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析全方位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与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抽签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的全方位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照组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的不规范操作情况、总体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不规范操作发生率仅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有效率对比来看,观察组的防感染工作有效性高达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即表明,精细化的、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工作,可有效从根本上规避感染源。结论 精细化与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规避感染情况的发生或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良性预后,临床应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管理;骨科手术;院内感染;干预效果
骨科手术后院内感染的成因较多,其中连带性较强的影响因素是手术器械的不规范消毒与使用、手术操作失范以及手术环境等等[1]。且骨科中患者的手术主要进行重建或修复,侵袭性的体现较为强烈,特别是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创伤较大,出血情况严重,因此对患者保证治疗成功的基础上,需严格开展精细化的手术室护理与防感染措施,以切实降低患者造成感染的发生几率及其预后。鉴于此,本院就100例患者,探讨规范化的全方位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与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抽签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性36例,女14例,年龄19~72(45.5±26.5)岁;病程1d~2.3个月;其中,外伤位置:颅骨伤8例,骨盆伤12例,脊柱伤13例,四肢伤17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1~69(45±24)岁;病程1d~2.5个月;其中,外伤位置:颅骨伤5例,骨盆伤14例,脊柱伤12例,四肢伤19例。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不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院内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予以全过程、全方位的手术室防感染的安全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规范手术操作: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定期开展规范化培训活动,核心目的培养起自主性的防院内感染意识,加强全过程的无菌操作避,规范术中操作,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严格控制手术感染。加强手部卫生工作,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频率,最大程度上切实降低致病菌的比例。需划分清洁级别,避免产生交叉感染问题。(2)控制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定期总结可造成感染高危风险的影响因素,此基础上予以强化处理,对患者手术部位进实行安全管理,选择对应的手术操作方式。患者入术室后,首先检查其皮肤是否完整,是否具有药物过敏史、是否签署治疗同意书等。而后根据手术类型以及患者的现实需求,调节室内温湿度,观察患者体征。检查心电监护是否正确连接,静脉通道的通畅性,术中予以心理护理,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手术压力,消除恐慌不安、消极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自信心,有助于保证疗效;术中定期记录患者的出血量与补液量。(3)切口护理管理:术间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检查术中各设备的完整性,再进行消毒效果检验,保证器材的消毒效果达标,以此从根本上规避感染源。检查各类材料包装,观察其完整性及是否过期,规避一系列外源性污染因素。手术前常规使应用抗生素,最大程度的抑制术中与术后感染。术后第一时间为患者做好防感染及保暖护措施,监测切口情况,预防切口感染与液化等问题。一旦产生合并渗血,需尽快对症处理。(4)输液安全管理:需输血的患者,操作前与麻醉医师予以核对,同步观察输血过程中患者体征及各项反应,及早发现安全风险实现在最佳时期内处理。输血后,血袋至于4°C环境中保存,放置24h即可,主要作为备查之用。术前、术中、术后静脉输液用药需认真核查,防止发生重复用药或错误用药问题。
相关知识推荐:骨科创伤类论文文献和投稿期刊
1.3 疗效标准 观测记录两组人员术中不规范操作问题,主要记录:术前手术消毒不规范、器械消毒不规范、术外活动过于频繁、术中操作不规范;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评估标准为:显效:操作流程规范,无感染情况;有效:操作流程不熟练,存在轻微问题,具有感染情况;无效:操作流程不熟练,存在严重问题,具有较多感染情况。总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操作不规范现象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不规范操作发生率仅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即表明,精细化的、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工作,可有效从根本上规避感染源。如表1所示。
2.2 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 护理干预后,总体有效率对比来看,观察组的防感染工作有效性高达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骨科手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大的外科手术之一,其侵袭性较强、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发生多种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对手术部位的正常康复产生影响,继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院内感染,是骨科手术术后较为常见的非自体功能性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影响在于直接影响恢复情况,增加额外治疗,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而严重时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3]。因此,提高骨科手术的护理质量,保证且提高护理效果,最大程度降低因人为影响而造成的一系列感染问题引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
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开展全方位与精细化相结合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以系统性与科学性为主导,不断提高护理效果,以此从根本上实现感染问题的防范;其次实行人性化护理理念,加强护患双向沟通交流,以注意力分散法改善患者心态,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问题的调节活动,疏导、缓解其心理负担与压力,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现实需求,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与医护依从性,可有助于顺利开展手术;最后是护理人员自身的技能提升,需切实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实打实执行无菌操作标准,规范相关护理操作流程,从根本上防止患者产生院内感染。培训活动的核心导向,在于提升护理人员的防感染自主性。即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熟知骨科手术的特殊性,了解手术各项风险因素并实现及时、精确判断,密切关注患者预后情况,全方位覆盖管理以实现切实降低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继而提高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效率与质量,为患者的良好预后构建坚实的基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不规范操作发生率仅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有效率对比来看,观察组的防感染工作有效性高达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即表明,精细化的、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工作,可有效从根本上规避感染源。
综合所述,通过对手术室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可有效强化护理质量,抑制护理风险的发生。而实际工作中,也需同步加强对患者开展心理不良问题的疏导活动,消除其一系列不良情绪,提高医护依从性,保证顺利治疗。——论文作者:王畅,钟玉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