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全过程水质管理与监测能力建设

分类: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21

  【摘 要】水质监测能力是供水企业进行并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就没有完善的全过程水质管理能力。

  【关键词】全过程 水质管理 水质监测

全过程水质管理与监测能力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用水户对自来水水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GB5749-2006饮用水卫生标准全面正式实施,这对于供水企业的水质监测能力和水质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种种原因,供水企业的水质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供水企业,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差异性较大,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政策要求和社会需求。所以供水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需求和能力出发,按照不同阶段目标进行持续的完善和升级,早日实现企业水质管理体系的全面建立。

  一、全过程水质管理是水质安全的核心

  供水水质是供水企业的生命,对供水企业自身来讲,最根本、最核心的路线是建立和完善以水质为目标,实现“从源头到龙头”全覆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给水排水》创刊于1985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读者对象主要是自来水、市政排水、建筑给排水、水与废水处理等行业的设计、科研、教学、信息管理、施工、生产、分析、监测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等,

  对于供水企业来讲,质量目标管理包括质量目标制定和面向各层级部门的质量目标分解两部分。比如:提供管网末梢符合国标的饮用水,以及为实现上述质量目标,各个制水工业过程和输水过程需要达到的过程质量目标。以浑浊度为例,要达到管网末梢水浊度不能超过1NTU的标准,企业要设定出厂水、滤后水、及待滤水的浑浊度分别不能超过设定值的过程管理目标,即企业内控指标。

  过程管理同样也包括两方面的性质,一是分解确定生产过程,即为完成企业的最终质量目标,确定对哪些制水工业过程需要进行管理;二是为实现确定的质量目标而需要实施的计划执行过程进行管理。

  因此,供水企业的质量目标管理建立的基本程序是:以水质安全为总体核心目标,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为水质质量目标管理总体衡量指标;分解水质总体目标,根据制水工艺特点,确定各工艺环节内控目标,并以此建立各部门、个人目标;确定为完成目标所需的资源,考核及奖惩机制;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对工艺及人员偏差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

  总之,没有过程管理的目标和没有目标的过程管理,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的建设包括水质监测设施的建设和水质监测人员能力建设两方面。这两方面都需要供水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经济成本,那么,其建设的意义和目的何在? 首先,企业需要监测水质是否达标。包括饮用水水源是否达标,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是否达标。目的是监测自来水生产的“原料”及“产品”是否合格。但这仅仅是最基础的目的,如何通过目标和过程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达标,才是最根本的的目的。

  建立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的第二个目的,或者说最核心的目的是供水企业将制水工业工程中的水质监测数据作为供水企业质量目标管理及过程管理的依据,为质量管理流程提供考核评估指标,对水厂制水工业进行生产过程的精细运营管理,是实现全面达标及安全供水的核心手段。全过程水质分析监测能力,是供水企业建立并实施质量目标管理体系的基础技术前提,是实现供水水质安全的基础技术支撑。

  三、全过程水质监测分解

  供水全过程水质分析监测能力,按照工艺流程、水质分析类型以及监测层次,分为全流程、全类型以及全层次水质分析监测。

  首先从制水工艺的流程来看,水质监测含了水源监测、净水厂工艺运行监测以及输配水系统监测,这一系列监测过程,我们又可以称之为全流程水质监测系统。

  从监测类型来看,可以分为在线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监测,同时还有便携式监测和应急移动监测。每种类型的监测方法都有其自身特点和局限性,没有任何独立的一种方法可以满足供水企业水质管理体系的要求。比如:实验室监测具有测试环境条件易于管理、仪器设备维护校准良好,符合国家测试标准等优点,但其测试周期长,不适合供水企业精细化运行管理,需要在线监测进行补充。便携式监测适合现场或应急监测。因此几种监测方式结合使用才能最终满足供水企业实现目标质量管理和过程管理的需求。

  从监测层次上,又可以分为班组监测、厂级会议室监测、水司中心化验室监测及各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监测等。

  以上各部分,共同构建成了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的整体理念。

  四、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的实施

  由于供水企业从资金到人才储备等各方面的差异化非常明显,要实现全过程水质分析监测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面临关键挑战、国家相关政策、企业自身管理完善的阶段及资金情况,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1.建立企业自身基本的水质判断及评估能力

  要建立企业水质管理体系,首先要有判断水质是否达标的能力,即检查原料质量---水源水质是否达标;以及产品质量---末梢水水质是否达标的能力。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供水企业中心化验室常规能力建设和基础的移动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常规能力建设按照住建部要求,每个省份至少具有两个具备106项全分析能力的企业,地级市目标为42项常规,县级为每日必检10项的能力。 针对目前水质突发事件频发的现状,供水企业可以配备一些基础的便携应急监测设备,以提升常规应急监测能力。 2.建立基础的制水工艺运行管理监测能力。

  该阶段能力主要应具备:水厂化验室监测、出厂水的在线监测、以及水源水常规基础参数的在线监测的能力。这一阶段监测能力建设,主要是为了使企业可以对进出厂水的水质状况做到初步的实时把控,初步实现企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过程管理。 3.建立制水工艺运行精细化管理监测能力

  该阶段能力主要应具备:水厂运行班组监测能力建设、制水关键工艺关键参数在线监测能力建设、管网在线监测和水源水重点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根据制水工艺,分为:预处理、混凝沉淀、滤池、深度处理、消毒在线监测,并根据在线监测的数据,精细化管理各工艺段的生产运行。另外,供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源水特征设立重点特征污染物实施在线监测,实行侧重性水质预防监测,可有效避免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而管网检测,则可以将水质监测的触角覆盖至终端用户,达到全流程水质监测的目的。 4.建立快速的水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

  供水企业在达到了以上三个阶段后,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常态背景下的监测能力建设。但是,为了因对一些突发事件和不可预知的事件发生,供水企业还需要建立快速的水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 在我国过去的几年中,也发生了一些有负面影响的水质污染事件。由于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急预案加以管控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水源水质预警检测能力,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供水企业的重视和应用。在预警监测系统的帮助下,企业可以对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进行综合预警,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提供时间保证。

  五、结语

  饮用水全面达标、安全供水的目标实现,其核心及根本保障是供水企业建立完善全面的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水质监测能力是供水企业进行并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就没有完善的全过程水质管理能力。同时不为企业水质管理服务的水质监测只能流于形式,只有与企业全过程水质目标过程管理体系服务的水质监测才能真正实现水质监测的意义。

  供水企业根据自身现有情况,逐步完善提高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渐进式、逐步提高水质监测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是现实可行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支撑,建立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论文作者:任静 1 和瑞敏 1 梁政通 2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