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讲,学习法律对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法律知识的教授,使学生法律意识逐渐得到提高。针对目前的情况来讲,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这一情况的出现对法律教育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就对高校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法律教育;问题;对策
法律教育是大学教育重要一环,是高等学校针对所有学生进行的关于法的理论和法的应用以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教育以形成基本法律观念的实践活动。在我国走向依法治国的新世纪里,加强高校学生法律教育十分重要。
1、法律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这个目标的实现在有赖于全体社会成员法律素质的提高。《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全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计划》中也将“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作为普法教育的目标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主要的后备力量,其法律素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全民的法律素质,其法律素质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的影响。因此,高校法律教育将直接影响我国法治目标的实现。第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自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和走向完善。而市场经济要求法治,良好的法治状态是发展市场最好的催化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用法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要意义。第三,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需要。自古以来,我国有着人治的传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君权神授的思想深入我华族内心。虽然自辛亥革命以来,王权体制被打破,法治思想不断传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制不断健全,但人治思想依然在国民心中留有很深印迹,国民法律意识较为淡薄。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的希望和支柱,其法律意识的牢固与否,对于全民的法律意识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高校学生实施良好的法律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有效措施。
2、高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影响要素
2.1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
在当前高校教学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法律教育实效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历史原因的影响,而其主要体现在人们法律信仰的缺乏和文化发展的严重不足。公民文化是法律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的质量会对社会法制水平有重要影响,而公民文化主要是从主要是从思想环境与社会制度中产生,并且和民主政治文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公民的法律信念是在长期的实践和学习中形成,是对法律的一种崇拜感和信服感。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经历的历史较长,封建社会距今结束也仅仅是一百多年的时间,传统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传统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也对人们有重要影响,要想使这种现状得到有效改变,就需要做好法律教育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共鸣的思想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扭转,但是人们对权利的渴望仍然十分巨大,有着权大于法的思想。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律信仰,为高校法律教育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2.2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社会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高校在进行法律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较好社会环境作为支持,在这种状况下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生的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就高校的法律教育来讲,其实效性和道德环境之间有较大联系,道德环境的好坏会对学生三观的形成造成最直接的影响,而不好的道德环境,则严重影响法律教育的正常开展。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渐推进,我国涌入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思想,传统的思想理念正遭受严重冲击,在外来思想中,除了一部分优秀思想之外,也存在着大量的腐朽思想,这严重阻碍了高校法律教育的有效开展。同时我国的法律环境中也有很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立法与执法上,立法与执法在一定程度上和社会发展存在脱节,腐败现象严重,人们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人们对我国的法制化建设逐渐失去了信心,影响了法制建设的整体进程,同时因为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学生在学习法律时的积极性不高。
3、高校法律教育的有效方法
3.1努力提高高校法律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对于一名刚进入法律领域、对法律几乎一无所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像是黑夜中的指路灯,引导着自己逐渐走向光明。那么,如何提高法律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第一,对高校原有的法律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考评标准。高校原有的法律教师是提高法律教育水平的基础。学校要组织人员对法律教师进行定期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授课能力。除了定期培训之外,学校应该针对课程设置提高原有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规定教师授课必须具有创新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创新性是指对授课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不采用旧有的套路,将自己总结的新思想、新内容融入教学中。理论性是指教师授课必须严格规范,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要有学术性。实践性是指教师要将课堂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将理论知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不能空谈理论。第二,引进优秀法律工作者。学校应列出满足法律教师需求的招聘要求,提出优厚的待遇条件,吸引更多优秀的法律工作者前来应聘。
3.2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现行的“思修”教材比较偏理论性,而高校开展法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储备,更要具备能够把所学法律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而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的。事实上,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用法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开展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找法能力;组织“模拟法庭”活动,由老师指定案例,学生通过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可以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通过模拟庭审现场可以提高自身灵活运用法律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活动,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在丰富阅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与人交流的能力。学法是前提,用法是目的,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是学生法律素质提高的表现,也是当前高校法律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3.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作为大学生法律教育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场所,高校应坚持依法治校,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高校各项活动有序进行。首先,在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学校师生意见,尊重和保障师生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体现依法治校的民主性。然而,只是制定了规章制度还不够,还要确保它们能够得到贯彻执行,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人人都严格照章办事,不搞特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监督机制,实现信息公开,将学校各项活动、信息等暴露在阳光下,保证实现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有效监督。再次,要完善校园纠纷解决机制,可以在校内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学生维权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并配备相关专业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最后,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还应定期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法律知识与法律素养培训活动以及校园法制宣传活动,尤其要重点加强关于教育法、行政法、劳动法以及教师法等与教职工教学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
相关知识推荐:提高论文发表几率技巧
4、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教师可以得知,在当前大学法律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通过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丰富现代大学法律教学体系。作为大学教师,要认清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入探寻,积极反思法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满足现代法律教育发展需求,提升大学生的法律学习活力,引领现代教育发展,真正实现教育效能的全面提升。——论文作者:严伟岐 邓灵勇 李昶基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