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职业学校德育课考核方法教育学论文范文

分类:教育职称论文 时间:2014-03-14

 

  论文摘要:考核是整个德育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形式上要做到多样化,内容上要突出能力培养,评价主体要力求多元。

  论文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课,考核方法,改革,教育学论文范文

  当前,德育课教师不仅需要知道考核形式要多样化,考核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考核内容要淡化识记、突出能力培养;更要创新实践载体,使考核改革由理念变成现实。教育学论文范文《烟台职业学院学报》是由烟台职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标准号CN37-1444/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382。本刊主动强化期刊的角色意识,以引领职业技术及高职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己任,努力使期刊融入职业技术研究之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积极关注地方经济建设、社会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发展,人民的就业。

  考核形式:由一种变为多种

  传统的考核以试卷测试为主,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一年半载,“成果”就集中在用时1~2个小时的考试上。对于这种形式的考核,学生应对有策——划重点、背重点,但学习过程漠然无趣,学习结果既无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也无助于能力的提升。针对这类考核的弊端,专家提出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究竟哪些考核方式适合《哲学与人生》课程呢?

  (一)试卷测试仍需要

  试卷试题类考核方式主要有闭卷和开卷两种。职业学校德育课要不要闭卷测试呢?笔者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基本知识和原理,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是培养学生情感和能力的载体,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必须了解和掌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明确了两个层次的“认知目标”,分别是“了解”和“理解”。“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有专家认为,既然职校生入学分数不高,记忆力、理解力一般,没必要再用闭卷考试为难学生。但如果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原理都不知道,不理解,又能拿什么来解决问题呢?所以,虽然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依然要坚持突出“双基”,而“双基”就是闭卷测试的主要内容。当然,考虑到职校生的实际,闭卷测试的广度和深度都要严格遵照课程标准,题目不宜大,题量不宜多,应坚持学完一个单元,就复习、测试一次。

  开卷考试是职业学校德育课常用的考核形式,其惯常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抄书”独立完成一份试卷。这样的考法,既解决不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和兴趣的问题,也实现不了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感的教学目标。如果说闭卷考试重在让学生记住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开卷考试则要检查学生独立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所以试题宜以选择、判断、分析型的为主,运用的知识之间可有一定的跨度。

  (二)灵活运用多种形式

  除试卷试题类考核外,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策划专题小报、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表演以及面谈等都可以成为德育课的考核形式。除对以知识检测为主的考核闭卷笔试外,还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紧张、热烈、充满挑战的氛围中完成测试;对思想觉悟、情感体验要求较高又难以量化的“人生观”部分,则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面谈的方式进行考核;若要全面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综合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如期末考试时,笔者所在的教研组教师在对任教班级学生进行一次笔试的基础上,准备了四套情景演绎方案,分别是诗歌赏析“品”哲学、小品演绎“话”哲学、歌曲串联“释”哲学、唇枪舌剑“辩”哲学。学生抽签决定题目,抽到相同题目的学生编成一组,自选组长。考核的具体要求是分组进行才艺表演,并运用所学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浅谈学习感想,最后形成课题报告。这样的考核不是一个人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的,而需一个团队精心策划,准备一个阶段后才能完成。这种考核时间虽然长,过程虽然复杂,但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改变学生对哲学学习和考试的态度。

  考核内容: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改变“知识本位”,确立“能力中心”,是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同样,德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必须围绕考查能力及促进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个根本来展开。

  (一)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充满了哲理,生活是开放的哲学教学资源。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考核,教师都要有意识地把生活世界引入书本世界,使五彩纷呈的生活成为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背景材料。教师既可以选取案例让学生分析,也可以列举是非让学生判断,还可以结合事例让学生选择。如可以用人们见面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吃了吗”、“下海了吗”,到20世纪90年代的“跳槽了吗”,再到近几年的“买啥股票了,赚了吗”等问候语的变迁来检测学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知晓、理解和运用情况。类似的由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具体事例构成的情境题不仅考查了知识,而且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德育课考核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二)结合专业实际,促进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提高

  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以往,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只考虑年级、层次的不同,而很少考虑专业类别。事实上,不同专业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不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也有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不仅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还要求“因材施考”。如同一次开放性的期末考核,针对房地产管理系学生必须具备一定观察、检测、分析和形成报告的能力,教师布置给该专业学生的任务是:调查某一社会现象,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并撰写小论文;信息系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图文设计和编辑能力,教师要求该专业学生就某一哲学原理制作一份图文并茂、排版新颖的电子哲学小报;旅游系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教师要求该系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蕴含哲学原理的“小品演绎”、“诗歌赏析”、“歌曲串联”、“辩论赛”等。实践证明,这类凸显专业特色的考试融通了专业课和德育课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而且强化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评价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指出“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可见,评价主体不仅限于德育课教师,学生、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都可以参与到德育课评价中来。评价主体多元化是考核形式多样化和考核内容能力化的必然要求。

  (一)学生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成为考核评价的主体。如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在每次非试卷类测试前,都要围绕测试的主题,根据学生专长,成立由5~7名学生组成的考核小组,如才艺表演考核小组、小论文评审小组、小报评审小组等,教师给出指导性意见,小组成员商量打分,分数以一定的权重计入总分。学生作为考核主体,对他人的作品、表演进行评价的过程,本身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因此,学生参与考核,能增强主体意识,激发学习热情,促进相互提高。

  (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不仅指德育课教师直接给任教班级学生成绩,而且包括邀请其他科任教师给学生的表演或作品打分。如上文提到的讲授旅游系哲学的那位教师,在学期末邀请班主任、语文教师、音乐教师、相关专业教师和自己教研室的其他教师担任“哲学考试汇报演出”的评委,对学生的现场表演自主独立打分。更多教师参与集思、写、说、演等于一体的开放性考核,既能体现评价的公开性,又能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从而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准确、公正;而且有利于整合各科教学资源,为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服务。

  职业学校虽然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但课程考什么,怎么考,依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因此,考试不仅是手段,还是一个把学生引向何处的方向性问题。考核是整个德育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没有考核方法的改革,课程改革就不完整、不彻底,如果这一环节的改革滞后,很有可能使整个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