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土地整治模式探讨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0-08-27

  摘要:我国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行集约节约用地,提出了土地整治的主要任务。现阶段土地整治实践的示范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例如如宁夏重大工程整治沙漠、治理盐碱地上万亩,项目区80%的农田得到保护;吉林重大工程完成了大面积盐碱地整治,实现了碱地水稻连年丰收。自土地整治启动以来为保持我国农业用地总量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现通过本文对我国土地整治中的农村土地整治模式、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进行简要探讨,为改善土地整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土地整治模式探讨

  关键词:土地整治;模式;探讨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现阶段努力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并已进入到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的新阶段。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行集约节约用地。我国于2012年3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国函〔2012〕23号),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五项主要任务:一是统筹推进土地整治;二是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三是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四是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五是加快土地复垦。因此对土地政治模式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地均存在利用率低,耕地比重较大,农村住户布局松散,且规模小,尤其是建设用地中的产业布局区分不明确,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各种地形地貌现象各异,面临的土地整治难度及工作重点不同,因此本文将以农村土地及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为主要分析对象,针对其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改进建议。

  农村土地整治模式

  (一)我国农村土地整治模式现状

  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土地整治,目前已经整治了大量的土地,为保持我国农业用地总量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农村土地整治模式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的统筹发展。我国在进行农村土地整治时,应注重坚持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原则。做到既考虑长远利益,又能兼顾当前利益,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均能持续发展。通过土地整治,保证农用地总量平衡发展,坚决做到不占或少占农用地,控制及引导区域内土地利用区分与结构调整,促进居民与土地与区域合理分布。由于土地利用类型、人口疏密程度、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区域到城镇的远近距离成为影响着区域的土地整治模式的主要因素。因此部分区域的土地整治模式可以分为适应城镇发展型整治模式、农业集中发展型整治模式和生态环境治理整治模式。其中适应城镇发展型整治模式是针对城镇的城郊、城中村、设乡镇政府的村屯等进行。目前该种模式可有效的减轻城镇发展外扩的压力,可采用迁村并点、整村搬迁等方式实现,该种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使得村民向城镇转移,化零为整,有利于政府的集中管理,实现控制占用耕地为目标的整治模式。农业集中发展型整治模式主要适用于生态农业区、平原土地条件较好或者有特色农业发展的农村,将农村土地整治与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利用农村土地整治为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基础,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发展平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主要是用于存在农牧区域分布的区域,一般该区域存在水土流失严重、绿植覆盖较率小等严重问题,因此政府应以改善生态环境光为主要整治目的,可采取完善农田林网、加深耕层,改良土壤等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力。

  (二)改善我国农村土地整治模式建议

  第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突出土地整治重点,坚持做到既考虑长远利益,又能兼顾当前利益,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均能持续发展。通过土地整治,保证农用地总量,政府部门坚决做到不占或少占农用地,控制及引导区域内土地利用区分与结构调整,促进居民与土地与区域合理分布。提高及改善城镇的城郊、城中村、设乡镇政府的村屯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第二,土地整治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在农村整治过程中,因资金缺乏导致项目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因此整合资金渠道是发展土地整治的头等大事。以国土部门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投入为中坚力量,辅之以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的资助,将包括低产田改造资金在内的各种资金,统一支配、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叠加效益。第三,顺应民心,努力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土地整治的目的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的新阶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行集约节约用地。在顺应民心与维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通过采用迁村并点、整村搬迁等方式实现村民向城镇转移,化零为整,缓解减轻城镇发展外扩的压力,引导农村居民由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收入多元化的转变。

  3.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

  (一)我国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现状

  随着国家政府对土地整治的重视,对于我国生态型的土地整治模式理论已经不断深入,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兴起了试点的热潮。依照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共分为三种土地整治模式,分别是平原地区整治模式、丘陵山区整治模式、喀斯特地貌整治模式。其中平原优势在于地势较为平缓广阔,耕种的作业面积较大,并且平整,因此整治工程难度较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势起伏不平,山区由于地势轮廓明显,坡度较陡,非常容易出现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现象,因此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以养、护为主。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较薄,存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等缺点,直接导致无法大规模使用机械化农用作业,田间道路没有形成网络通道,阻碍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可能性。又因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例如水利水电设施等,严重影响了土地整治的充分落实。

  (二)改善我国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建议

  第一,提高全民生态保户意识,倡导农民、生产企业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拒绝过度开发与过度开采,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土地整治工作中。第二,扩大试点项目的范围,加大对现有重点项目的才力、人力等投入,总结经验,推广相似地形地貌的整治,出台相似地形地貌生态整治模式的标准及技术操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两种土地治理模式的简要分析,提出对应的建议,政府、人民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顺应民心、保护各方利益均衡的前提下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深化研究,对于形成我国有区域特色的土地整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作者:雷菁花

  期刊推荐:《中国发展》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理论探索、调查研究、侨海研究等。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