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建设对于服务百姓生活、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十分重要,电力建设刻不容缓。在电力建设发展中,很多输电线路都建在山区、高山峡谷这些地方,这些地方所处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很复杂,比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容易受到地下水位变化、降水、河流侵蚀、融雪、地震、新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人类工程活动也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引发不同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山区,分布着各种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山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防治措施
引言
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地质灾害发生急剧且破坏力巨大,直接影响到山区线路及其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山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的重视,要提前对可能发生的山区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分析,继而制定出相应的应急和治理方案,确保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来保证能源生产的顺利进行,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与进步。
1、加强电力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1.1有利于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电力行业是关乎一个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行业,电力工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电力已经基本实现全行业应用,可以说在当前,电力网络是国家能够健康、平稳、顺利运营的支柱之一。一旦电力工程出现问题,往往影响的不只是某一地区某一行业,而是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不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经济财产安全,也给电力工程建设带来了威胁。因此,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时,必须要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等级,做出准确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灾害性评估。
1.2有利于降低地质灾害的威胁
在电力工程开始选址建设之前,必须对选址地点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要形成专业的技术报告。评估手段必须符合电力工程行业建设的相关标准,不得违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相关执行准则、规范或要求。危险性评估的结果是衡量该地是否适合建设电力工程的重要依据。评估结果不符合建设标准的,则坚决不允许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符合建设标准,地质条件允许进行施工的,也要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做好防灾、抗灾准备工作预案,在建筑施工和后续运营时,保持警惕,绝不放松,积极应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性或偶然性的地质灾害,不仅是为电力工程负责,更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做好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有利于避免或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提升防灾、抗灾的水平。
2、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不良地质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地质现象。常见地质灾害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崩塌: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滑坡: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等因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地面塌陷: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陷落,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地质现象。地面沉降: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发的地下松散岩层固结压缩并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
3、山区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问题的防治措施
3.1滑坡治理措施
(1)清除滑坡体。针对坡面长低于50 m、坡高低于15 m的小型土质边坡而言,由于其缺少两侧扩张与持续向上的可能,所以实际挖方工作量并不大,并且在挖除以后就可以将滑坡地质灾害永久清除,因此,在实际滑坡治理施工中,可以采用滑坡体清除的方式一次性治理滑坡地质灾害。(2)锚固法。锚固法主要是将锚杆以及预应力锚索加以运用,从而对滑体进行加固的一种滑坡治理措施方式。该措施具有投入资金成本低、施工周期短、施工便利等优势。其中,锚杆加固多在工程当中与其他防治措施配合使用,而预应力锚索则主要应用于岩质滑坡的治理活动当中。最后,预应力锚索防治措施则主要由外锚固段、自由段以及内锚固段组成,内锚固段又可以划分为机械与粘结两种形式,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将孔壁与锚索利用水泥浆粘为一体的粘结式,而外锚固段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垫墩以及外锚头夹具组成,其中QM或OVM外锚最为常见。(3)综合治理。由于滑坡地质灾害形成因素较为复杂,所以只靠单一方式通常无法彻底治理滑坡问题。应在对滑坡的规模、类型、附近的建筑分布、地质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充分考量后选取多种治理方法,通过配合使用达到治理目的。常见的综合治理模式为结合抗滑挡墙以及减重反压、结合抗滑桩以及明洞、结合抗滑挡墙以及明洞、结合抗滑挡墙以及抗滑桩、结合抗滑挡墙以及锚杆或锚索、结合抗滑桩以及锚杆或锚索等。
3.2地面沉降监测措施
地面沉降在全国50多个城市都有出现,长三角地区、华北平原和汾谓盆地已经成为地面沉降的重灾区。目前在我国针对地面沉降的监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在地面沉降监测研究区建立水准监测网,并定期对水准测量点进行测量;②在地面沉降监测研究区构建地下水位监测网,对含水层地下水开采量(含回灌量)及地下水位进行长期观测;③利用同一区域的两张SAR图像为基本处理数据的对地的Insar地面沉降监测;④设立沉降标、孔隙水压力标和基岩标研究各土层和含水层的变形规律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⑤采用常规试验、高压固结、三轴剪切等室内试验或者抽水试验、静力触探等野外试验的方法。
3.3防治建议措施
在山区进行输电线路选线时,应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仔细深入调查。如果遇到以上地质灾害时,最好是采用跨、绕的方法进行避让。一般来说,滑坡以土质滑坡为主,选线时应尽量避免将塔位选在坡度较陡且松散的崩坡积层厚度较大的斜坡上。对于崩塌而言,崩塌运动形式主要表现为以自由落体的形式坠落或顺坡滚动,因此线路设计塔位应避让地形陡峭的地段,塔位也应选在崩塌停积区外,不宜位于崩塌下方。当遇泥石流时,应采取一档跨越,塔位不宜立于沟谷或洪积扇区域内。在岩溶地区,勘察时应注意岩溶发育规律,塔位应避开岩溶洞穴发育的地段。在矿区输电线路勘察时,应尽可能的搜集矿床的分布及开采资料、矿区远景资料。一旦发现采空塌陷区,应采取避让方法,同时对其进行充分的地面变形调查和勘探以及详细计算,以便合理评价建设场地适宜性。
相关期刊推荐:《科技创新与应用》(旬刊)创刊于2011年,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刊发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等方面的论述文章。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刊登内容: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个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地质灾害问题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要以严格的评估数据为依托,以科学和发展的眼光指导电力工程建设,降低地质灾害,对电力工程的输电线路建设施工、平稳运作、顺利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论文作者:白宝衡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