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筹划日益重要,会计政策日益完善。这就需要财务人员适应新形势,融会贯通各种会计政策在税收筹划中的运用,两者的关系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分析了企业涉税事项中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税收筹划产生的不同影响,并提出如何选择最优会计政策,以降低税负,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关键词:会计政策;政策选择;税收筹划
一、税收筹划与会计政策选择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也叫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通过对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的合理安排与筹划,尽可能达到税负最轻或最佳,实现企业税后利润及现金流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活动。纳税筹划具有合法性、事前筹划性和目的性。
(二)会计政策的概念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我国的会计政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会计政策,如会计期间的划分、记账货币、会计报表的构成和格式等。另一类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如具体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一经选择,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具有选择性、强制性和层次性。
(三)税收筹划与会计政策的关系
税收筹划与会计政策关系密切。由于可选择的会计政策以及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可执行的空间。会计政策选择的税收筹划需首先以法律及税收法规作为前提,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下,选择能够节税的最优会计政策,缩小应纳税所得额,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
二、会计政策选择在税收筹划中的运用
(一)存货计价方法对税收筹划的影响
企业存货的发出方法选择,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盈亏状况及所得税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关知识推荐:财务类核刊多长时间可以见刊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要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持续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这样可以减轻所得税;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以避免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从而减少安排资金的难度。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税收筹划的影响
1.折旧方法的选择
企业固定资产常用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和加速法。在纳税筹划中,应选择对纳税筹划最为有利的折旧政策。例如:在非减免税期间,应选择加速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折旧提前扣除,使所得税的税基递延,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从而取得递延纳税的利益;在减免税期间,可以采用直线法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延缓折旧的提取,增加减免税的所得,享受最大的优惠。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权衡两者的利益,再对折旧方法进行选择,以保证税后利益最大化。
2.折旧年限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选择法定最短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提前提取折旧可以获得所得税递延纳税的利益。在减免税期间,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延长折旧年限,可以推迟折旧的提取,增加减免税的利润,实现减免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如果预测在减免税期间,盈利较少或亏损,应采用缩短折旧年限的纳税方案。
3.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选择
固定资产的残值无法用计提折旧的方法补偿,所以计提折旧时要将残值从原值中扣除。企业应合理预计净残值率,净残值率的大小会影响折旧额,从而影响税额。所以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可在法律界定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残值率,可以增加计提的折旧额。这样既合法,又达到了纳税筹划的目的。
(三)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对税收筹划的影响
1.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选择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备抵法处理坏账。在备抵法下坏账损失的计提方法有三种: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按三种方法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额不同,使得期间费用应税所得、应纳税额各不相同,这就为企业纳税筹划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
采用账龄分析法时,如果采用销货百分比计提坏账准备,不能顾及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中应包含的坏账数额,影响对应收账款可变现净值的正确计量,同时对估计坏账采用的百分比的合理要求比较高。因此,企业应较多地选择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
2.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选择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高低影响利润和税负,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的计提比例。多提坏账准备自然会使企业纳税减少,但运用此政策进行筹划时,也必须注意多计提坏账准备,使税负下降的同时,也会造成企业每股收益的减少,以及股民对企业资金运营能力的怀疑等负面影响。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会计政策选择应遵守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结合企业实际。税收筹划不同于偷税,企业不能为了少纳税而违反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选择必须注意连续一贯。会计政策是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依据和基础,不同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果。因此,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政策一旦确定,就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必须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
(三)会计政策选择应注重成本效益原则。税收筹划也需要考虑筹划本身的成本约束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节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作者:李仙绒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