把读者对高品质的精神需求贯穿始终。历来名篇名著皆有编辑人的身影,孔子编辑《六经》讲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吕不韦编《吕氏春秋》重在“不尚空言、择而采之”;萧统编《文选》旨为“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正所谓,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出版物,任何出版物一经问世便是作者与编辑者的共同作品,其中深深打上了编辑的烙印。[2]对出版物而言,品质反映的是编辑人的职业精神和心灵价值。编辑工序有“六艺”,其中审校尤为重要,决定了出版物的品味与质量。

  正因如此,作为编辑要坚持先进文化导向,紧贴大众生活实际,生产符合时代发展的出版物;要坚守职业道德,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断筑牢工匠精神;要坚定品质信念,追求卓越目标,向读者奉献精品力作。当下许多书刊报里的文章在标点符号、语言文字、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这与出版物的品质要求显然不符,展示不出编辑人该有的基本功,更谈不上竞争优势。

  二、编辑审校稿件过程中存在的基本功问题

  有的同行认为编辑是“裁缝匠”,编辑工作“人尽可为”,基本功可有可无,不用花太多心思;有的同行虽然觉得基本功重要,由于工作和生活中的诸多琐事,放松了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实际上,基本功不扎实,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低级错误,会严重影响稿件的品质。

  (一)对待标点符号缺乏慎微意识

  一些编辑在标点符号使用上缺乏慎微意识,因为“小”而不去重视,分不清类型区别、弄不明管辖范围、搞不懂使用情境。如“××指出”后面的标点符号常见使用就有三种情况:一是“指出+逗号”;二是“指出+冒号、双引号”;三是“指出+逗号、双引号”。再如,笔者曾读到这样一段话“××负责:①××组织协调,②××统计分析,③××数据信息;××负责:①××摸排管理,②××餐饮保障,③××配发器材”。这段话的创作者就犯了冒号套用冒号的错误。上述情况如果不对语境认真分析,极易出错。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讲到:“标点符号是文字里面的有机的部分,不是外面加上去的……每一个标点符号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它们是另一种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可见,标点符号虽小,但不是“微不足道”,而是“大有味道”。

  (二)对待语言文字缺乏训诂意识

  今人在创作时有两个习惯:一是引用古代经典文献来给说道明理;二是把现代汉字拆解开来以形索义。两种习惯形成的结果是:要么用对了作品添彩;要么用错了贻笑大方。这实际上是缺乏训诂意识的表现,缺乏对先贤作品应有的敬畏之心。训诂是用当代的语言来解释疏通古代的文献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生僻难懂的语言的实践活动。[3]编辑在审校稿件时遇到引经据典和以形索义的情形,就需要用到训诂学里的知识。实际工作中,编辑人有的是“半路出家”,所学专业不尽相同;有的是专业出身,所学知识局限性较大。训诂学对于一些编辑而言是陌生。

  (三)对待遣词造句缺乏平实意识

  有的作者在创作作品时,乐于找拮屈聱牙、生僻难懂、晦涩艰深的字词,以此来堆砌语句;有的作品,通篇道理讲的很多,生活却联系较少,看似写的很有内涵,实则读着让人犯困、听着让人入睡。一些编辑在审校类似稿件时往往缺乏平实意识,将其奉为上品。殊不知,编校出来的作品放到读者眼前,没有几个人能全篇读下去,让人记住东西不多。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流传至今且耳熟能详的句子、篇章,用的都是极为常见、极为简单的字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等等,这些广为传诵的诗句中用到的字和词没有难写的、没有难记的。

  三、编辑增强审校稿件基本功的建议

  (一)掌握标点符号的应用方法

  标点符号具有分清层次、停顿语气、表达感情和突出语意等作用。编辑需要依据所学对作品中的标点符号进行审核、校对,并做出适当的增、减、换、改。增强审校标点符号的基本功,编辑可在三个方面多努力。一是吃透新国标文本内容。加强对新国际中点号、标号和符号使用方法的学习。依据标准来审校稿件,做到有理、有据、有规。二是借鉴权威文本范例。文本范例可以来自著名作家写的小说、新闻媒体发表的文章、大型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等等。当然,在借鉴时要弄清文本范例的出版时间,应以新国标之后为准。三是参考标点符号解释类文本。审校工作中,有时遇到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在新国际找不到答案,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广泛参考对新国标解释说明的书籍和文章。

  (二)储备必需的训诂学知识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简化字,是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制定《简化字总表》后才开始推广的。“以形索义”方法限于较为古老的文字,现代字不具备该功能,硬拆只会误解字义,将人引入歧途。编辑要储备一定的训诂学知识,避免因对作品中的古汉语和成语典故理解不准确而造成用字、用词不当,影响表达效果或出现“硬伤”。首先,要有训诂意识。俗话说“意在笔先”,凡事先树立意识指导,然后再付诸实践。在审校稿件时,遇到引经据典、拆字释义情况,要认真对待、反复核查,看用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上下文的语境。其次,要主动学习。编辑人是“杂家”,要有随时学、终身学的理念。现在,互联网上的职业教育服务平台很多,编辑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弥补在训诂学方面的知识短板。再次,要学以致用。训诂方法有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据文证义、析词审义等,在解释文字意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编辑可将学到的训诂方法运用到审校稿件过程中。

  相关论文推荐:如何提升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策划意识

  (三)持续锤炼炼遣词造句的能力

  编辑锤炼遣词造句的基本功,需要在三个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有“实”的品格。编校的词、句要力求精干凝练,把字词放在句子的合适位置,完美的表达出真情实感。在这方面,古人有很好的例子值得借鉴。如:言为心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言之有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言之求精,“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二是要有“篇句观”。编辑在审校稿件时要先通读几遍,心中得有“无篇无句是下品;有篇无句、无篇有句是中品;有篇有句才是上品”的评判标准,确保编校出来的稿件能让读者有所读、有所悟、有所得。三是克服用语晦涩习惯。用常见的字、词组成简洁的语句,凝聚成篇,于平淡中见神奇,写出“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无”的句子、篇章,就是好文章,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论文作者:刘作晶 刘柯宏 李葱葱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